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理论界热议并倡导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基于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和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尤为重要。本文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为例,浅析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现实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学校;会计专业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报告中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表述。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与更前沿的教育理念接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提出了大同小异的关于全面发展人的核心素养指标。

一、培养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6年林崇德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把我国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备受认可。此框架也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指明了方向,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会计职业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育格局应从学生个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到个体全面发展的转变,以及作为职业人发展,增加社会渗透力,增强创造能见度,以及增进人格魅力值。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现实问题检视与价值反思

一所中职学校对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其导向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正如铁轨,铁轨铺在哪里,火车就开往哪里。

(一)以应试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对核心素养形成的影响中职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误解的。这源于中国渊源流长的应试教育,上世纪80年代,高考迅速发展,形成了千军万马之势,局面达到巅峰。传统思维根深蒂固下,家长们更愿意把孩子送到普高这条铁轨上,因为那里的终点站是大学。中职的招生成了困难,好在有了单考单招这条曲径,中考失利的学生把目光投过来想要弯道超车。很多中职学校抓住了这一点,在招生时标榜自己的升学率,也收获了可喜的招生率。故此,以应试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中职环境下茁壮成长起来。多少年来教育受考试文化的桎梏,形成了显而易见的弊端,这些弊端于中职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养成自然是不利的。1.以应试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有其单向性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和社会道德的传播者,需要和学生建立起教学共长的关系,也就是应需供给而非拔苗助长。应试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它以考纲为指挥棒,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课本知识,忽视学生个体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发挥学会学习的自主发展目标,难以发展学生的独立人格。2.以应试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有其功利性“有偿家教”在以分数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应试之殇下,变得越来越普遍,如此作为不仅有损人民教师的形象,更是一种对教育的不公平。3.以应试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有其间离性教育的收获除了呈现教育成果外,更珍贵的是一种情感体验,教师陪伴学生成长的关键是善于引导,并善于倾听。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阻碍了师生交流的过程,传道授业少了人文底蕴,缺了应有的科学精神。

(二)以考证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对核心素养形成的影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无论如何,归根到底还是要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很多中职学校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被告知在毕业前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证书,否则无法如期拿到毕业证书。这种做法,一方面给学生一定压力,毕竟从生源来讲,中职学生的自律能力不强,给学生一个奋斗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做出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另一方面,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形成却是失衡的。双证制度(毕业证和专业资格证)下,一些老师为了减少学生学业压力,以便更好地适应考证要求,便以考证要求为授课大纲,这样的做法,教师只传授“精华版”知识,缺少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会计法的决定。此后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认定,更加注重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对于一些专业设置涉及到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中职学校来说,资格证书的调整,是一个突如其来又不易跨越的挑战,课程设置甚至可能失去依据。由此可见,单向地从考证角度制定育人计划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师也不应该以考证为导向去授课,有悖于理实一体的教学宗旨,有悖于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以应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对核心素养形成的影响职业技能大赛历来被职业学校十分看重,作为职业学校的一种软实力的存在,是直接或间接衡量一所职校办学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若一味以应赛为导向办学,短期内收获竞赛带来的荣誉,以及社会的美誉,但由于中职学生心智尚未健全,处在积蓄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大量的时间耗费,频繁地与社会接触,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一定影响。另外从学校资源角度出发,一项大赛的促成,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不说本校教师是否有实力承担大赛任务需要外聘专家指导,设备的使用也需要投入相应成本。这种模式下,资源集中于少数学生,对资源是一种不合理的利用,严重违背了职业教育面向大众,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的宗旨,学生更难以形成职业核心素养了。因此,我们要打破功利主义思想,真正站在全体学生的立场,加强教学实践的同时,夯实理论基础,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综上分析不同导向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形成影响各有利弊,为何不结合不同模式的利弊,取众家之所长呢?笔者认为需要分流分层与多元结合培养中职学生,进而潜移默化中形成其职业核心素养。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学属于管理学分支,文理科生其实均可选学,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讲,它是比较“接地气”的学科。对每一个中职学生而言,在九年义务教育段都没有涉及会计学,所以没有所谓基础好坏,因此会计入门是关键。很多中职生是很惧怕学习的,其实是惧怕学习的结果,更明确说是惧怕体现学习成果的分数,他们被义务教育段的考核成绩吓怕了,或自卑或放弃,因此如果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再以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结果还是一样。但很多家长把学生带到中职学校,除了无奈更希望通过单考单招的途径,圆了孩子的大学梦。因此,对中职学生分流分层是必要的。当然这不是简单以分数论英雄,这是一种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的思潮变革,是一种职业预备教育或职业生涯教育的熏陶。审视“核心素养”这个关键词,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有文化基础,需要有社会参与,更需要自主发展,因此分流分层方向就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选择权由学生把握,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可选择会计单考单招的高考班;有就业需求的学生,可选择校企合作班和专业考证班;有自主发展需求的学生,可选择创新实践班。正如西塞罗所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我们能给孩子一桶水绝不给一杯。这是职校发展的源泉,也是在职校接受教育的优势所在。

四、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想要提高职业核心素养,需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独特的创新精神。然而这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融入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融入每一次校企合作中,融入每一项技能竞赛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我国的职业教育未来可期!大国工匠可期!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M].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

[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赛项[EB].2017.

作者:陈碟霞 单位:浙江省绍兴财经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