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因现状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客观要求,对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利率及利率市场化的内涵,接着分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因,指明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最后,针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利率;利率市场化;内涵;动因;现状;展望
一、利率及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对资源配置、资金周转、消费、储蓄和投资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金融市场的价格信号,影响着宏微观经济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来来决定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因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利率市场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发展与改革过程中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直接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具有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但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中央银行调整利率不具有连续性,利率难以按照市场需求来调配资金,也不能为金融机构的运营提供正确的市场参考信息,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因此,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利率市场化,才能使得利率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符,从而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利用率。
(二)经济金融开放的需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世界性潮流,美国早在1986年3月就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随后,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众多新兴市场国家也先后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金融资本加入到国内竞争中来的趋势不可避免,按照国际公认的共同市场规则运行已成为金融产业改革的迫切需要。
(三)利率管制的消极影响日益凸显政府实行利率管制的目的是维持经济增长保障金融稳定,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率管制的弊端愈发明显,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需求。首先表现在利率失去“无形的手”的自发调节,容易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其次,。再者,正规的融资渠道被严格管制,往往投资大型国金融机构,从而导致大量资金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造成“脱媒”危机,非法集资泛滥,民间利率攀高。
(四)金融创新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各种创新工具的广泛使用使银行利率实际上超出了政府的利率管制范围,并且导致银行出现严重的“脱媒”现象,从而逼迫各国政府开启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凭借其存款的高回报率,吸收了大量存款,使得依靠高存贷比牟利的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不足,最终导致利润下降。加之互联网金融的投资门槛为零,任何互联网用户都能投资,因此互联网金融有着非常巨大的客户资源。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激烈竞争,金融机构不得不进行自主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78-1993)、稳步推进阶段(1993-1998)和加速发展阶段(1998-2015)。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该阶段,中国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始阶段,计划经济仍占有主导地位。对利率的改革只是对利率管制稍加放松,利率仍具有较强的管制色彩,利率浮动的范围需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2.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阶段我国于1993年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6年,在开展金融改革的会上“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管理性系统”指出了“利率市场化”,初次正式呈现在国家文件。从那个时候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开展[4]。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和1997年先后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及现券交易利率,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1998年又进行贴现利率机制改革,人民银行放开贴现与转贴现利率,实现了初步的利率市场化。3.利率市场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在1998年和1999年两年之中,我国人民银行三次扩大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1999年10月,人民银行初步尝试存款利率改革,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2000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公布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开放外币利率、后开放人民币利率;先开放贷款利率、后开放存款利率。2000年9月,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2004年1月1日,央行再次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于当年10月,完全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2005年3月,央行完全放开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在2012年至2014年三年内,实现了贷款利率的完全开放,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同时,存款利率扩大了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其上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1.2倍。2015年,为应对经济疲软状况,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央行在一年内五次降准降息。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利率的制定更加灵活、利率的结构趋于合理,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潜在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基准利率形成机制问题我国目前的基准利率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是16家信用等级较高的报价行以拆借利率为基础,每日对各期限资金拆借品种的报价所形成的基准利率。但由于16家报价机构等级并不完全相同,加之市场分割使其利率传导效应被极大削弱,导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力存在滞后性,应对短期危机的能力不足,Shibor报价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由此可见,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完全合适的市场基准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形成机制不健全,Shinbor报价体制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2.金融市场不完善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监管不完善,投资机构数量不足,金融工具匮乏,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及其内部各子市场之间分散和割裂现象严重。这种分割一方面使市场之间的利率联动效应减弱,影响人们对利率的合理预期,如2013年6月“钱荒”事件,银行体系流动性下降使利率不断攀升,然而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波峰相差将近一个月[5]。另一方面,使市场的流动性大大降低,金融资产替代的可能性减弱,资产之间的竞争不足,以至于抑制创新和经济发展。
3.银行业、企业风险加大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决定了金融脆弱性,而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就在于商业银行[6]。由于利率市场化,银行系统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不确定性,其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尤为突出。随之存贷款利率放开管制,利率波动范围扩大,在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四类基本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中,利率风险将逐渐成为最主要的风险。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对利率管理的自主性提高,易导致商业银行追求利率、忽视风险,通常的结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利率水平升高,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降低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贷款门槛降低,可能会有一些企业不考虑自身偿还能力,以高利率盲目贷款,最终导致商业银行坏账增加。加之我国风险管理的人才和经验匮乏,没有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经验的引进机制,利率市场化后的风险问题不容小觑。
4.金融创新领域发展不健全首先是由于市场因素。银行业是垄断性较高的行业,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有着较高的进入壁垒,因此面对的竞争压力较小,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其中占有市场垄断地位、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更是如此,只需扩大业务规模即可获取额外的垄断利润,且垄断成本小于创新成本[7],自然创新动力不足。其次是由于制度问题。有关金融创新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没有起到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我国金融行业实现“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虽有利于单个领域之间的管理和经营,但减弱了各交叉领域的联系,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协同合作,从而限制了跨行业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
四、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展望
(一)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回顾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之路,稳定的金融环境创造了市场化的条件,而究其根本是有严格的、法制化的监管作为支撑。而我国的金融监管始终存在漏洞,法律也有其不尽完备的地方,这极可能导致市场化下的利率频繁与异常波动,银行利用其优势形成垄断或是不合法的民间金融组织、影子银行影响金融体系的安全性、稳定性[8]。政府必须在相关部门,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现有的监管模式上,构建更为严格的、高效的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操作流程,防止出现恶性竞争。同时,加强立法,保证监管的全覆盖性,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达到降低银行业和企业风险的目的。
(二)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利率市场化伴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它将引导我国金融市场向一个发达的市场过渡,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目前我国仍处于利率市场化的初期,无论是市场现状、法律以及监管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无疑会为银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创设更加高效的经营环境,也将大大刺激金融创新的发展。同时,良好的货币市场环境有利于发现资金的市场价格,促进基准利率的形成。
(三)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首先应该完善金融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强金融体系的风险防范,制定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从而更好的鼓励金融产品的创新。其次,由于二元金融结构的存在,导致稀缺的资金无法分配到更富有活力和效率的非国有部门,严重阻碍了金融创新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消除二元金融结构。
参考文献:
[1]林语涵,魏冰玲.利率市场化推进之路[J].人民论坛2016(1)
[2]戴国强,方鹏飞.监管创新、利率市场化与互联网金融[J]现代经济探讨2014(7)
[3]彭俞超,顾雷雷.论利率市场化与金融体系完善[J].山东社会科学2015(2)
[4]江春,刘春华.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理论、经验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No.24610:47-53.
作者:付舒涵 夏冉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