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会计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在教学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二战之后日本迅速崛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得益于正确的人才培养战略。英美等国家一直处于世界经济的前列,其中人才培养,尤其是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功不可没的,从事实践性的动手工作,欧美日等国家早已把该部分人才的培养作为郑重之中了。可见,国家的经济想快速发展,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不可缺失的一个条件,由此可见我们国家必须始终把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高度战略的发展目标,将人才培养和使用始终落在实处,抓紧抓好,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和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会计教育。
一、会计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现状
我国会计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古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资产,在这四个阶段中必不可缺少的就是相应的会计人员,这类人员的培养使会计每个阶段的发展都顺利进行。原始公社制时代,已经出现了最原始的会计活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当时的人们用简单的方法记录着自己的数量和收支。奴隶制时代,官厅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了初步发展。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直到隋唐至宋代这一时期,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国库、现金出纳与实物出纳、签证单位与财物发放单位,以及审计与会计之间都有了明确的分工,他们之间各负其责,相互牵制。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总计司”、“会计司”等专门组织。在这段时期就要求负责会计的人员不但能写会算,而且还要自我监督。明清时期,在民间商界产生了“龙门帐”、“四脚帐”两种代表着中国会计先进水平的记账方法。到了近代,中华民国时期大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借贷复式簿记,中小型工商企业一般采用了中式收付簿记等手工记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人员不但掌握自己企业的经济情况还要了解对方企业与我方的经济往来。直到现代计算机的应用,让我们的会计人员既要学会原始的记录方法也要学会现代技能。从原始的贝壳计算方法,算盘的出现,计算器的使用,演变成今天的会计电算化的普遍使用,每个阶段都需要合格的会计人员,每个阶段也造就了相应的会计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招生方面面向的高中毕业学生,通过3-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培养出具备财务、管理、经济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会计专业人员。在培养过程中主要学习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会计基本理论、账务处理过程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这种会计人才的培养在理论掌握上有较高的成就。
二、目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设置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研究发现,现在高校中不论是综合类院校还是高职高专类院校,不论是会计专业本科的教学还是专科的教学,在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单一化、统一化的特点,重点强调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忽视了会计专业实践动手技能的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从1978年以来,我国会计教育界就围绕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进行了多次大讨论: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是素质教育,还是技能教育;是高级人才,还是普通人才等问题。通过上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目标培养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综合类院校和专科院校培养目标大众化。作为综合类院校侧重培养的是“通才”、是“研究性人才”、是“高级人才”;作为各专科院校侧重培养的是“专才”、是“应用型人才”是“技能教育”。但是就目前的培养计划,综合性院校和各专科院校培养目标中并没有明确的区分。从目前来看,会计专业无论专科生是本科还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每年招生人数都位居前列,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何况还有社会培训机构。据统计,全国1089所本科院校中(含独立学院)设置会计学专业的高校有508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466%。招收的专科生为190590人,本科生为80867人,硕士生为3615人,博士生为230人。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超过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越来越多的会计从业人员是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独有的“超级会计大国”。
2.综合类院校和专科院校培养目标目标化。这种目标化主要体现在升学目标和考证目标上,有的综合类院校还有各专科院校,在每年招生的时候或是宣传的时候,会侧重告诉想报考本校、本专业的学生,“今年我校有XXX等人考取硕士研究生或是博士研究生”、“有多少人考取了国际会计执业资格”……
3.专业方向的设置不规范。会计学还是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还是会计,有的高校在申报专业的时候没有明确区分专业方向,导致在课程设置时千篇一律。
4.教材的编写及使用混乱。部分院校并不考虑教材结构本身的逻辑体系。个别教材中有的知识点已不符合国家最新制度变化的要求,甚至还出现了错误,严重地影响学生知识结构上的系统性。
(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综合类院校和专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很相似:
1.注重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设计内容较少。理论学习占了总学时的90%左右,实践教学占了10%左右,这10%的学习,根本无法满足我们的毕业生毕业后能立即投入工作、适应企业。据对80多位跨国公司人力资源主管的调查,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高安德认为,只有不到10%的求职者符合外资公司的会计、财务、工程等岗位的要求。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较为普遍。实践教学基本上是第三年的时候利用一个学期学习,但是里面很多设计到的内容基本上是在第一年下半学期、第二年上半学期学到的知识,例如实践教学中会涉及到凭证、账簿的填制等,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基础会计中学到的,这部分内容一般是在第一年下半学期涉及。这就出现了会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与其职业要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经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我们国家综合类院校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例如,北京大学会计学博士点的培养目标是会计学领域的研究人才,博士生的培养重点是学术创新,博士毕业之后有的能继续从事学术研究,有的将进入某些高校继续培养相关人才,博士们在受培养时已经定位成研究人才,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而实践的动手能力相对较为薄弱,那么博士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相对而言动手能力就会更差,从博士生到硕士生到本科生再到专科生一层层流转下去,可想我们国家各专科院校实践型人才培养会如何。
2.对实践技能教学缺乏重视程度。首先,目前我们国家对实践技能培训还是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不像欧美等国的重视,欧美等国家可以通过国家的法令强制让学生从事某种技能的学习。而我们国家在高校人才课程设置的时候重点还是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所占份额很少,更别谈专门技能培训学校,寥寥无几。欧美等国看中的是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而我们国家一直沿袭考试决定一切的老传统,国情也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其次,学校实践教学技能环境也不理想,虽然高校配备了多功能的网络中心,但是无法彻底解决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也影响着实践教学,学校和企业没有合理的配合,也导致学生进入企业需要重新学习,学校所学知识用不上等现象。最后,做为学生本身也缺乏对实践技能的认知,很多在校生在校时除了课余活动外,不是忙着考证就是忙着考更高的学历,对专业实践技能不重视,甚至不以为然。
三、改进会计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一)国家对会计实践技能人才的需求
根据麦可思的有关调查结果发现,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几大特点:一是基数大,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仅就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2013年就高达10万人以上,毕业生规模最大之一。二是就业容易择业难,目前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无法找到令他们满意的工作,但是会计岗的招聘还是处处可见,为什么到处都在招聘会计人员,可是我们的毕业生还是就业难以择业呢?根据对各大招聘网站近期的对会计岗位需求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越是大型、高薪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高、越细致,其中包括学位、专业实践能力、英语能力、财务软件使用能力、沟通能力,甚至对CPA证书、实习经验、班干部经历以及在校成绩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可见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具有单一性了,既有理论能力又有会计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全方位会计专业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国家社会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企业对会计实践技能人才的需求
根据《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2013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本科、高职高专专业中,会计相应专业榜上有名,可见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但是企业中不少人力资源相关人士指出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留不住人才”,这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相关会计专业毕业的高学历的会计人才,他们的会计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在没有具有实战经验的师傅带领的情况下,很难立即投入到工作中,这样就造成了企业需要拿出很长一段时间来培养新人,而这些人只能从事单一的会计工作。现代的企业要求的是多方位的会计人员,既要有“上的厅房,下得厨房”的精神,也要有“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通过对各大就业信息网站的调查,我们还发现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要求的是有经验人员,甚至是经验丰富,工作年限1-8年不等,因为这样的会计人才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既熟悉企业的相关业务情况又能熟练对企业的账户进行操作,通过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实践动手技能的培训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室何等重要。
(三)学生本身就业压力下的实践技能掌握的需求
目前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和许多大企业的中、基层会计岗位对会计专科人才敞开了大门,但是这个大门往往有个工作年限门槛的限制,作为招聘单位设置的这个门槛无非是想招聘一些熟知企业会计制度、熟练操作会计工作的人员,其实这些都可以在学生毕业之前掌握该类技能。首先对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注重研究能力的同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学习,例如,掌握企业会计软件的使用、企业日常的核算规程、各种会计软件等的研发、甚至简单的点钞、POS机的使用等方面,特别是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其次对本、专科生更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例如,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使用、银行负责存取款的业务,企业会计人员日常核算,商场的收银人员日常工作等,都涉及到基本的专业技能,如点钞、计算器、POS机的使用,大众化的实践技能的培养。
四、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对策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对会计实践技能教学的认识
会计人员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既是典型的技能型人才也是实用型人才,既有理论知识的存有,又有能动手能力的体验。会计理论知识培养的是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会计实践技能提高的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财务处理能力。仅仅靠理论知识进入社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现代企业要求的是多方位的全面型人才,现代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熟练的会计实践操作、规范性的会计技能是目前会计岗位要求的真是写照,可见实践动手技能对每个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专业实践动手技能不仅仅体现在会计电算化方面,手工会计手工操作、点钞、珠算等也是会计实践动手技能的重要表现,因此我们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技能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践会计技能的培养,不能忽略最基本的会计技能的教学。
(二)调整课程的设置,改变培养目标
不论是综合类院校还是专业院校,目前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会计课程实践和理论课的比重严重失调,大部分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本科院校的会计课程的设置,以理论课程为中心,设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目前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摆脱这种束缚,打破原有的模式,因此需要设立科学、系统、完整的会计专业教学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时要是职业岗位的需求为核心,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技能教学的内容,甚至增加实践教学的权重。把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
(三)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自身实践能力,提高会计实践技能教学质量
改变会计专业传统的教学观念,调整课程的设置,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其中几个方面,除此以外,提高会计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因为学生要学习到精炼的会计实践技能离不开教师的传到授业解惑,可见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可以安排教师才加各种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提高技能,也可以安排学校的教师多参加各种会计实践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的会计实践技能以外,作为学校还可以从企事业单位中聘请一些有会计实践经验的、业务素质丰富的会计人才到学校担任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同时也可以要求我们的老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熟悉会计岗位中应用到的实践技能。
(四)完善教学环境,加强实践硬件设施的建设
目前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在总教学中占得比重比较小,其一是得不到全面的重视,其二就是教学条件有限,为了能更好的提高会计实践技能,完善教学环境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建立健全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一个仿真效果强的模式实验室,配备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放置完整的会计实训资料,例如种类齐全的原始凭证、各种记账凭证、各式各样的账簿和会计报表、剪刀、胶水、口缺纸、黑色和红色的签字笔、各种印章等等,各种金额的点钞纸、算盘也是必不可缺少的。其次,配备常用的会计电算化信息软件并定期更新软件。然后加强校企实习基地的建设。每次实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定期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引导学生填写实习报告。
五、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培养目标转变的意义
会计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专业学科的角度看,既具有广泛的知识面、较高的知识融合度,又具有全面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将多学科知识、多专业技能、多种基本素质融合起来;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角度来看,我们国家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多方位全面型人才,这种人才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关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不仅注重发展智商,而且强调情商的重要性;从不同类别、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来看,其人才素质涉及面广泛、综合程度高;从社会需求来看,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出类拔萃,还要使学生了解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形成融合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能力,这种人才的培养将来能迅速融入社会,满足企业的需求。
作者:韩君彦 单位:青岛黄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