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管理会计在卫生机构的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十四五”时期,综合医改正在持续推进,重点关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坚持公益属性等。综合医改的不断深入,对卫生机构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倒逼医院管理会计发展。在国家政策文件引导与业财融合深入推进下,卫生机构管理会计的应用已经步入快车道。本文对管理会计在卫生机构的运用动因进行概述,分析了其应用现状,并从多个方面讨论了创新实践策略,以期为卫生机构推进业财融合、应用管理会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卫生机构;实践
管理会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侧重于创造价值,采用多变且灵活的方法,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融合业务与财务,为决策制定、战略规划等提供参考。在综合医改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卫生机构需要面对新政带来的压力,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项关于“管理会计”的政策文件,是卫生机构践行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最主要的指引文件。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卫生机构管理会计应用还面临一些问题,如何贯彻落实政策文件,结合卫生机构的特殊属性加快业财融合、健全管理会计组织体系,是当前卫生机构最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此展开分析与论述。
一、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在卫生机构中的应用困境
(一)财务与业务管理难以同向
财务科室工作重心聚焦于资金合理使用、资源合理分配,以“节流增值”为目标,业务科室则更加关注业绩提升,以“开源增量”为目标。传统管理模式下,卫生机构业务、财务各自为政。尽管随着业财融合的逐步推进,实现业财一体化已是必然,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财务与业务管理目标还是难以同向,业财关联度不高。财务人员完成基础核算工作,研究分析数据,出具财务报告,只能简单反映财务状况,脱离产生数据的业务活动,无法为卫生机构业务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撑,不能满足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管理会计的作用不明显。
(二)财务对业务的调整作用不佳
卫生机构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与理解不够深入,认为应用管理会计就是制定规章制度,且只是在财务层面建章立制,并未延伸至业务前端,根本无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导致财务对业务的调整作用不佳。一方面,财务无法全面掌握业务情况,不能在业务活动中发挥财务参谋、指导、监督等作用;另一方面,作业预算、作业成本法、绩效棱柱等管理会计工具无法应用于业务当中,前期管理力度不足,后期乏力。此外,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需要业务科室的积极配合,然而实际上业务科室对财务科室所提出的指导建议持有抵触心理,业财之间互动不佳、协调不足,管控能力显然难以提升。
(三)财务与业务存在沟通壁垒
业财融合的基础为财务、业务之间的数据信息实现高效传递与高度共享,走出“信息孤岛”,强化科室间的沟通与交流。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繁杂,业务量大,服务群体广泛,财务与业务还是存在明显的沟通壁垒。尽管已经搭建信息化系统,但业财系统对接不到位,常会发生数据传输问题,业务数据无法自动转换为财务数据,财务科室也很难掌握业务前端情况[1]。这种情况下卫生机构则很难形成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评价的一体化管理系统,不利于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
二、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在卫生机构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创新运营管理思路,探索精细化财务管理机制
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卫生机构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为此卫生机构领导层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由过去粗放式的成本控制逐渐转向现代化精细化运营管理,强调医疗服务与财务工作并重,同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及财务管理水平。此外,积极推进业财融合,树立新的理念,促使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工作逐步延伸至业务前端,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为基准,促使财务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方向发展。
(二)优化完善预算管理体系,达成战略目标
卫生机构应严格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预算架构,确保全部收入成本都在全面预算管理范畴之内,实行分级归口管理,严格把控,逐层下达预算目标,明确划分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责任。预算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事项,它需要卫生机构各职能部门、业务科室的协同配合与沟通交流,即无论是一线临床科室,还是其他职能部门,都应当参与到预算方案的编制和预算执行中,加强预算与医院业务之间的相关性。预算编制环节财务人员要深入业务前端,业务人员积极配合与主动参与,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并与业务高度关联。预算执行环节由财务人员针对预算执行进行专业指导,分析业务反馈的实时数据信息,实行全过程管控,找出预算与实际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严格按照审批程序上报,适当调整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力。预算考核环节要客观细致地评价各预算执行的结果,将考核评价结果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来。通过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促进各业务科室发展任务的落实,从而推动卫生机构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发挥资产效能
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数量多、价值高,应当将管理会计应用至固定资产管理中。医疗设备新增采购前,应当进行事前绩效目标评估,特别是对于大型的医疗设备,要做好充足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对成本消耗、设备收入等展开效能分析,合理地配置各科室医疗设备资源。对于现有设备,要分析各类医疗设备的利用率,排查闲置设备,重新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业务科室固定资产管理与合理使用意识,加强资产使用、维修及保养,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资产效能。推行固定资产成本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科室成本核算范围,强化科室成本核算意识,一些医技科室的大型设备需实行单机核算,提高资产设备的回报率。
(四)加强药品耗材管理,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降低医疗费用
从管理会计视角出发,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更新经济管理理念,应用管理会计工具,以业财一体化为根本,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卫生机构药品与卫生耗材占据医疗卫生支出的较大比重。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物资采购制度。对于药品采购,要深入临床科室,掌握各科室的用药要求与需求量,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对开展的各类药品进行二次议价,尽量地降低药品的采购价格。同时加强库存药品管理,定期开展药品整理与盘点工作,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有效沟通,建立严谨且规范的用药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用药,保障药品使用安全。在保证临床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药品库存,提高药品周转率,避免造成药品积压、过期等不必要损失。对于卫生耗材采购,要以公开招标形式为主,集中采购,同时考虑价格与质量,实行三家竞价,与信用良好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保质保量、控制采购成本。卫生机构还要加强对各类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领用管理,加强材料管控,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对收费情况、各科室实际材料消耗情况等展开分析,杜绝不合理收费、材料浪费等不良现象,从财务管理层面坚持“节流增值”,实行定额管理。材料费用控制,应以减轻患者负担为目的,贯彻落实有关部门下达的指导文件,设置统一收费标准,针对材料费用控制设立指标并纳入各个科室绩效考核中,后期将考核结果公开,增强科室对材料成本控制的重视,从自身做起严控材料成本,以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2]。除加强药品耗材管控以外,卫生机构还应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与日常公用支出控制。根据床位、设备等资源及科室工作量情况,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科学配置人员,最大程度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强化各科室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密切配合、相互督促、相互制约的内部关系。由专人实施对人员经费预算、职工薪酬的管控,精打细算人员支出,做好人力成本控制。同时还要加强行政后勤管理,严格控制整个水电费、维修、物业等基本运行支出。
(五)管理会计融入财务共享,改善绩效考核
业财融合下财务共享是卫生机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应当将管理会计融入之财务共享中,运用绩效棱柱、平衡记分卡等工具,逐步改善绩效考核,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3]。卫生机构应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财务共享中加入绩效考核指标,如利用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提取KPI指标,权衡分析确定业绩的因果关系,将医院战略目标逐步细分可衡量的指标,设立医德医风、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技术能力、患者满意度等考核指标体系,考虑不同岗位的工作强度、风险程度、业务重心,进一步完善绩效指标体系。考核过程中,各科室上传相关指标考核结果,增强整个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与公开透明,确保考核结果的可靠性。最终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绩效奖惩挂钩,体现出绩效考核的激励性,呈现良好的薪酬竞争力,吸引优秀人才,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结束语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知,综合医改背景下合理应用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是当下卫生机构最为主要的一项任务,也是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卫生机构应当正确把握管理会计的运用动因,从实际出发分析实际应用所面临的困境,探索可行的创新实践策略,通过创新运营管理思路、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实施精细化成本控制等,在实现业财融合的前提下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职能,加强增收节支与绩效管理,努力提升运营效益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推进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盈.管理会计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0):63-64.
[2]刘丹.试论新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纳税,2019,13(23):128+130.
[3]司琪.业财融合下的医院管理会计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8(15):152-153.
作者:洪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