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小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银行实力比较
1.1收入结构利差收入和非利差收入是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长期以来,利差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源泉,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这部分业务的发展正逐渐进入正轨,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增加银行收益的重要渠道之一.考虑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市场地位以及影响力之后,选择我国目前已经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比较5大国有银行与中小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及其发展状况.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5家国有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07年的14.21%增长到2013年的23.2%,11家中小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07年的11.14%增长到2013年的19.7%.总体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逐年提高,但与国外相比,这一比例仍然偏低.此外,大型商业银行该项比值远远超过了其他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对利息收入的依赖度更高.
1.2品牌影响力和信誉国有银行在中国广大居民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中小银行不可撼动的.虽然国有银行已经经过改制成为股份制银行,但在中老年居民的意识里,国有银行还是有国家隐形信誉做担保.五大国有银行存款总量之所以会高于中小银行,一方面原因是国有银行成立时间长,网点较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国有银行金融实力的高度信任.而大部分中小银行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品牌影响力较之国有银行弱,甚至有些居民宁愿放弃稍高的存款利息而把钱存到国有银行.因此无论从品牌影响力还是信誉担保上,中小银行较国有银行都有很大的差距.
2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影响
2.1利差收窄,利润空间缩小利率市场化将从存贷两方面对商业银行形成影响.其一,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存款市场竞争将会愈发激烈.利率管制时期,银监会明文禁止变相提高存款利率,银行只能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提升自身营销能力等非价格竞争方式拉拢客户,保持存款增量.而一旦存款利率上限放开,银行拥有自主定价的权利,那么价格竞争必将是竞争的主要手段,甚至出现“揽储大战”.大型商业银行依靠历史的积累,在存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和声誉,受利率市场化冲击较小.而中小银行存款压力较大,为摆脱存款劣势往往提高存款利率以抢占市场份额.2014年11月22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上升到1.2倍.政策后,80%的中小银行迅速做出反应,纷纷将各期存款利率“一浮到顶”,实行同业间最高利率.其二,利率市场化后,企业议价能力提高,必然会加剧银行间的竞争.中小银行为了争夺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明朗的优质企业而进行激烈的价格竞争,给予优惠的贷款利率是必然选择.综上,中小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以及贷款利率的降低势必缩小存贷款利差,压缩银行利润空间.利息收入在中小银行营业收入占比高于五大国有银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2.2使中小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加大利率风险指的是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管制时期,利率风险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的主要精力是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然而全球性的放松管制使利率水平频繁波动,利率风险迅速突出起来,并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在利率管制状态下,利率变动的范围和幅度较小,对利率风险管理较容易,各大商业银行把经营的重点放在存贷业务,对利率风险管理关注不多.但在利率市场化后,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陡然增多,利率变动频繁且变动的方向和幅度更加难以预测.这加剧了利率风险,对银行的稳健经营产生影响.表4描述了一些国家利率市场化前后利率的波动性.可以看出,除了日本、法国外,其他国家的利率波动幅度都是很大的,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甚至达到三位数,极高的利率波动显然增加了利率风险.大型商业银行成立时间长,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能有效地抗击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风险.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在2003年就建立了利率风险模板,定期开展全行资产负债利率风险分析以保持存贷款利差基本稳定.此外还在加快建设定价信息系统和利率风险管理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而大部分中小银行成立时间较短,缺乏完善的信息技术网络和专业的人才做支撑,再加上保护工具缺失,抗风险资本不强,大部分中小银行没有能力对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敏感性负债进行利率风险管理,这势必会增加中小银行相当的经营风险以及不利于中小银行的稳健经营.
2.3中小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增加由于利率长期处于管制状态,因此大多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取消利率管制必然会有一个攀升的过程,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利率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比如美国在放松管制初期利率上升幅度较大,1978年存贷款利率分别为8.2%和9.06%,以后逐步上升,在1981年达到15.91%和18.87%的高峰,以后开始回落并趋于稳定.面对较高的贷款利率,那些绩效较好.经营稳定的企业往往舍弃银行贷款渠道转而选择其他的融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风险较高的项目、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即低风险项目被高风险项目所驱逐.高风险贷款客户往往只关注资金的可得性,很少考虑资金成本,更不去考虑贷款是否能够按期归还.同时高贷款利率又会刺激借款人为了获得高收益铤而走险,去追逐高风险项目,从而违约贷款上升,不良率增加.从图2可以看出,2013年7月份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之后,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都有所提高,进入2014年后,中小银行不良率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大型银行.究其原因,除了最近这两年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实体经济不景气外,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贷款利率的完全放开后,中小银行为了应对贷款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润下降问题,采取“以量补价”的方式扩大信贷规模,为了抢占客户,银行经理常常降低借款企业的门槛,以更大的风险将贷款贷出,未能对借款企业偿债能力进行严格评估,致使银行信用风险增加,不良率提高.
3中小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分析
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将面临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影响,区别在于受影响的程度不同.中小银行受困于网点少、品牌知名度低、收入渠道窄、议价能力弱等原因,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冲击远大于大型银行.因此中小银行应高度重视,未雨绸缪,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利率市场化,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1拓展中间业务,实现利润多元化从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来看,存贷款利差的缩窄是必然的趋势,势必会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究其原因,是利率管制政策下利差收入的畸形膨胀,挤压了中间业务发展空间.而中间业务如收费、咨询顾问等可游离于大资金量运作之外,使银行由单纯的息差收入发展到可依靠提供金融服务收取佣金收入,提高了银行经营灵活性,同时也分散了息差收入过高而产生的风险.因此中小银行应转变现有盈利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让中间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3.2强化利率风险管理水平近年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充分认识到利率风险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先后设立了管理利率风险的专职机构.而中小银行基于自身条件的落后,对利率风险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定位风险管理策略,成立利率风险管理的专职机构,该机构除了负责制定利率的管理办法和监测的流程外,还要能够评估银行所能承受的利率风险损失,对采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质量以及效果进行跟踪监测,达到对市场利率快速反应、准确预测的目的.
3.3变革客户结构,强化中小企业服务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拥有自主决定权.中小银行可以用贷款低利率来与商业银行展开竞争,抢夺大客户,但往往得不偿失,争取到客户的同时受益很少,甚至出现“利率倒挂”的现象.与其如此,不如把市场定位转向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需要提供的金融服务相对简单,但对服务效率要求较高.而中小银行实行总支行体制,决策链条短,信息反映速度快,刚好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此外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商业银行获取信息困难,需要花费时间去调查,使得银行服务成本提升.而中小银行作为土生土长的银行,对当地的经济环境甚至企业主的个人信息都比较了解,可以解决信贷业务的传统难题———信息不对称,能够有效减少和化解信用风险.综上,中小银行应有效利用自身的体制优势和地缘优势与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差异化竞争,抢占中小企业市场,将中小企业作为长期服务对象,形成稳定的业务关系.
3.4细分客户,提升金融服务品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可能陷入价格战,这对规模较小、抵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无疑是个挑战.中小银行应全面引入客户管理系统(CRM),该系统以“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为基础,对客户进行细分,因地制宜,按照不同的企业、行业制定不同的认定标准对客户分类,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量体裁衣”从而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赢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3.5重视人才培养无论是中间业务的发展,利率风险管理控制或者银行产品的营销,都需要金融专业人才的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竞争的根本在于人才,因此中小银行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利用.首先应制定长期的人才开发目标,把人才发现与培养作为银行发展战略,改变单一的用人渠道,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式引进和培养人才.此外创造公平的用人环境,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有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最后要把岗位、薪资以及个人能力结合起来,加大员工创新能力考核,拉开收入差距,激发员工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作者:陈爱华单位:绍兴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