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会计专业的探讨(7篇)范文

高职会计专业的探讨(7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会计专业的探讨(7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会计专业的探讨(7篇)

第一篇: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应适应会计职业需求,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文依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现况,基于会计职业能力,探索新的课题体系建设。以就业导向,以情景化实训为基础,课程向实践转型,提高学生会计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会计;优化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当今社会比较受重视,也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教育的宗旨及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也本着响应国家号召,为经济建设增砖添瓦的原则,不断培养优秀人才。但在培养人才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尤为显著的便是与社会需求需要脱节。结合市场调研,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拟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一、高职院校会计课程设置情况

现在,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搭建依照基础课(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强化课、实操课三大部分基于专业知识体系的主要特性: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进行设计。简言之,即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简版。这样的体系虽然可以加强理论知识深化,但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被动。近几年高职院校提倡实践教学理念,改变的只是表面,多是增加实践课教学内容,但并没有从体制体系上强化实践锻炼,所以课程体系缺乏实践性仍然是现今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问题。

二、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高职会计课程体系构建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会计职业能力进行构建,完善会计课程教学。根据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历届学生就业调研总结,会计职业能力需要包括职业基本能力(会计核算、财务软件应用、纳税申报等)、职业拓展能力(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纳税筹划、审计监督等)以及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学习能力。现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严格,会计人员任职要求已经摒弃曾经的单一专业知识技能要求,而是逐步关注企业发展的管理能力考查。作者认为应充分调查企业需求点,完成教学体系的优化工作,更新整改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同时积极提高老师的实操能力,多元化教学,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就业率。

三、高职会计课程体系构建的措施

(一)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计

第一、体现会计工作要求,课程设置项目化。根据企业财务基本工作岗位能力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需要会计基础课程理论支撑,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本着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与会计岗位工作相结合。第二、融入会计工作流程,课程设置实践化。根据行业需求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分析会计岗位能力,结合高职学生智能特点,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学习致用,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第三、课程设置与考证相融合。将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课程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使知识、能力和证书培养融为一体,真正实现课证融通,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

授课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其一,对于授课教师来说需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采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教学。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进行中,学生处于教学主体,授课教师对其进行学习的引导,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实践掌握今后岗位上需要的技能。其二,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模式,部分授课教师通过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或者由学校组织授课教师参加一些职业技能师资培训,对于授课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都可以明显提高。其三,聘请行业内专家对于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样以来,整体的师资力量大大提高。

(三)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强化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安排需要根据社会企业中所需求能力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并且对于课程间的关联性要有所注意,在教学工作进行时要有所区分有所联系。针对现阶段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中不同岗位的需求来进行校内课程群教学内容设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以及日后就业方向选择任意课程群进行学习。如此一来,学生通过校内的学习不但可以扎实掌握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快速适应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

(四)改进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对于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对于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模式,将学生输送到企业中进行实训,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与企业中的实践紧密结合。

(五)考核形式及选课制度灵活化

在学生针对其阶段学习的效果进行考核时,可以针对传统考核模式下的通过考试成绩来对于学生测评的方法进行改革,通过模拟实务操作、课程设计等新形式来对于学生能力的测评,这样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与此同时,为了与课程模块化结构相配合,可以通过实行学分制以及选课制度在教学管理上,如此以来,学生一方面保证了必修课学习,另一方面又更多的选择来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潜能的挖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于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结语

对于整个高职会计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这个工作是一个漫长而又系统的工程,对于这项工程的完善,不但需要校方的努力还需要社会企业等方面的支持,除此之外,还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的支持,在新课改思路为基础的要求下,进行大力改革,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以提高会计专业的课程效益,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向基于职业能力的方向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会计资格考试与人才评价“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12.

[2]李凡,傅丽君.基于文工交融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现代企业教育,2011(12).

作者:闫红 单位: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

第二篇:探究高职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高职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了重视,随着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而会计信息教学改革呈现出极强的紧迫性,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高职校会计教学正在进行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开端,使得高职校会计专业教学面临着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鉴于此,本文在对会计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信息化教学的现状、信息化改革的目标以及改革方案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种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现代化教学的主要没人。高职会计专业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改革教育模式,满足会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努力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信息化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其发展要与信息化时代特征相适应,对其教学进行信息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跨级专业要打破陈旧的填鸭式教学弊端,充分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其能够适应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工作的模式。

(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随着当前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高等职业教育也更加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此来满足企业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高等职业会计教育要改善自身教学的弊端,应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改革,努力缩减会计工作岗位要求与学生就业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信息化技术促进会计专业职业教育信息化

当前,信息教育已经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学的主要载体,同时也对传统会计专业教育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进一步扩展了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的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会计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高等职业会计专业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

二、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设置的主干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以及管理会计等理论课程以及计算机应用实践课程。其开设的计算机实践课程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却不能够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以及分析能力以及相应的软件开发能力,这主要是由于其设置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明确造成的。另外,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在会计领域内的开发、培训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在会计专业信息化改革过程中缺乏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信息化管理支撑。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中,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着会计信息化模拟教学的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缺乏比比价成熟的改革体系和改革经验。

三、高职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不合理的专业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作为日常教学的重点。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理论教学,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其次,改善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学环境。由于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导致教学的氛围比较压抑,从而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要将教学氛围的改善列为改革的主要目标。再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的需要实现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信息化教学的初级阶段,要能够确保学生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软件,在进入到深入阶段后要进一步增强学生操作和应用比较复杂的财务管理软件的能力,如ERP系统等主流财务管理软件。

四、高职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案

高职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改革现有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加强会计信息化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集合。为了保证信息化教学的效果,首先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于教师的学历和资历严格考核,确保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适应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同时,要对会计信息化授课模式和授课内容进行改革,根据学生对于专业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进行分配和调整。第二,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增加会计教学的实践课程内容。高职校要想培养出专业技能更强的会计专业人才,就要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得在真实的环境充分体验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从而掌握信息化的有关技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不能够闭门造车,要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派遣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同时,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模拟会计部门,让学生担任不同的岗位,通过情境化模拟教学模式改革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结束语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当前会计理论、实务以及会计学科体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高职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入手,积极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应用能力较强的会计人才,从而满足环境环境变化对于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虽然当前我国高职校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要清醒的认识到这还远远不够,仍然需要广大高职校会计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社会人士对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杜俊娟,王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日信息化实践教育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2(10).

[2]姜利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15):151-152.

[3]纪海荣,潘安琪.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J].知识经济,2016(22):170-171.

作者:丁慧 单位:宿迁开放大学

第三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策略探讨

摘要:主要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策略展开论述。提出的具体策略为:实施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完善校内外实训;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胜任力;优化评价方法,提升培养成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师资建设;评价方法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确定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为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与发展,我国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策略的研究从未停止过。那么,究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与发展呢?现结合自身体会总结几点论述如下:

一、实施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

为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与发展,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需始终做到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引导,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构建核心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及具体的课程开发过程中,最好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更能贴近实际,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更贴近“地气”。基于多方面原因,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因此,建议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此点,逐步完善和优化会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体系。诸如:出纳员岗位实务课程、主办会计岗位实务课程及办税员岗位实务课程等。与此同时,在具体的课程构建过程中,还应切实把握好如下几点问题:(1)会计分岗位知识需要的课程标准;(2)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3)专业教材与专业资源库建设。

二、实施工学结合,完善校内外实训

众所周知,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和基础教育最大的区别之一。高职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便是可以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及企业需要的高水平技能人才。为培养出更多优秀会计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在坚持工学结合先进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让会计专业学生可在校内实训基地接受更多实践操作知识,不断培养与提升自身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需切实做好如下几个实训基地建设:(1)会计仿真实训室;(2)会计信息实训室;(3)会计手工实训室;(4)会计素质拓展室建设;(5)会计多功能实训室建设等。有了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能更好体现出工学结合的先进理念。在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应加快校外会计实训资源开发,积极与相关企业展开紧密合作,定期或不定期输送一批会计专业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让会计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胜任力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离不开强大师资力量的支持。高职院校在加强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需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胜任力。具体可采取的措施为:(1)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专业实践教学经验更为丰富的教师任教;(2)依据相关会计实践能力要求,将会计专业教师派送至相关企业兼职;(3)积极构建和打造校企会计专业人员数据库;(4)高薪聘请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及退休会计师,组建实践教学团队;(5)在实训及实习方面实施“双指导”策略,在教学效果方面实施“双评价”,在毕业设计方面实施“双导师”制。有效确保师资队伍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胜任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多双师型教师,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助力。

四、优化评价方法,提升培养成效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评价方法也应适当进行优化。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论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分考试和考查,其中考试课程除了卷面成绩以外,课程总评成绩要求计入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查课程的评价形式可采用课程学习小结、课堂测验、课程小论文或面试等多种方式,具体由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予以明确规定。(2)课程设计教学的学习评价方法必须包括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态度和表现、课程设计报告质量和结果综合评定,要求按组进行答辩。(3)实习实训教学的学习评价方法必须包括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实习纪律、岗位责任、实结报告质量和会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综合评定,要求按组进行答辩。(4)企业项岗实习阶段的学习评价方法由实习企业和学校联合进行,主要方式包括:撰写实习报告、考核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和相关基础理论等,最后要求按组进行答辩。(5)学生以实习企业为主体(背景)完成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主要结合毕业设计过程(指导老师评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阅老师评定)和毕业设计答辩情况(答辩小组评定)进行综合评价。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且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在具体的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不想认真对待且不断完善。唯有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且不断进行创新,方能更好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萍.高职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内涵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

[2]赵红,邹德军.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商论.2015(18)

[3]李志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

作者:刘春花 单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及考评体系的探析

摘要:文章以徐州某高职院会计专业为个案调研,探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学条件、教学考评体系两个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革建议。期望为本地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考评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会计专业;考评体系;教学保障

1引言

徐州某高职院是江苏省省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其经济管理系的品牌专业,在学院实践教学改革中,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考评体系建设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有改革的共性,也有自身的局限。

2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及考评体系的现状分析

2.1关于教学条件方面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模拟实训室,通过会计仿真实操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虽建立了模拟实训室,但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仅作为一项“教学评估”的任务来抓,模拟实训室成了一项“摆设”。走访调研的高职院及本地同等层次的2所高职院校,约谈实践性教学负责人发现,校内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结构、经费投入等多方面存在不足。(1)校内实训室的设施设备落后。如,学院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计算机数量只能满足一个班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使用;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安装正版的财务软件①,缺乏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等部门的仿真软硬件;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软件系统出错、运行速度极慢,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会计实训室没有网络,严重阻碍了实训课程中教学演示视频的观看、学生“会计工作中”数据传递、信息共享的要求。(2)校内实训室的实训用品、资料等准备性用品不齐全。缺少所需的原始凭据粘贴单、手工会计实训台、手工会计账本、对账单、印章等。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经费受限、不能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专项拨款、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师资[8],由于高职筹融资渠道狭窄,又难得到政府的教育拨款,普遍存在经费短缺、教师待遇偏低困境,最终导致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调查发现,学院人才引进来源主要分为:应届毕业生、公办本科院校离退休老教授、企事业单位外聘兼职。首先,应届毕业生缺乏的是会计专业实践经验、职业岗位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难免带有理论色彩与主观意识;其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责任心不强。学院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中外聘教师占30%左右,外聘教师来自企事业单位,有着丰富的会计实务经验,能够熟练处理财务工作中的种种财务问题,但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不足。更重要的是,兼职教师队伍在管理上的特殊性,出现敷衍、完成课时量、责任心不强、队伍不稳定等问题,致使实践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更谈不上实践教学改革。

2.2关于教学考评体系方面

(1)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单一。调查经济与管理系会审专业发现,该学院实践教学课程期末考评方式有提交的实训报告、实训总结、实训学习过程的资料,这种考评形式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全面性、科学性。(2)这种考评方式不能测评学生真实的专业技能水平。大部分学生只是疲于应付提交材料,甚至有技能水平一般的学生,通过“文字搬运工”、抄袭等手段,就能获得较好的成绩。(3)考评体系不能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学生这种单一的成绩计算方式,导致学生对实习实训课程缺乏热情,没有竞争评比的意识。

3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改革建议

3.1争取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资金筹措

一直是高职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瓶颈,高职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说到底是资金困难,实训室的教学设施设备、师资队伍、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领域改革中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3.2创建校内仿真的实训室

学院实训中心应创建校内仿真实训室,通过企业调研,切实做到实训环境、实训硬件、软件的逼真效果。(1)仿真的实训室应该具备仿真的硬环境,例如,模拟财务部、模拟银行、模拟税务申报室、模拟内部审计等、也包括仿真的软环境,例如,实训分工轮岗、实训资料接近企业实际业务,坚持以企业工作流程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会计实践能力。(2)购买正版的财务软件以保证数据资料、模块功能的全面准确,保证和提高教学效率。(3)开通实训室网络,满足学生“工作”过程中不同模块、不同部门间数据传输与共享的需要。(4)规范实训资料等准备性用品的采购、使用及管理制度。例如,制定教学资料用品的申请制度、借还登记制度、使用单位负责制度等。

3.3立足校内,培养实践教学教师

从学院长期发展来看,应立足校内、努力创造平台,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首先,鼓励并安排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实践,提高实践教学经验。其次,开发教师实践基地。一方面,教师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能为企业提供会计服务;另一方面,教师实践基地与企业建立互惠政策,各取所需,达成长期合作关系。最后,面向企事业单位一线会计人员,招贤纳士。

3.4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践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会计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同时,也为校企间的产学研提供支撑[6]。

4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改革建议

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明显的不同,它主要检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随着职业教育目标的转变,考评方式也应当转变,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努力的“指挥棒”。结合学院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考核中问题与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1)“学赛结合、以赛评学”。设计会计岗位技能大赛,以参赛的形式进行考核,最终以实际参赛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评定等级。例如,评选“出纳岗业务能手”、“成本会计岗业务能手”、“税务会计岗业务能手”等,这种考核方式,既动员学生参赛热情、又能考查实践动手的过程。(2)对每一项会计业务技能,按照实训要求和完成质量确定量化指标,采用操作考核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3)辅助考核方式按比例计入总成绩。例如,实训报告、实训作业、实训课程总结等按40%计入总成绩。在实际考评体系设计中,可从以上几种考评方式中优化组合,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4)引入专业的实训教学平台,利用信息化、动态化手段评价学习过程。顺应信息化教育趋势,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信息化、动态化的学习评价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公平。例如,教学平台可以在线统计学生的登录时长、学习任务观看情况、作业测试分数、讨论情况等等。

5结语

高职学院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很多的经验与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从教学条件、教学考评体系两个方面分析,提出了高职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及考评体系改革的建议。注释①金蝶、用友财务软件、纳税申报系统、小键盘速录软件、传票算、账表算等.

参考文献

[1]陈少华.论我国大学会计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2003(10).

[2]李启明(构建高职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设想[J].会计之友,2010(3).

[3]王茜.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探索[J].会计之友,2009(4).

[4]李松青.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5]陈辉等.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财会研究,2013(3).

[6]朱丽娜,汤朝兰,杨归.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

作者:杨新利 单位;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瓶颈的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会计专业与企业的合作越来越被重视,通过一定形式的合作,可以起到双方优势互补,还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再分配,对于学校和企业都是共赢,但是在很多高职会计专业与企业的合作中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为了使高职会计专业与企业的合作更加有价值和有意义,突破校热企冷的现象,值得研究。笔者重点阐述高职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做法。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瓶颈;研究

所谓的校企合作,简单地说就是学校与企业的一种非经济合作模式。笔者查阅资料发现目前我们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已有1200余所,占据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一大部分,这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最为严峻的问题。毕业生找工作难,而企业的用人荒又屡见不止,企业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面对这些尴尬的问题,只有校企合作才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校企合作可以让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接触自己未来的工作,以实践指导理论,从而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问题,可以更好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增添活力。目前经过多年的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经验已经较为成熟,但是还是面临诸多的困境与瓶颈,以下是笔者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瓶颈的几点研究:

1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1.1国际上校企合作的现状

我们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仍然处于一种现学现用的初始阶段,而国际上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是非常成熟,他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是一样的,且大多数企业更喜欢招聘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使得国际上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德国的工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军地位,德国的工业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果,很大程度是其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功劳。双元制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学校、企业的双重指导培训,其中的一元是学校的指导和培训,学校通过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与必要的前期实践教学;另一元指的就是经过学校的培训后,还要经过企业的指导和培训,这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要在企业经过专业技能的较正式的培训。这种职教制度就是非常成熟的校企合作制度,可以使得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企业得到充分的发挥,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纠正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让企业的高级技工走入课堂。这种模式已经被很多个国家所借鉴,对我们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起到了很多借鉴作用。还有英国的“工学交替”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和美国的“合作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模式都是非常成熟的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2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20世纪以来才起步,这其中有前文介绍的德国“双元制”,英国的“工学交替”,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的功劳与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这其中包括冠名班、企业订单式教学、产教融合等高等教育模式。

2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瓶颈

校企合作是我们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其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学生、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同时也是我们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们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多丰富且实用的成果,但是还有如下等诸多瓶颈急需解决。

2.1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

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一直以来就极其不稳定,这和会计专业的专业特点有直接的关系,因企业是不需要大量会计专业的学生,而且高等职业院校很难确定几家企业一直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况且会计专业不能出现任何误差,对于从业或实习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导致会计专业和企业的合作很不稳定,也就是说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企业都很难保证长期有效的关系,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去企业实习的实习内容不稳定,企业的工作有很强的规律性,有很强的制度性和自觉性。月、季度的报账、保税、结账等工作学生不能很好的执行。同时不同的学生接受不同的实习,导致学生的感官也都不相同,学校很难找到相同性质的企业相同性质的工作实习岗位,这也为学生的实习一致性问题提出了挑战。其次,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岗位相对不是很稳定。众所周知,每个企业都有固定的财务工作人员,即使接收学生的实习,接受的数量也不会很大,并且财务工作需要的人员相对较少,决定了企业在接受实习学生的数量上极其有限,从而导致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是要分散进行的,对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人身安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2校企合作形式简单

高等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目的都是为了更够让学生尽快地融入他们未来所从事的行业,使得学生更好地转换自身的角色,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尽快适应工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前打好基础。但是,会计这个行业的工作内容大多都是涉密,也都是较为严谨,所接触的现金和账务对安全性要求也都很高,导致了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过程中不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对于所接受的实习学生也会严加防范,学生甚至不能接受真正的锻炼,职能流于表面,进行简单的会计凭证、记账,不能真正到地学习到企业财务工作的全部,这也很难让学生接受到真正的锻炼,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校企合作形式过于简单。

2.3校企合作形式多于内容

在我们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都普遍地开展校企合作,但是很多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流于表面,甚至把校企合作当成任务来完成,忽视了校企合作的真正目标、目的。从本质上,真正的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是需要学校、学生、企业共同参与。但是,目前的现状、瓶颈就是学校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校企合作,并强行摊牌,缺乏合理的校企合作模式及指导意见,造成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内容的困境和瓶颈。

3解决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瓶颈的建议

3.1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

企业事实上,中小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的数量有限,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在选择企业的时候应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的企业或者会计事务所,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更为直观和全面的实习机会,并且还要与这些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以便把此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

3.2合理设置合作内容

在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要提前设置好合作内容,前文提到任何企业的财务都是保密,所以要提前设置好合作内容,事先与企业沟通好,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斌.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学习月刊,2014,(11).

[2]张夏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探析[J].职教通讯,2015,(03).

[3]梁美英.全球化时期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

作者:刘颖 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当今人才济济市场,刚毕业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当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如何培养会计人才成为会计行业的一项重要命题。针对这一点,有人提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以及一些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关键问题和创新点等一些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会计人才的质量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同时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人们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高职会计人员成为了行内一个热点话题。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政府对高职教育非常重视。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出台了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稳定了高职教育的地位,使其得以迅速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波助澜。由于国家的重视,各高职高校亦扩大了招生规模,为社会输出了大量专业人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其高职教育历史悠久,自十世纪以前就有了高职教育的基本雏形,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化,逐渐演变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个国家也形成了适应本国国情的会计培养模式。比如: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行为引导教学”、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培养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CBE”培养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产学合作”培养模式。这些都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使高职教育更加专业化,系统更加完备。这些教学方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就业率。而我国采取的是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大部分高校高职会计课程一般设置为普通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这三类,实际上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课程设置上也有很大的问题,大部分院校专业课教学均是传授会计业务处理,相关行业的课程较少,导致学生们运用能力差,知识面狭窄。虽有不足但也有优点。大部分院校为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本校的硬性竞争条件,模拟会计工作环境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并且由教师教导操作,进行实验。还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更好更快地适应会计学原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端,会计职能也愈加细化,如审计,资产评估,出纳,稽核等等。市场需求使会计岗位逐渐差异化,国内外各高校在培养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会计人员更加专业。

二、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1)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企业纳税管理能力、企业会计账务处理能力、企业成本费用计算及审核能力、企业资金管理能力等。(2)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挥多长。通用能力是指非专业的应用技能,主要包括: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沟通及协作能力、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等,(3)了解会计职业特性,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职业规划。提高会计相关证书的通过率。

2.实际意义。(1)学校根据会计事务所的一些要求,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教学,多让学生做实账,熟悉申报流程和运作流程,为学生往后工作做示范。更好更快适应会计工作。(2)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让企业会计信息带入校内,丰富学生经验。做好就业前准备。(3)举办短期培训,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培养高级技术会计人才。(4)目前一些企业采取轮岗模式,员工不仅仅需要熟悉会计相关业务,还要对人力资源,营销等有一定了解,这些职务与会计相关联。因此各高校在开设会计实践课的时候,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让其把各职务连接起来。充分了解经济业务,以便往后工作。

三、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1.主要研究内容。会计工作是财务工作里面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学校只能提高部分知识,并不能高效地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因此加强与会计工作室的深度合作,利用实训,实现岗位训练,熟练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和业务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一些实训软件平台,引导学生全方面能力提升,在完全仿真的商业模拟环境中体验市场竞争、会计处理、报税与审计,培养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真正步入社会实习做好准备。

2.研究目标及关键问题。(1)提升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建设输出优秀会计人才。(2)培养目标定位过高,不少高职学校对培养目标没有形成统一认识。(3)针对该行业的需求,进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在行业内百花齐放。

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开创新理念教学培养模式。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会计专业,以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为例,该学院“厂校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内容任务化,这最好的实践了高职会计专业与会计工作室深度合作这一理念,突出真实职业环境下的“教、学、做”,走出了一条厂校一体化人才培养道路,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2)利用会计软件平台,让学生实际操作,针对性强,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会计人才。(3)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体系。(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模拟手工账,会计电算化,沙盘模拟实训等,让学生融入其中,学与用充分结合,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培养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室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模拟环境下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各高校应当学习这种培养模式,提高竞争力,培养职业素养,为学生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常平平.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2014.

[2]张永欣,高国云.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

[3]刘岳兰,许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路径新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作者:陈奕芬 单位:漳州理工职业学院

第七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标准制定之我见

摘要:本文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背景,主要讨论了高职院校会计技能标准的制定。文章认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标准的制定要因地制宜,根据每个高职院校的历史发展,结合当地的经济现状,制定出特色化的会计技能标准,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优势,成为服务地方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技能;标准

会计人员应当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中小企业会计人才,会计技能水平是培养高素质的会计职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需学生达到的技能标准尤显重要,本文仅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展开讨论。

一、高职会计技能涵盖内容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掌握的专业技能包括:珠算技能,财会书写,点钞,假钞鉴别,汉字录入,小键盘录入,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实务操作技能,财务软件的操作等。珠算技术是一项传统的会计技能,具有悠久的历史,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体是指能运用珠算的基础知识、方法、技巧,熟练掌握加、减、乘、除运算以及账表算、传票算。财会书写技能包括文字书写和数字书写两部分,需依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文字书写要求简明扼要准确,字迹工整清晰,通常书写字体占表格的1/2为宜。数字的大写和小写字迹必须清晰、工整,符合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点钞技能包括手工点钞和机器点钞。会计职业入门的点钞技能要求是,能掌握运用点钞机点钞、验钞的技能,能熟练运用手持式点钞法,掌握单指单张点钞、多指多张点钞、扇面式点钞等点钞技能和方法。假钞鉴别就是通过“看、摸、听、比、测”或借助仪器等,准确、快速地识别假钞的一门技术。会计职业入门的假钞鉴别技能要求是,能运用“看、摸、听、比、测”鉴别真假币。看,看票面的眼色、轮廓、花纹、线条、图案、水印、安全线等;摸,针对票面光滑程度等反复抚摸,发现假币;听,以手指弹击票币,或用手指捏住票面的一端甩动票币,仔细听票币发出的声响;比,用真币和可疑票币的局部、图案、花纹、进行对比,仔细观察,还可以从纸质、墨色、印刷技术方面进行对比;测,就是用尺衡量钞票规格尺寸。

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标准现状

(一)没有明确的技能标准和要求。在20年前,珠算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必备技能安排在教学计划中,当时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传统技能设置是珠算,开设一个学期,每周2个课时,总课时量为36个课时,专业珠算定级为5级及以上。本科院校要求达到4级以上水平,专科院校要求达到5级以上,中专学校要求达到6级及以上水平。实际上中职学校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珠算达标水平普遍高于本科院校,甚至一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能手级。随着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更新发展,新的计算工具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珠算技术,大部分院校停开了珠算技术,同时又认为计算器的使用、小键盘录入过于简单,无需专门开设课程,会计技能就逐渐在教学计划中消失了。

(二)专业技能设置在课程中。近10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逐步细化,会计技能又以各种方式逐步进入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当中,比如,文字录入和数字录入开设在《计算机基本应用》课程中,财会书写、点钞、假币鉴别开设在《出纳实务》课程中,会计实务操作开设在《会计综合模拟实习》课程中,财务软件开设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到一些相应的会计操作技能,但同时又都不是各课程的重点内容,给学生造成了可有可无,只要了解就可以的认知,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需要技能支持时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给用人单位造成在学校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技能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好用的印象。

(三)技能标准紧紧围绕着会计技能大赛内容开设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院校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逐步起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作用,为职业院校教学和技能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对促进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的学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会计技能大赛的内容通常分为手工技能和会计电算化两项,会计手工包括点钞、翻打传票、手工账务处理等,会计电算化通常使用的是U8平台。部分院校只针对比赛内容组建训练队,忽视没有设置为赛项的技能,造成技能只是针对学校技能竞赛队学生参赛内容的训练,训练标准要求比较高,无法使全部会计专业学生都受益。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会计技能应作为专门的课程,针对每项技能制定专门的标准,使学生在校期间做长期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制定技能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历史。每个职业院校都有其历史发展背景,甚至是依托有行业背景,应在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会计专业技能。一些职业院校历史上是银行系统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技能时就特别注重假钞鉴别,文字录入除了速度的要求外,尤其强调五笔录入。2、服务地方。每个职业院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有的处于区域的政治中心,有的处于区域的文化中心,有的处于区域的交通枢纽,有的地处物产丰富,在不同的地域,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的标准和发挥的作用都不一样,每个职业院校只有紧紧抓住地方所需,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职业技能。综上,会计技能标准的制定,应首先明确可准确量化的技能和不容易量化的技能,可准确量化的技能有:珠算,文字录入,小键盘数字录入,财会书写,假钞鉴别;不容易量化的有实务操作、财务软件应用技能、EXCEL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技能。那么,在职业院校中把容易量化的技能归集到一起,按照上述制定原则制定合适各自院校学生情况的技能,建立科学有效的达标体系,印制学生达标手册,使学生和用人单位能明确看到学生的技能水平,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更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把不易量化的技能开设成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过程强化训练,把过程性评价和最终考核性评价结合在一起来评定学生的技能水平,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作者:耿聪慧 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