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探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会计课程存在一种教学两难的状况,教学上存在教育理念陈旧、重理论轻实践、实验设备落后、双师型队伍建设滞后、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偏见等问题。只有找到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提高学校财务会计教学的水平。
一、专业现状
(一)招生难生源差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总量的减少,中职学校许多专业面临招生难的状况,特别是财务会计专业问题更加突出。中职学生多是初中毕业,且基础比较差,他们厌倦传统的讲课方式,对学习缺少兴趣。
(二)就业忧难找准定位
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现状下,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教育的学生相比,自身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表现在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不够理想、专业技能不够熟练、专业知识面不够广等方面。中职学校的毕业生面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通过丛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这对中职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三)学生家庭现状
目前在校的中职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年龄正好又处在15~19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价值观念多元化、自我意识强、思想意识活跃、普遍叛逆、学习动机缺失、理想道德淡化等问题。农村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居多,学生中的留守子女较多,对子女的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二、问题梳理
(一)专业性的限制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受传统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影响,结合农村中职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状况,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大多沿袭了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模式,使理论和知识成为主体,而实践和技能却成了辅助,整体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由于中职生学制时间和课程重复性的限制,且实习实训又受到限制,学校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一个生产型企业,只有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同样,我们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发展和壮大,在抓好“招生关”、“就业关”的同时还必须重点抓好学生的“质量关”。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我们学校为社会培养出窗体顶端
2.教学观念陈旧。目前,农村很多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专业,仍采用传统的“知识导向”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学习时枯燥无味,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常常出现“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睡”的状况。特别是一些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纯粹就是应试教育。教师过度的重视会计理论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3.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不够。中职学校的老师整天水平相对较差,很多是从应届的大学毕业生招聘的,存在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弱的问题,这也造就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心理状况。而相关教辅书枯燥,缺少实物的辅证,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料。
(二)基础硬件和实习实训条件的制约
目前的农村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行业办学,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偏好一点的,大多升级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城乡中职学校基础设施差距很大,资源配置不合理。例如,虽然有些农村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配有会计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不够理想;有些学校仅有一些简单凭证、账簿、报表,手工模拟室的资源不足。学校给财务会计专业配置的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学习的问题突出。
三、策略措施
(一)改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改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首要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结合目前社会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人才需求情况,合理设置学校的课程内容以及将达到的教学教学效果。
2.结合本校实际,开发校本教材。学校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联系,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考察,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同时,组织教师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教学案例,安排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自行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要结合当地的经济特色,以每个行业的典型业务为案例,按照项目化的要求将案例分解为每个阶段的实训任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编写出适合学生实际学习的教材。
(二)提高教师教育技能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财会专业的知识具有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概念抽象的特点,是一门务实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根据中职学生好新、好奇、好玩、好胜、好表现的特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其次,根据财会专业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着重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块黑板、一张嘴巴”的单一教学方式,教师要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实物教具、多媒体课件、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利用表演、课堂游戏等创设情景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激发起学生好奇心和主动探求问题的欲望。
2.改变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把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的对象,教学上一直是“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教学模式一直是“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师把向学生灌输知识视为教学的基本任务,把考试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教学思想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上来,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新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忌重教轻学,忌强制性灌、考、评,忌不重视启发诱导和不重视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教学方法。
3.注重无声语言的运用。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教学中无声语言的运用,要精心设计板书的整体布局,使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言简意赅。增加诸如“兴趣启发,设疑启发,以情启发”等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让学生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又能在教师启发性的点拨下,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首先,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可组织教师参加省级或国家相同专业培训。其次,向社会招聘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学校应积极聘任企业优秀财会人员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对优秀兼职教师,学校可通过提高报酬等手段与其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再次,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了“共赢”。采用校企联合办学,联合办学的专业老师由企业负责,可以有效解决“双师型”教师的短板问题,实现校企双赢的良好局面。最后,教师要充分营造好“校企合作”的“课堂环境”,充分利用好财务会计阶段性的校内和校外实习的大课堂。
(四)加强学生实习
1.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在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考虑到事务所一般业务具有经常性,而学生教学实习是环节性教学活动。因此,实习时间应由学校根据课程安排选定,采用阶段不间断的实习方式,每次实习为30~60天。
2.教学实习全过程管理。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全过程管理,要对企业进行安排、卫生方面的考察,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同时对实习学生提出要求,包括要有目的地开展实习;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以保证实习的效果;督促学生及时撰写实习报告,以提高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会计专业是专业性强、实用性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教师要充分营造好每一堂课的“课堂环境”,充分利用财务会计阶段性的校内和校外实习的大课堂。学校方面,逐步使学校设施、设备符合现代职业学校要求。也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好了,学校领导、教师、员工也能以更为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同样能起到一个良性互动的效果。
作者:李祖福 单位:临湘市职业中专
第二篇: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新《会计法》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进行调整的新形势下,传统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培训、实习实训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教改
一、新会计法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改革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7年11月4日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公布,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新《会计法》删除了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规定,规定要求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并遵守职业道德、违法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或者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等,其中取消了对会计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这是会计领域贯彻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促进会计人员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此法律一出,在广大中职会计专业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会计专业的师生来说,这远非一本会计证是否取消的问题,而是涉及整个中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的重大改革,关系到今后会计专业教学方向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在这个重要的转折期,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学进行探讨。
二、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及人才培养现状
(一)关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通过率过去学生毕业后想要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学校也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作为评判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取得会计证成为师生共同的目标。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必然涵盖会计证的考试科目《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这三门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应试教育为主,划重点,讲考点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和内容。课后复习采用题海战术,力求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并通过考试。这种培训班式的教学方法,或许可以提高考试通过率,但是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带着应试目的进行学习,往往只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短时记忆,一旦通过考试,所学内容也都抛诸脑后,更不用谈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了。
(二)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实践能力
由于长期受“持证上岗”要求的影响,师生普遍有一个误解,认为有了会计证就可以从事会计工作。从而疏忽了对适应会计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学习。中职学校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对会计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投入不足,虽然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等实践课程,但是实际上教学方式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仍存在较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考取了会计证,在面对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时不知从何入手,到了工作单位需要“师傅”手把手教,一切从头学起,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这无疑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人力成本,也增加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心理负担。
(三)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招聘,这部分教师理论知识扎实,思想活跃,有工作热情,但是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经验,这势必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底气”不足。因为教师无法结合亲身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也无法将企业文化、业务流程、人际关系等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在不是“双师型”的教师带领下,能够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却无法获取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干货”,因此在教学环节教师也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四)学校实训条件简陋,难以满足理实一体化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校把较多的投入用于理工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往往被忽略。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一叠凭证账簿和点钞券等,就构成了会计实训室的全部内容。看似会计实训的工具样样齐全,殊不知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工具,这些工具会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却无法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难以满足理实一体化的要求。学生们需要与实际工作相似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这些并不是靠一桌一椅一账一本就能实现的。
三、新形势下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思路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经济管理学科,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新《会计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认定,看似降低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准入要求,而实际上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指引了方向。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平稳衔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综合会计专业人才,对中职会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定位
取消从业资格考试,意味着中职生无需考取会计证就可以从事会计工作,原本因为暂时拿不到会计证,以为与会计工作无缘的学生,现在看到了从事会计工作的希望,对他们来说,重新有了学习上岗技能的信心与动力。教师应该把握机会,转变教学思路,在教学管理中不再片面强调分数,摒弃培训班式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互动中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把学习目标从“考证”向“上岗”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会计实训教学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改革,有证即能上岗的时代已过去。企业在招聘时会更加看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即指会计人员实际的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比如:手工账,电算化,报税,报表分析等等。因此,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实训课的比重,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匹配,由应试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引用与该知识相对应的实务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探讨与分析,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务有机结合起来。
(三)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该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让专业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使教师们有机会“走出去”,到优秀学校参观学习,观摩先进教师的授课方式,交流探讨专业教学经验,并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积累会计岗位工作经验,增加教师的“底气”,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对理论知识娓娓道来,也能对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信手拈来,做深入浅出的分析,带领学生在理论与实务中自如衔接,使教学更生动更实用。
(四)加快会计模拟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
由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企业难以为在校生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学生即使到企业实习,能接触到的信息也非常有限。因此,学校要转变传统的办学思路,加大对会计模拟实训基地的投入,同时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交流,把“企业”搬到校内,在实训室中模仿企业的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实际工作场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缩短今后上岗的“磨合期”。这对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来说,将是“三方共赢”的。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各方共同努力,方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解元元.有关财务会计课岗证深度融合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交际,2017(7):40.
[2]胡玉萍.根据企业需要,积极进行中职会计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6(33):130-131.
[3]熊英.新形势下会计从业资格的现状与会计员的出路探索[J].财会学习,2017(15):107-108.
作者:颜展眉 单位:福建省漳州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第三篇: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化发展对教学的作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化的内涵面临新的要求,本文通过会计专业教师职业化对课程教学、教学方法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教师职业化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的重要性。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师;职业化;课程教学
在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大背景下,职业化成为了各个行业普遍的趋势。对中职学校教师而言,一方面职业的本职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与社会的密切结合,各行各业里职业化的规范要求还必须通过教师向学生进行灌输和教育,因此教师的职业能力是中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会计专业教师职业化内涵的新要求
在社会大多数的行业中,职业化的标准是一个人在职场中所体现出来的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随着我国职业化进程逐步深入,教师作为社会教育目的的主要实施人,社会对这个职业除了一般的职业化标准外,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及内在的意识要求:对职业的尊重与热爱、专业与优秀、责任心、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等。而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化发展的目标是要把职业化成长理念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教育意识与教学能力,并在工作岗位中,以本能状态进行无声渗透与规范操作,并能形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从而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课程、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二、会计专业教师职业化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一)教师的职业化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直接体现了教师的职业水平。有职业经验、对行业工作内容、流程熟悉的教师,其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在讲授理论和开展技能课程时,不会照本宣书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自己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累计的经验,能把理论和技能阐释浅白化、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会计基础课中讲到原始凭证的时候,单靠课本上的几张样图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原始凭证的认知在会计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启发、引导学生,有经验的老师会让学生收集各种单据,如买衣服时的交款单、餐厅的发票、超市的购物小票、学费的交款单等,让学生对所收集的单据进行分析,提出“怎样才算原始凭证”“怎样的凭证才能入账”“它们的共性是什么”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出原始凭证的概念、填制要求和审核。这样枯燥乏味的内容就变得丰富有趣,在这种气氛下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所学知识。
(二)教师的职业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
中职教师除了注重个人的师德修养,更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同时培养着学生的职业道德,细微之处能体现专业,训练有素、行为规范是职业化的表现。在进行会计实操的时候,需要尺子、锥子、凭证、线等等一些工具,并且经常要裁剪纸张,会有很多多余的纸屑,很多学生的生活习惯是随手放东西,做完事不喜欢清理台面,所以在实操的时候,这些纸屑使桌面非常脏乱,工作环境的整洁与否,直接反应了个人的修养和职业素养,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每次用完的工具根据自己的个人习惯放在自己顺手的一边,实操的过程中要注意台面的整洁,不要让纸屑随意的掉到地上。在实操完后,离开教室前桌面要清理干净,工具摆放整齐,地面和桌面上的纸屑都打扫干净。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仅只是掌握实操技能的会计人员,而是应该有良好行为规范的职业人,这些都作为课程考核的内容。一个良好的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教师的职业化促进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职业化的教师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对行业发展动态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度。作为会计专业教师,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并能灵活应用在实践教学上也是职业化的表现。在信息时代,最新的经济动态、会计准则,税法细则这些信息对学生来说很容易通过互联网去获取。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充满憧憬着自己的职业未来,对这些最新的信息他们会产生疑问。教师就要利用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结合课堂上的知识,运用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去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当现有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时,自己可以通过找相关书籍、上网查找、问老师等方式,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当中探索。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逐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作者:李斌红 单位:东莞理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