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互联网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范文

谈互联网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互联网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互联网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会计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是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界定了职业精神的概念及进行理论溯源,提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尤其注重职业荣誉感的培养;加强教师的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把职业精神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学生;会计专业;职业精神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2021年国务院总理指出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计大数据将成为一种重要社会公共资源,会计的职能由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进行转变,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具体内涵及其理论溯源?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这些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职业精神的概念界定及理论溯源

(一)职业精神概念

一般认为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从事这种职业就该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自觉。职业精神包括职业的责任和操守、职业知识及技能、职业情感。爱岗敬业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职业精神理论溯源及会计职业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比较强调“德性”,对人的道德进行规范,其中也包括着职业精神:孔子对于人的德性强调“仁”“义”,在《论语》(礼仁)中义指每个人做应该做的事情,《论语》(颜渊)里“仁”指能够履行社会义务和一切德性的总和。《荀子》(礼论)认为道德的产生是因为人一定要有社会组织而生活,为了有社会组织,人们需要行为的规则。有礼才有道德,遵礼而行就是道德。强调遵守道德规则。《大学》中提出要修身,才能达到最后的止于至善。人要在社会中尽伦尽职,才能达到成人成己。这些观点包含着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是职业精神的体现。如墨子在《墨子》(尚同上)提出侠的职业道德,强调团体内的服从和纪律。西方文化也有论述职业精神的观点。康德认为职业精神是对职责的敬重,是唯一真正的道德情感,是从道德上塑造心灵的唯一的表述方式。马克思•韦伯的职业精神即职业伦理是对职业责任的敬重,认为是天职。涂尔干认为职业精神即职业伦理是与公民道德相区别的,是来自于职业规范的要求和共同生活的集体情感和价值基础。邱吉用哲学理论从职业规范的视角分析职业精神为职业规范的集中体现,表现为敬业、诚信、和公道。罗尔斯认为社团道德包括每个人职业角色具有的道德:正义、公平、忠诚、信任等。职业精神是一种内在动力,是一种以职业为天职的价值观。职业精神表现对职业的热爱以及对个体职业行为的规范。本研究考虑到大数据时代下会计职业特点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精神表现为爱岗敬业、尽责、诚信意识、客观公正精神、坚持纪律、廉洁自律、数据分析能力、开拓创新意识。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

(一)对职业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职业技能轻职业情感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会计职能的转变对会计人员职业精神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会计人员有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精神,否则就会被社会发展所淘汰,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现有的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跟互联网发展存在差距的现象。同时现有人才培养着重强调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主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未受到应有重视,导致学生缺乏职业荣誉感、职业责任感、职业使命感等职业情感。

(二)职业精神培养形式单调,未形成多元的培养渠道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职业精神的培养更多的依靠通过思政课程、就业指导课程来完成。由于没有把职业精神和职业岗位、职业课程有效的结合起来,所以学生对职业精神没有深刻、形象的认识。人才培养要坚持立德树人,职业精神也是德性的体现,但现有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多停留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书面中,与真正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还有一些差距。

(三)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不利于职业精神的培养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职业人才的偏见。如从2021年上半年浙江、江苏等省份暂停独立学院与职业院校合并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的事件可见一斑。社会上依然存在着对职业教育有偏见的现象,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有部分家长认为就读职业院校是低人一等,本质上看不起职业劳动。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职业精神起着阻碍作用。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策略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尤其重视职业荣誉感的培养大数据技术发展要求会计行业人才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知识与互联网融合的能力,对会计专业人才利用互联网技术采集和运用大数据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使得高职院校提出更加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意识、具有职业认同感、技能精湛的高素质人才。把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反馈作为对培养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聘请技艺高超、励志向上的校友回校开展讲座,让学生增加职业自信、确定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

(二)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学校应选派专任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专业实践基地的企业一线进行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及对会计职业认同感,从而在教学中对职业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阐述。亚里斯多德认为德性可以分成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道德德性是通过习惯来养成的,理智德性是通过教导而产生发展的。简言之,一个人的德性取决于实现活动性质。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大学里“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在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思维方式”。纽曼认为大学教育是教师传授知识,但知识不仅是指技艺,更是一种精神、习惯、个人财富、内在禀赋。因此,学生职业精神是可以培养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具有较高职业精神的教师潜移默化的教导。

(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把职业精神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尤其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重视职业精神的传承,高职院校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又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使学生真正对职业有深刻的认识,走上工作岗位能做到热爱岗位、以岗为荣。如学生刚入学要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认知会计岗位,由学校聘请的产业教授介绍会计岗位,初步形成会计职业荣誉感。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模拟岗位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理解由学习者自身的经验背景建构的,个体的认知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的,建构主义理论将个体知识视为主体自我建构的产物,它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借助社会协商,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如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关于利润表解读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下以某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造假为案例进行剖析,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利润表分析风险点,明白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以及财务造假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诚信、遵法、守则、责任的职业精神。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发挥企业师傅工匠精神传承的作用。校企合作中运用学习情境理论进行实践教学更容易传承职业精神。学习情境理论认为学生只有融入实际的学习情境,在实际的情境中实践才能构建新知识。布朗等人在其SituatedCognitionandtheCultureofLearning中指出,知识只有放在它产生及应用的活动、情境与文化中去了解与学习,才能使学习者获得真实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孤立于情境之外的抽象概念学习,往往不是效果不彰,就是让学习者不知学习所为何用。对职业的热爱是一种情感,是隐性知识、缄默知识,更多的需要靠情感的感染、引起共鸣,依赖师生间共同的价值认同、文化认同。缄默知识有效学习靠情境体验、实践体验。如现代学徒制是缄默知识学习的有效模式,企业师傅在现代学徒制中承担起缄默知识和技能经验传授者、职业素养示范者和企业文化传承者的重要角色。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协同努力的过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要求。

作者:钱瑜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