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技能大赛下高职会计专业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在会计技能大赛背景下,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三栖型”教师队伍,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专业优化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创新和重大制度设计,是当前各职业院校展示其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载体。“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已在当今社会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技能冲击流”和“大赛冲击波”。作为高职院校财经类传统专业——会计专业,在技能大赛背景下,如何优化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加快教材建设步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打造“三栖型”教师队伍、培植多功能实习实训基地等,是会计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1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未能凸显高职会计专业特色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多把“培养既能熟练地用手工方法处理日常会计业务,又能用计算机系统软件和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其重点是培养学生手工会计核算和电算化会计核算能力。而高职会计技能大赛的目标是通过训练和竞赛,培养和检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岗位手工和信息化通用技术与职业能力,在注重培养学生会计核算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运用手工会计和信息化手段进行初级财务管理和分析的能力。前者强调核算能力的培养,后者强调通用技术、职业能力和信息化处理及管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很显然,现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内容和层次上均落后于高职会计技能大赛的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特点未能凸显。
1.2就业岗位群定位与技能大赛岗位不对称
现行高职会计技能大赛的省赛、国赛规程,均将会计岗位确定为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和会计主管四个岗位,这与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业务岗位流程基本吻合,学生通过对四个岗位业务处理的训练,能够全面掌握中小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基本的财务管理和分析指标的运用。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多把就业岗位群定格在各级各类单位的出纳、核算、内部审计、计划、税收征管、税务稽查、会计主管、财务经理以及记账、审计助理及税务与纳税筹划等岗位。由于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尤其是初次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甚至是小微企业的出纳、记账会计岗位,极少在成本会计和会计主管岗位,财务经理岗位基本没有。因此,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就业岗位群定位过于乱杂、层次人为拔高,既与会计技能大赛设置的岗位不对称,也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就业岗位不符。
1.3课程体系与技能大赛和学生考证要求不吻合
高职院校从现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整个课程体系设计为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职业知识与能力等模块,以职业知识与能力为核心模块,且按照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要求,遴选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强化会计专业理论功底,强调会计理论体系的完整性,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目前会计技能大赛的会计业务手工处理赛项,要求学生在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功底的基础上,强化各项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对会计文化的传承。其中,在出纳岗位设计了点钞技能岗位赛;在成本会计岗位设计了使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算技能汇总传票岗位赛;在会计主管岗位设计了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和内部控制等模拟情境视频答题环节。另外,还设计了企业与外部的银行、税务等部门有关结算单据交换和纳税申报真实情境。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赛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专业理论和信息化的财务软件中的系统管理、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和财务报表等模块,实现填制业务单据、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期末转账、结账、编制财务报表及报表分析等[2]。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只有理论知识和能力模块,忽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会计实践技能模块的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偏重于会计核算理论课程,忽视学生考证和技能大赛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技能训练等课程的遴选和设置,与会计技能大赛的理念不吻合,导致课证分离、赛训分离、赛教分离,从而使日常教学与学生考证、技能大赛不同步。既未考虑学生报考会计系列证书和实际会计工作中对有关税费计算申报、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等方面知识的需求,也未满足会计技能大赛对岗位知识的要求,增加了学生考证、技能大赛训练的难度,既影响学生在会计技能大赛中的水平发挥,也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1.4会计教材与技能大赛赛项内容不匹配
现行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由各校自行确定,一般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6门左右。其配套教材大多是各校自行组织或者是相关院校联合组织会计专业教师编写,参编人员主要是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会计专家。因此,教材的内容偏重会计理论,没有体现实际会计业务流程,与会计技能大赛设置的四个岗位内容不匹配。而且,由于近年来国家“营改增”等税收政策和《职工薪酬》等会计准则的不断改革和修订,使现行会计专业相关教材的内容滞后,与会计技能大赛赛题的业务内容不匹配。这一方面加大学生日常学习、练习的难度,误导学生;另一方面,加大了学生对会计技能大赛赛题理解和训练的难度,不利于大赛成绩的正常提升。
1.5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技能大赛信息化要求不适应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手段陈旧,信息化教学手段缺乏。对于绝大部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目前仍采用“黑板粉笔、教师主唱”的传统教学手段,即使有些课程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教材内容搬家,创新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手段缺乏;二是,普遍未采用情境教学法。会计专业必须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才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大多数理论甚至实践教学,均在普通教室进行,学生无法体验在真实环境下进行会计核算、分析和纳税申报工作。而且,现行会计技能大赛的会计业务手工处理模块竞赛使用网中网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竞赛平台,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模块竞赛使用用友U810.1软件竞赛平台。无论是会计业务手工处理还是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熟悉实际会计工作情境。否则,很难提升大赛成绩,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1.6适应技能大赛的师资匮乏
由于体制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大都来源于各高校会计及其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们从课堂到课堂,虽然理论知识功底比较扎实,但普遍缺少实际工作的磨练,实践经验匮乏,对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不了解,对不同岗位会计业务内容不熟悉,缺乏处理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基本技能。近年来,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的加大,不少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各种考试,取得了不同级别的会计技术职称或者相应的职业资格。但是,绝大多数取得证书的教师,虽具有“双师”证书但不真正具备“双师”素质和“双师”能力。且由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近年来招生火爆,日常教学任务异常繁重,大部分会计专业老师疲于应付日常教学,无暇参与会计技能大赛的指导、训练,更谈不上对技能大赛进行研究。因此,一支熟悉会计技能大赛规程、内容,能自己参加和指导学生参加会计技能大赛的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能力、结构合理的“竞赛型”的“三栖”师资团队尚未形成,与会计技能大赛要求差距过大。
1.7满足技能大赛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会计技能大赛赛项内容的设计,是按照工、商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和会计工作岗位流程进行的。要有效提升大赛水平,除了在校内利用网中网会计业务手工处理软件和用友U810.1会计信息化软件强化日常的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和信息化处理能力的训练外,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在仿真会计环境中或实际深入工、商企业一线会计岗位,全方位了解熟悉企业经济业务的内容和办理业务的流程,进行从会计原始凭证填制审核到会计报表编制及纳税申报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实际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由于会计专业自身特点和规模,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类型单一,规模较小;多数企业单位一次性接受的实习人数较少,且由于较多涉及企业单位的商业机密,企业接受会计专业师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接受,实习师生也很难全方位接触到企业核心经济业务,实习实训流于形式。因此,高职院校师生的校内外实习实训一直困扰会计专业的发展,甚至成为制约会计专业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建立既能满足会计技能大赛需要,又能符合未来就业岗位技能要求的赛训融合的立体式、多角度的校内外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切合点上寻求突破和创新,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中迫在眉睫的任务。
2技能大赛背景下优化会计专业建设的路径
2.1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彰显会计专业特色
根据会计技能大赛的目标,结合社会对高级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进一步优化,在现行“校企一体,双职双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赛证融合,确定“校企一体,双职多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和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会计职业精神,掌握会计专业基本知识与会计岗位手工和信息化通用技术,能熟练运用会计手工和信息化手段进行会计核算和初级财务管理分析,毕业后能胜任中小型企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满足实际岗位的人才需求,又能符合会计技能大赛的设计目标。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对于会计理论应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弱化对会计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设计,强化对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岗位通用技术、技能的培养,提升运用通用技术和技能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析的能力,突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彰现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特点。
2.2依据技能大赛岗位科学定位
就业岗位群按照现行会计技能大赛设置的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四个会计岗位,考虑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尤其是初次就业岗位的实际,重新科学合理界定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单位和岗位的层次,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就业岗位群。应将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确定为中小企业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从事货币资金收支、成本计算、税费计算申报等各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填制、审核、记账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和初级财务管理、分析工作。既与会计技能大赛设置的岗位对称,也能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到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就业的实际状况吻合。
2.3按照技能大赛的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功底的基础上,强化对各项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对会计文化的传承是会计技能大赛的基本理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根据优化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充分考虑会计技能大赛赛项设计理念,构建会计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鉴定“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专业课程体系,在现行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职业知识与能力等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综合技能训练模块”,增设提升会计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技能的课程,如:音乐、书法等课程。把数字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设计中,开发各级精品开放课程、在线课程、慕课和微课。加强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开设“ERP”和“模拟经营沙盘”、“VBSE实训”、会计课程阶段性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外顶岗实训等实践课程。根据学生考证和技能大赛要求进一步完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增设会计通用技术和能力、会计考证和与技能大赛相关的课程,如:“经济法”“税费核算申报”“会计制度设计”“点钞”“小键盘”和“珠算”课程等,进一步优化“会计电算化”和“企业财务会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将“企业财务会计”调整为“分岗位企业会计”,突出与会计技能大赛密切相关的“分岗位企业会计”和“会计信息化”核心课程及课程群建设,实现“赛证融合”“赛教融合”“赛训融合”,提升会计技能大赛成绩和考证通过率。
2.4进一步优化会计专业教材和内容
(1)根据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标准,结合会计技能大赛,遴选确定核心课程内容,编制配套教材。目前高职院校尤其是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校的会计专业,均制订有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标准,在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中,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加大核心课程教材实践性、技能型的内容,并根据会计技能大赛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的要求,将“分岗位企业会计”教材,按照“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和“会计主管”四个岗位编写,“会计信息化”教材按照用友U810.1的内容进行科学遴选后编写。
(2)优化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参编人选。一方面,扩大核心课程教材参编教师的范围,广泛吸收各层次、各类别的会计专业教师参编,把不同学校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核心教材之中,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另一方面,吸纳来自企业一线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会计专家参编核心课程教材,尤其是来自会计技能大赛合作企业的专家。既增加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实践性,又能将日常教学与技能大赛的内容融合,实现“赛教、赛训融合”。
(3)及时更新和优化核心课程教材内容。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其配套教材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应该密切关注相关会计准则、税收政策的变动和修订动态,及时掌握会计技能大赛赛项内容修订的信息,及时修订核心课程配套教材的内容,保证日常教学与实习实训同步,日常教学与技能大赛同步,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层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技能大赛水平奠定基础。
2.5创新优化信息化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
把数字技术运用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微信、QQ、PPT、在线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与会计技能大赛接轨的虚拟操作训练平台,创建把企业引入校园的真实会计工作环境,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和技能大赛效果。
2.6打造适应技能大赛的“三栖型”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应花大力气,加大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专业梯队建设、“三栖型”(双师型+竞赛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在提升教师学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建立教师“驻企工作站”、专职教师到企业“双基双挂”、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培训、引进优质教师、聘任实践型专家等措施,强化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着力培养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能力的专业带头人、“首席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激励教师自己或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提升教师参赛能力。形成一支以教学名师为引领的“懂行业、擅教学、会科研、能竞赛”“三栖型”甚至“多栖型”的优秀教学团队。满足日常教学和技能大赛的需要。
2.7创新建设思路突破
实习实训瓶颈以会计技能大赛为引领,结合日常会计教学的需要,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规模大、校外实习实训难度大等问题,积极探索“真、仿结合、内、外对接、深度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实行“五段递进、角色转换、赛训融合”的渐进全程实训模式[3]。在校内建设全仿真会计专业实训室,在校外按照“专业对接企业”的模式,遴选深度合作企业,作为师生顶岗实习的场所。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实行校内外结合的课程阶段性实训、分岗位综合实训、会计业务手工处理和会计业务信息化处理竞赛平台综合实训、VBSE虚拟商业环境角色转换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五段递进。并且采用学校理论老师和企业会计工作者“双导师制”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使实践训练循序渐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三位一体,实现“课训融合”、“赛训融合”。这种独特的会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对财经类院校解决会计类专业实习实训瓶颈将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在举国上下越来越重视会计技能大赛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引领作用的形势下,基于会计技能大赛的会计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高职院校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对其进行优化和改革,才能在提高技能大赛水平和成绩的同时,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熊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24):104-105.
[2]周金琳.职业技能大赛视角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会计师,2015(1):62-64.
[3]谢国珍,李传双,陈强,等.高职会计专业“渐进式全程实训”模式的实施级成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94-98.
作者:姚云霞 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大位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