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应用型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范文

应用型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应用型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应用型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人才有较大缺口,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刻不容缓。文章从当前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燕园智能管理会计实验系统(IMAL),研究设计适应新信息技术环境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社会需求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对传统的核算财务需求逐渐降低,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日益扩大。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发文中提到,要满足社会管理会计的发展需要,应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配合教育部门深化会计类学历教育改革,大力推动会计人才培养从学术主导向应用主导转型”,同时指出要“加强管理会计的政策指导、经验总结和应用推广”。那么,应用型高校应如何构建和完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条件、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呢?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培养目标缺乏需求分析

多数高校在会计教育上仍采用传统的以学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对职业、行业和产业等方面的需求分析;教师在教学设计及课堂授课中容易疏忽了行业、市场及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使学生无法较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岗位及市场需求。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与企业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其对会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时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与理性思维。但许多高校在管理会计教育上缺乏与国际融合,课程体系设置无法较好地与国际对接,其培养目标上仅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够突出。

(二)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在当今大多数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仍将重心放在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而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进行决策的管理会计通常以学科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取决于老师教什么,未能使学生对行业和职业需求有进一步地了解,同时在培养过程中也忽视了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所需出现脱节。此外,管理会计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其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存在着重复,当今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缺乏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支撑,很难做到较好的衔接。同时管理会计的教学中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理论的应用,且引入高新技术与管理会计相融合的实践教学目前鲜有高校能够做到。在高新技术崛起的背景下,电算化教学还停留在传统会计岗位的基础核算层面。这显然无法使学生能力并未能得到更好地培养,毕业后进入工作中也无法满足企业所需,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

(三)教学实验设备不完善

当前,高校若想运用管理会计实验系统进行教学,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保障软硬件设施建设。在大智移云的背景下,为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部分高校已配有财务会计软件应用实验室、财务岗位综合实验室等,但由于资源投入等一些因素,电算化教学仍滞留在基础的会计核算层面,较少有高校拥有管理会计实验系统及管理会计综合实验室。然而,除了完善实验设施条件以外,还需配有相关的数据,但目前高校可获取的真实数据较少,也不易获取,从而导致老师在课堂中难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教学。

(四)考核方式落后,考核效果不佳

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大多采用书面考核的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无法较好地满足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基于燕园智能管理会计实验系统

作为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闽江学院始终秉承着总书记在闽江职业大学(闽江学院前身)任职时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社会所需、行业职业的发展需求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文章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燕园智能管理会计实验系统(IMAL),研究设计适应新信息技术环境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社会发展需求分析

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将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海上福州、海丝福州”的地方经济发展建设中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文章基于OBE教学理念,充分进行社会需求调研和行业专家论证,进一步明确和强调在新技术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性思维与国际化视野等,进而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架构做出调整。文章根据调研结果,形成了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提升路径,即商科教育、国际化教育(ACCA)以及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

(二)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架构构

结合学校“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总体定义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应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会计等方面知识,熟悉国际管理会计准则并兼具信息科技专长,具有实践能力、沟通技巧和多学科交融的思维素质,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及非营利性组织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毕业生应能胜任管理会计职业要求的工作。在毕业5年左右的目标预期是: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企业管理实践,能够成为合格的管理会计师,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发展为所在单位的会计或管理骨干。针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描述为:

1.具有专业素养

能够将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网络、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应用于管理会计实务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展现新商科思维。

2.具有应用能力

掌握最新的管理会计专业技能,并且借助对智能管理会计实验系统的应用,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进行财务大数据分析及预测,具有较强的分析与决策能力。

3.具有国际视野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了解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管理会计案例,吸收国内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掌握国际管理会计准则知识,建立国际会计观,并形成国际化视野。

4.具有创新精神与持续学习的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运用现代管理会计工具支持企业管理过程中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能够对职业发展目标进行定位、规划和实施,并据此拓展知识、提升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持续学习、创新创造,实现个体发展。

5.具有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会计职业道德和规范、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能与同事、客户和公众有效沟通。

(三)毕业要求概述

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境界的具体描述,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取得的预期学习成果,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有效支撑;同时,也是OBE“成果导向教育”的起点。学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毕业要求具体表述为:

1.政治素质与职业操守

具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坚守会计职业伦理和道德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2.专业知识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会计准则和税法、经济法等政策和法规,能够理论联系实践。

3.分析问题

能够应用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等原理与方法,通过市场调研或参与活动,并通过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评价复杂管理会计问题,形成财务诊断综合报告,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4.研究

能够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工具方法,识别问题与目标,采集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现代工具与方法

能够针对复杂经济管理与会计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管理工具、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研究、评价与预测,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战略决策

应用财务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术工具,能够在动态商业环境中开展战略分析、制订、决策,并创新地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方案。

7.协同工作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系统思考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协同工作。

8.沟通

能够就复杂会计问题与客户、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财务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国际视野,具有较好的中英文语言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9.创新、创业和创造

组建团队,整合相关方资源,开展融资及股权设计、市场风险分析及商业模式设计、企业战略及策略制定与实施、财务分析与风险控制等“三创”活动;发现、辨别、质疑、评议管理会计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发表个人观点。10.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重构与优化

以往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方面更加倾向于财务会计方面的课程,而在管理会计、财务分析、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同等重要的课程所分配到的课时却相当少,甚至出现有些课程未开现象,因此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重构主要针对专业课程体系。其调整思路如下:

1.植入新信息技术课程

新技术使会计人员的职能由“财务核算”向“价值提升”转变,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财务决策能力,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注重学生信息整合能力、数据挖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加大信息技术课程的比例,除原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应用等课程之外,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

2.按“产销对路”原则更新管理会计、公司理财、成本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内容

与时俱进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既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又要体现学科领域前沿和国内外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化,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同时,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避免大幅度的教学内容重复,节约有限的学时。

3.增设管理会计实训课程

传统课程体系虽然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主要讲授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缺乏实践环节,无法锻炼实践能力和提升专业素质。因此,在课程体系重构中,依托燕园项目,构建智能管理会计实验系统,增设相关的实训课程。燕园IMAL实验系统采用全真实的案例,依据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建设,采用互动式、探索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系统中设置了预算管理之《燕园制药预算管理全流程》、成本管理之《葡萄酒行业的产品成本核算与决策分析》、绩效管理之《平衡计分卡———C市农商银行》、预算管理之《编制计划与预算———上海咖啡馆》、战略管理之《战略实施———爱德华橱柜》等训练模块。主案例与辅助案例按照多行业上下游价值链设计,按照企业工作流程,连贯课程知识点,以“用”的思维重构专业课程“学”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生整体思维框架。通过课程重构与燕园实验系统的植入,使学生能够认知企业管理需求、业务流程,提高学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实际业务处理能力;认知主流管理软件的常用操作,加强学生对管理信息化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感知管理信息化软件与企业实际业务的匹配过程及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的应用价值。

(五)改进教学评价模式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指引作用。燕园管理会计实验系统评价体系完善,能自动完成评价学习效果,进行多维教学效果量化分析;形成课前课后调查对比分析,效果可见,使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更合理、科学、全面、动态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的参与度,而且能够提升整个培养体系对实践教学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应从社会需要出发,以学生为本,以成果为导向,重视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增设管理会计实训环节,以提升学生的决策管理能力、评价企业绩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内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从而培养出具备对企业经营数据的预测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定泉.基于OBE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建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5):195-198.

[2]莫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3):202-203.

[3]章丽萍,孔泽,尹依婷.“大数据+财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优化路径———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视角分析[J].财会通讯,2020(23):158-162.

作者:钱晓岚 单位: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