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会计实践教学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1校内实践教学组织方式亟须完善
校内会计实践教学是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进行的,通过模拟企业的账务处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模拟实训一般涉及企业财会部门的不同岗位,学生在不同岗位上轮流实践,才能全面了解把握会计工作流程。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仍以学生混岗实训为主,对特定会计主体(某个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常为一个月)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到会计报表的编制均由一名学生独立完成,一名学生就是一个财会部门。这样实训的结果是,学生理解账务处理的具体方法,但无法区分各岗位职责,对凭证的传递程序和审核也无从了解,脱离了真实的会计工作。
2会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
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基本是由校内专职教师担任指导工作,他们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来到高职院校,缺乏在企业实践的工作经验,在教授会计具体处理方法和会计软件应用时,全凭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因此,这样的实践指导工作常常是不够规范、也是不到位的,容易造成会计理论与企业现实脱节,不利于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3校外实践场所存在不足
目前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践的场所不容易落实,企业的会计资料也比较保密,不便于公开,导致参加校外会计实践的学生不能真正融入到企业的财会工作中,实习内容很有限,实践效果根本达不到会计实践教学预期的目标。
4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四个方面
4.1充分调研,补充教学案例,丰富会计实践教学内容
为符合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多就职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在实施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之前,实训指导教师应充分调研中小企业的实际业务状况,收集典型企业的所有会计资料,模拟中小企业实际业务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中小企业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现行的会计实训教材多以训练会计核算的能力为主,忽视会计监督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准备会计实践教学案例时,应增加一些有问题的会计凭证让学生审核,加强学生的会计监督意识。
4.2建立完善的校内会计实训基地,科学组织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必须对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加大资金投入,按照企业真实的办公环境布置校内会计实训场所,让学生熟悉企业职能部门的设置和整个会计工作流程。首先,会计实训室需配备计算机,并安装会计电算化软件和审计软件等,便于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其次,会计实训室内可以按照中小型企业的职能部门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财会部门岗位的设置,可以设出纳、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审核等多个岗位,学生可以分组分角色实训与企业会计部门有关的各项工作,使学生对岗位职责有更明确的认识,动手操作能力也得以提升;同时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可以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显著提高,达到校内实训的目的。
4.3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壮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密切相关,而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进入学校,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会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亲历企业财会工作的整个流程,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案例的讲解更生动,教学效果更理想。高职院校也可以从企业聘请优秀的财会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壮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或安排学期课程,定期讲座,把企业第一线的信息带到学校,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4.4积极与企业沟通,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鉴于会计工作保密性比较强,很多单位并不愿接纳学生进行会计实习,所以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与企业沟通,努力与企业树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建立企业会计实训基地,满足高职院校长期校外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到企业学习实践的需要。学校也可与企业合作开发新项目,研究经济领域的新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学校还可以成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企业和学校共赢。
作者:李鹏霄单位: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理工科实践教学的特色
(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握专业发展前沿
传统机械制造教材存在着很多缺点,主要体现在内容庞杂、系统性差、概念抽象、知识零乱,科学技术原理落后。针对这一现状,高校教学采取了以下革新措施:(1)优化实验内容设计,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表现为对传统教学内容的精挑细选,增加实验的创新性、综合性。(2)以学生为本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实验设计应当以最新的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更新。
(二)依托校企合作协议,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既要保证教育目标的明确性,也要体现理工科技术的先进性。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应建成具有与现代工业生产水平相一致的实习、实验教学平台,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能及时引进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新工艺,如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电子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PLC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等,使学生在高起点的工程环境中进行综合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
(三)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制度,提高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
现如今,卷面形式的期终测试仍是普通高校的主流考试方式,其实卷面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全面说明一位毕业生能力的高低。因此,高校应对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加强课堂提问、实践环节、实验设计环节、实验操作环节的评分比重,减少期末卷面成绩所占的比重,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重心转移到课堂与实践上。以上对于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方面使机械制造专业的教育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非理工科专业但实践性较强的会计学来说,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会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培养具有会计理论及应用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够在会计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国内外企业及其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会计工作”,这是应用型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然而实践教学并没有实现该培养目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
我国高校普遍的会计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便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王晨(2009)曾做过“关于用人单位对财会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评价表”的调查,认为毕业生理论基础较好的占绝大部分,而认为其业务能力较好的仅占11%左右,认为毕业生最欠缺的是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的占到60%左右。上述调查反映出我国会计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断层。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要求脱节
许多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各个环节之间缺少有机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现在的会计教学侧重于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过分强调“证—账—表”循环的会计核算训练,忽视会计控制、会计分析等会计管理素质扩展。实践教材应该囊括会计学的主要课程,即实践内容不仅仅只重视财务会计,还应拓展到税收、审计、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否则会计人才只能应付简单的核算业务,在如何合理避税、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方面则不能胜任。
(三)实践条件不充分
实践教学条件对实践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现如今,大部分普通高校的会计实验室设备落后,无法满足各种不同的会计实验的要求。比如实验室的数量太少、实验设备过于陈旧、会计实验软件没有及时的更新等。最令人头疼的便是寻找学生的实习单位。首先,一些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高校实习生,认为其公司的财务状况是个机密,不愿意实习生参与财务工作;其次,即便是有实习单位愿意接收,学生所实习的岗位也会出现与专业不匹配的情况,更有甚者,仅仅是让学生做保洁工作,这种实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毫无作用。
(四)考核方式不合理
会计这门学科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绝大多数仍然是以书面答卷的方式进行,即30%的课堂平时成绩和70%的书面考试成绩的总和。这一评价直接导致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应试心理,忽视许多应掌握但不纳入考核内容的知识。若长期如此,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知识零散、视野狭窄,根本无法胜任复杂经济活动对会计提出的高要求。
三、基于理工科教学理念的会计实践教学革新建议
针对以上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理工科实践教学模式,尝试对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考核制度进行适当的革新。
(一)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单纯的记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更重要。为了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技能,变革传统教育方式势在必行。如可以借鉴美国大学会计教学的做法,即提供实习机会、咨询课程、实例教学等有效的内容;除此之外,实例作业、小组讨论、课堂交流、录像报告、评论写作、公司访问、商界联络等有创意的方式和内容都非常有效,将课堂教学同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亦是极有益的。虽说国内的一般普通高校可能无法实现公司访问和商界联络,但是积极开展会计学术报告,向学生传递会计的新政策,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的知识眼界只限于课堂。同时,应鼓励教师在外兼职,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积极开展课堂模拟实验
鉴于更新实验设备的庞大资金支出,笔者认为可以设计一套课堂模拟实验方案,主要内容如下:(1)实验内容要囊括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核心课程;(2)实验资料应该仿真企业一段经济时期的财务情况,包括企业所属的子公司、子公司所涉及的行业、企业的组织结构、销售产品的类型、各经济事项的原始凭证等;(3)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母公司组与子公司组。每组必须设置财务总监、销售科会计、材料科会计、出纳员、销售员、仓库员等职位,让学生分别担任相应角色,各司其职,由教师在课堂上提供虚拟公司的经营情况,学生来模拟企业资金的运作以及财务问题的处理。每次开展的课堂模拟实验结束后,将所有报表、凭证订制成册,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仿真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
(三)构建以实践能力为重心的考核体制
课程考核是一种考查学习的手段,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式。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程考核在人才培养中重要的“指挥棒”作用,要真正树立人才培养的整体观念,从而认真地把课程考核作为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来思考、实施。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考核目的也相应改变。“当前,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和新的评价技术,都有了本质性的变革,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一方面应摒弃传统“30%课堂成绩+70%期终卷面成绩”的考核模式。希望各个普通高校意识到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花费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来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则是重新分配考核比重。可以将考核比重如下分配:考勤10%、课堂提问10%、课堂作业20%、模拟实验20%、期终考核40%。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职业理念、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水平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考核体制改革是不可或缺的。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未来信息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有益且可行的建议,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作者:张彩平单位:南华大学
第三篇
一、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一)对工作过程的理解狭隘
部分院校尝试按企业财务内部会计岗位设置来进行工作过程教学,但仅仅停留于财务内部的静态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局限于显性的会计工作过程,缺乏对隐性工作过程的关注,缺乏企业生产经营全业务过程的仿真环境,学生无法对经济业务进行理解和判断,职业能力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成立模拟公司有困难
由于会计工作涉及企业信息等各种因素,会计专业要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比较困难。少数院校尝试建立校内模拟公司来全方位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实践教学,但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无法真正实现。
二、会计显性与隐性工作过程的分析
(一)会计显性工作过程
显性,即指性质或性状表现在外的;显性工作过程,即按照规定的显性的程序进行的工作过程。目前会计实践教学大多是将财务会计分成各岗位,再将企业业务分为各模块,从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入手,设置情境进行工作过程的操作。但是,在模拟整个工作过程的教学中,重点集中于培养学生会计核算的职业能力,也就是处理常规的认识凭证、填制凭证等业务,而这些属于显性工作过程,培养的是学生处理会计显性工作的能力。学生懂得了会计处理程序,却缺乏判断和理解企业整体经济业务的工作过程的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会计隐性工作过程
完整的工作过程不仅包括显性的工作过程,还包括隐性的工作过程。隐性,即指性质或性状不表现在外的;隐性工作过程,即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显性工作过程中同时完成的不外显的思维工作过程。会计的工作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过程,是在隐性工作过程的基础上体现的显性工作过程。学生经过显性工作过程的培养,获得的只是一种经历,不足以成为经验。只有嵌入了隐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学习,才能培养完整的会计职业能力。
三、基于显性与隐性工作过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鉴于目前的实践教学状况及对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分析,构建一个基于显性和隐性工作过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职业核心能力调研分析
在设计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时,首先要确定职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判断要紧扣企业实际需要,进行行业、职业和岗位任务分析。会计专业所需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操作水平、会计实务判断和处理能力、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其中最核心的能力是会计实务判断和处理能力,即对会计事项的核算能力和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
(二)专业主干课程改革
目前的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基本上是按传统的学科体系设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诸如企业管理等相关学科课程很少纳入会计专业。因此,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需要进行整合。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析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再根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将工作岗位和课程模块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结合起来。
(三)加强教师实践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教师的会计实践能力是当务之急。目前高校中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学校教学,理论功底深厚,但却缺乏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只有对相关的工作过程和岗位相当熟悉之后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因此,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实践培训,鼓励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以增加实战经验,或大力引进一线岗位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
(四)结合显性和隐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要继续完善显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对会计事项的核算处理是会计工作过程中的显性工作过程,也是会计核心能力中的基本能力。要完善工作过程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显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仿真职业场所的建设,改革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会计账务核算和处理能力。
2.要嵌入隐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会计能力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仅仅关注显性工作过程是不够的。学生在显性工作过程中,仅仅掌握了会计处理的内部工作程序,而会计核心职业能力更包含了企业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如果没有隐性的对业务的判断过程,那么学生就对经济业务处理无从下手,无法对企业业务进行会计控制和会计管理。因此,必须嵌入隐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给学生呈现完整的工作过程,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3.设置完整的工作过程的情境。真实的工作过程情境需要转化为一定的课程情境,在课程情境中让学生明白完整的会计工作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和流程,应当具备哪些能力。情境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工作岗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会计理论知识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例如,采购与付款业务,在结合了显性和隐性工作过程的基础上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应当设置以下情境:请购商品、签订采购合同、商品验收入库、编制付款凭单、确认与记录负债、支付款项、记录银行存款支出。在这些情境中,应当准备好请购单、采购合同、销售发票、提货单、运费单、验收单、发票、银行结算凭证、材料采购明细账、应付账款明细账、转账凭证、付款凭证。然后将学生按部门、岗位分工进行分组,涉及部门有生产计划部门、采购部门、验收部门、仓管部门、会计部门,岗位设置有采购员、出纳、会计、仓管员、部门主管、供货单位销售人员、银行柜台人员。在设置的情境业务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凭证的传递和会计账务处理工作过程,更通过经历高仿真的完整企业经济业务工作过程而掌握对经济业务的判断,从而提高会计职业能力。
作者:傅红英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