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案例教学法解决会计专业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审计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审计教育方法以教为主,学为辅,审计理论理解难度大。
审计学是一种行为科学课程,很多理论来自实践经验,如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或者如“存货盘点后,注册会计师应进行抽点”。这些经验,如果只通过老师课堂讲授,学生很难以理解其中的原因。例如,为什么审计人员去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要先调查其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另外,教材中的术语,虽然与审计准则保持一致,却不符合汉语表达意思,如“鉴证”“管理层认定”,若没有案例来加以形象化,仅靠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能完全理解其真正含义。
2.审计思维并没有真正培养起来。
审计工作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恰当的审计程序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的一个系统工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不占主要部分,学生很少有机会从案例分析中,自主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现有的案例也是以会计错误为主,以更正会计分录为案例的主要内容,这其实偏离了审计教学的核心思想。
二、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笔者的实践教学,审计学案例教学法主要运用在以下4个教学环节,有较好的效果:
1.导入新课环节。
教师可以在每次新课开始前,通过与本节相关的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介绍案例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例如:介绍审计工作的性质时,可以先介绍“南海公司事件”,提出“查尔斯.斯奈尔的工作与一般会计人员有何不同”“为什么社会公众需要注册会计师”等问题,引起学生对审计工作的关注。
2.课堂讲授环节。
教师在阐述理论后,可以利用案例,解释审计理论。例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测试”是审计的两个不同环节,前者是风险评估的必须程序,而后者则要依据风险评估程序结论,选择是否进行“内部控制测试”程序,这两个知识点,学生非常容易混淆,有的同学认为审计工作总是前后重复,其实,只要教师描述一个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让学生讨论如果不进行这一环节,会带来什么样的审计后果,就能让学生掌握第一种程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该案例,探讨审计人员是否有进一步进行控制测试的必要性。如果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后发现其极为混乱,就没有进行“控制测试”的必要。学生因此能分清两种审计程序的不同之处。
3.课堂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结合所学的审计学、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来分析案例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提出可行的审计程序,来证实他们自己找到问题。学生要设计有效的审计程序,必须先查阅课本,将课本列示的审计程序加以筛选,并要求结合审计工作底稿模板写出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定小组对案例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教学实践环节。
审计学教学应有配套实践软件,可以通过实践软件建立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环境,给学生设置好一个被审计单位及其全部会计资料和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程实践环节,独立系统地完成整个审计流程。该被审计单位的资料中应设置多个会计陷阱供学生审查。笔者学校采用《审计之星》教学实践软件,学生上机既可以了解计算机审计流程,又能利用软件提供的审计案例进行全面的审计分析工作。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解决审计教学存在问题的体会
1.利用案例教学,提高教材的可理解程度。
由于审计教材前半部分均是审计理论,概念较多,笔者结合小案例带动审计理论的理解。再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审计的积极性。
2.审计教学课时安排上,增加了课堂练习,课后实践上机的课时。
教与学力争平衡,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讨论案例,有时候会相互质疑,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再适当的插入讲解所学过的知识点,学习者能够加深对理论理解程度。
3.通过案例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案例,分析案例,课后上机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某一被审计单位的全过程,初步建立了审计思维,在给定的财务报表中,能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进一步深入的查明原因。学生不再只是会计思维,而是站在审计人员的立场上,对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持职业怀疑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注意几点:一要结合多媒体教学平台,提供大量的审计案例资料,多扫描会计凭证和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供其分析判断。二要提高课堂利用效率,案例及早准备,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上课前就开始思考,搜集资料。这样学生的课堂讨论可以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学效果更佳。三要利用好审计教学辅助软件,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模拟审计工作流程,课堂与课余相结合,更能有效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旻周在霞姜汝川单位: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