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析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进入本世纪以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仍然是高等教育薄弱环节。基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本文着重就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提出几点新思路。
关键词:实践育人;实践教学;会计专业
很多人认为实践育人只能在实践环节才能实现,比如增加实习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单位等等,给学生创造与实际工作接触的机会,有会计专业的学校在这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投入产出配比性不理想。实践教学是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会计专业能力的提升重在思维方式培养和分析能力训练,所以可以换个角度考虑其实践育人的方法和途径,以达到让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胜任工作并成为栋梁之材的实践育人的目标。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课堂理论不联系实际
近年来,我国虽然进行了较大力度、较大规模的各种课堂教学改革,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教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尽管教学期间按照学校师资培养计划有社会实践等经历,但自身实践经验的缺乏,很难真正做到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更不用说引导学生如何灵活运用理论了,多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
2.学生教条抽象记忆
由于教师教授的内容缺乏与实际联系的内容,学生也只能抽象记忆,加上学生知识积累有限,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一个过程,导致学生一般都是教条抽象记忆,或者死记硬背,记得不清晰,记忆时间不长久,更加不会理解其含义。
3.实习不能接触实际业务操作
虽然各学校竭尽所能的为学生专业实习或毕业实习签署实习基地和进行校企合作,给学生在学期间接触实际工作创造机会,由于会计工作所处理的业务,很多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加之其业务处理的连续性,实习的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实际会计业务的处理,更不要说参与财务分析和为决策提供信息了,想要通过各种实习达到让学生大幅度全面提高财务工作能力的目标很难实现。
4.专业语言沟通障碍
很多毕业生反映,初到工作岗位,虽然很幸运有老会计指导,但是听不懂专业术语,不理解其表述的含义,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
1.授课方式方法的改进
(1)增加第一章总论课时
每门课程的第一章总论(或者绪论等,以下简称第一章)是本门课程所涉及知识的概论,介绍了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对于后续章节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一章的内容如果能让学生理解透彻,那么后续内容学习起来就可以提纲挈领,张弛有度,便于归纳总结、理解和记忆。而教学大纲中,通常都把第一章设置了极少的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向学生讲透其内涵,至于为什么以及如何应用更是无暇解释,没有为后续章节讲解做好铺垫作用,失去了第一章引导的意义。以会计要素中资产讲解为例,阐述第一章总论的引导意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资产的确认要同时符合其定义和两个确认条件。资产定义为: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两个确认条件: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首先强调要同时满足定义和两个确认条件,缺一不可。定义的要点有三个:“过去”、“拥有或控制”、“预期”。“过去”,是已经完成的交易或事项,或者已经货、款两清;或者已付款未收货、或者已收货未付款,区别于仅仅订立合同却要在未来期间交货及付款。“拥有或控制”,是已拥有的权利为标志判断是否属于企业的资产,而不是以存放地点为标志来判断。如尚在途中运输的货物以及委托其他单位加工的材料,虽未在企业存放,但属于本企业资产。案例分析:不同情形下代购的货物是否属于企业的资产?讲解第一个确认条件时,在符合定义前提下,如果该项资源不能为企业所用,则其经济利益就不能流入企业,比如企业无偿为其他单位代购物资,这项物资也可能暂时存放在企业,但因为不能参与本企业生产经营,其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能够流入本企业,因此不能做本企业资产。第二个确认条件的典型例子就是阳光,比如有的工艺需要阳光晒足一定时间才能获得预期质量,虽然能给企业带来利益,但因为阳光即不属于任何企业所有,也不能可靠计量,因此不能作为资产。
(2)训练专业术语与会计语言的结合
在基础会计中,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但是多数学生都限定在生搬硬套上,并不理解中真正的含义。为了能让学生读得懂教材所表达的内容,提高自学的能力,也为了解决将来专业语言沟通障碍,需要进行专业术语与会计语言转换的训练。例如,不能作为本企业资产,就意味着不能够做“借:原材料”等资产类的账务处理;在支付价款中,有不构成成本的金额,该部分金额不能计入“借:原材料”等资产类账户中。
(3)会计要素各章节启发式教学
有了专业术语与会计语言转换的基础,在会计实务后续章节六大要素核算的学习中,就可以用启发式教学,用专业术语和会计准则的规范引导学生自行说出会计处理方法,这样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能力,同时能够节约出一些时间增加相关案例做进一步的分析。例如,讲到出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时,老师说处理原则学生回答会计分录。老师:“收到款项”,学生:“借:银行存款”;老师:“扣除账面价值”,学生:“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老师需要强调“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可能在借方及其原因);老师:“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学生“贷:投资收益(或者在借方)”,以此类推。
(4)引导学生看懂数字背后的含义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但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仅拘泥于业务的处理过程,更要引导学生看到数字背后的意义。比如在基础会计中都学会了账户期末余额如何计算,财务会计中每项业务都涉及账户的介绍,如果只是简单的介绍账户核算的内容,既单调乏味又无法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授课时,可以通过对账户余额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数据的经济含义。例如,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需要设置“材料采购”账户,对于该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反映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对于期末余额的计算也能很快得出结果,但问及期末余额的经济含义时,却鲜有人知。需要经过启发引导才能知道是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材料在按计划成本计价方式下,不再单独设置“在途物资”账户的原因。
(5)培养学生结果导向型思维能力
会计信息的生成,是根据原始凭证提供的初始数据,通过专门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处理后,得出最终财务数据,据此进行收益分配等事宜。由于授课过程是将全部过程逐一进行介绍,学生按照分解后的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难以将这些信息连贯起来,面对某一要素变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缺乏系统认识。因此,需要通过举例方式培养学生结果导向型思维能力。例如,先提出“隐瞒收入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再说明隐瞒导致利润减少,利润减少会导致少交所得税,偷税漏税,还会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侵害投资者的利益。
(6)关注学生理论表达能力
良好的业务素质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有较高的理论表达能力,才能够具备良好的专业写作水平。除了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之外,日常课堂中,要求学生使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能够比较快速的培养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适时提出理论研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写论文的素材,帮助其锻炼写作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环节各学校均已采用模拟仿真实训,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认识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真实单据与信息化处理平台的结合,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业余时间寻找案例
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的提炼,很多刊物和网络平台都提供了财务工作经典的案例及深刻的分析,这些案例都凝聚着众多财务工作人员以及理论研究人员大量实践经验和理论凝练,通过阅读理解这些案例,能够间接接触实际工作业务,有效、快捷、大幅度提升大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经验,可谓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1.增加现有教师实践工作经验
目前已经有些高校通过让教师短期(寒暑假或半年)社会实践等方式到实际工作单位熟悉、了解、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走形式而已,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财务工作具有其连续性的特性,短期内很难获得教学所需的更多的信息量,可以通过延长社会实践时间(至少一年),并给予相应待遇,激发教师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吸纳财务工作经验丰富人员到教学岗位
一种方式是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单独承担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另一种方式是设置一门讲座课程,专门请这些人员来讲授实际工作典型案例,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3.创造青年教师校内培训机会
让青年教师跟随老教师完整的听取一门课程的讲授,以及给青年教师提供网络听课平台,吸收更多更广泛的同一门课程教师讲授,经济、快捷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校内交叉互听互评课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1.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A.2014.7.
作者:王永珍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