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学教学路径(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金融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作为引导学生进入金融殿堂的启蒙课程,《金融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至关重要。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从当前《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探讨了优化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以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金融学》;教学改革
《金融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作为引导学生进入金融殿堂的启蒙课程,《金融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至关重要。《金融学》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属性,具有信息量大、兼容性强、涉及面宽等特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把其庞大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并启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进一步思考,提升学生的《金融学》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一、当前《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各界对于《金融学》的教学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金融学》的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
(一)从教学内容看
1.讲授内容的顺序编排不合理。教师在讲授时,一般都是按照教材原先的章节编排由前至后依次展开教学内容,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前后照应,没有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金融学》的知识框架,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抓不住学习的主线,抓不住重点,就难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内容的安排重理论、轻实践。不仅仅是教材编写重理论、轻实践,而且由于课时所限,开课院校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对实践类课程的重视度不足,对其内容和课时进行了压缩。这种教学编排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大学毕业生皆因动手能力差陷入就业难的困境。
3.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或是选用教材或版本陈旧,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所授内容已淘汰;或是对传统理论介绍较多,对其最新发展涉及较少,使得学生无法主动关心金融前沿理论与实事,无法调动学习的能动性。
4.在教学要求方面没有将不同的专业区别对待。虽然多个专业均开设有《金融学》课程,但通常是多个专业合并授课,授课内容相同,没有根据各专业对《金融学》学习的具体要求建立与各专业特点相符的《金融学》教学体系,不利于《金融学》专业的细分培养和专业方向塑造。更没有在教学中将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相融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从教学过程看
1.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我国高校很多教师都是在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直接应聘走上讲台任教,在其任教前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不知道如何去组织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从教学方法看,《金融学》在教学时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此种教学方法具有简捷、高效两大优点,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反而会制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知识、信息都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缺乏探究、研究和合作的过程,填鸭式教学培养的多为被动型、执行型人才。
(三)从考核环节看
1.考试目的不明确,难以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考试的作用在于检查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客观评价,发挥激励和竞争的作用,但双方都没有真正认清考试的目的,结果成了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对于教师而言,考试意味着课程终结、教学任务完成;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是为了拿学分、评优、入党、保研。
2.考试内容片面,题型设置不合理。《金融学》的考试是依据指定教材出题,只注重对记忆的考查;考试的客观题比重过大,学生没得发挥;简答、论述等主观题也是有固定答案,很难反映学生的分析能力。
3.考核方式单一,成绩评价体系欠合理。《金融学》一般以期末书面考试成绩为主,辅之以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此种方式使学生只能通过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分数至上导致学生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只注重学习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期末一次闭卷考试加大了应试风险,考生考试时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备考范围等偶然因素都使得考试难以反映出考生的实际水平,降低了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二、“以学生为本”,《金融学》教学改革探析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推进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明确教学目的
只有明确《金融学》的教学目的,才能找准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的《金融学》教学应当做到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让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转变主体思维
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换为学生,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让其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去,以提高其学习自主性、能动性。
(三)在教学内容上,要紧跟金融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框架,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重点。要结合不同的专业,制定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将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相融合,注重结合金融领域的职业特点,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的对教学内容重新组织调整。
(四)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根据不同的讲授内容
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理论部分,全新的理论可以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法、图解教学法,简明扼要的把金融知识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学科交叉所涉及的理论,由于学生先前已具备了一定的铺底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角色互换,由学生尝试讲授,这有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精神。实践部分的教学,应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具体包括:案例法、情景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拟实践教学等。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五)在考核上,考核内容应与社会现实问题衔接,加大非记忆性元素的考核力度
考核形式多元化,可采用开卷考试、笔试+口试、笔试+实践操作、笔试+调查报告、讨论、资格证替代等多种形式。试题答案开放性,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想象力,只要言之有理、有内在逻辑,就能得高分。
(六)提升教学水平
加强对教学人员的培训,积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将教学水平作为评定教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并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通过“以一带一”的方式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永恒课题,我们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德,安起雷.我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几个问题[J].区域金融研究,2010,(08).
[2]刘荣茂,常宇琛,李晓晖.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探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04).
[3]彭见琼,周艳.研讨式教学在金融学专业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3,(09).
[4]魏文静.关于创新金融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08,(04).
[5]王文荣,李家贤,贾冀川.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01).
[6]廖长友.金融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7).
作者:梅媛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课程教学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逐步深化,需要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培养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这种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素养、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和开拓创新四个方面。本文探讨了在《金融学》课程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提升上述能力的思路和路径,并指出教师和学生课下的深入思考和精心准备是保证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金融学;复合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
21世纪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日趋深化,微观经济主体对金融产品的创新需求和服务需求与日剧增,但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金融行业供给侧改革具有迫切性。鉴于此,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从上而下的金融业改革规划,并且不断以实验区形式在发达地区推动各种改革试点,积累经验;与此同时,各类金融机构也在实践中也不断尝试业务创新,特别是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推动力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但是以上改革均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理论。《金融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活动、运行机制及各市场主体行为规律为研究内容,是其他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仍然主要依托正式出版教材,以理论教学为核心,而对最新的金融改革试点案例缺乏讲解和讨论,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不利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无法把握行业发展基本趋势,严重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十分有必要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引入金融改革试点案例,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经典金融理论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同时又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修正和发展。本文主要从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就业特点入手探讨相应能力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思路和路径。
一地方性高校
《金融学》课程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受制于生源和师资两方面的现实条件,绝大多数地方性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服务于地方经济,毕业生多数在大型金融机构的基层网点和中小型民营企业就业。有别于大型金融企业总部和上级分支行,上述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和普通消费者等,因此用人需求以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主,这种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具体包括专业素养、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和开拓创新四个方面。
1.专业素养具体体现在较强的学习能力上,即不仅要掌握扎实的金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对新生金融业务游刃有余。在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习能力的掌握是每个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尤其是现代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个体的竞争力往往取决于其学习能力,因而掌握一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从而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就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基于教育学理论,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获取和掌握知识、方法和经验的能力,包括阅读、写作、理解、表达、记忆、搜集资料、使用工具、对话和讨论等能力。
2.应用能力就是要通过专业学习具备良好的发现问题并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在金融业改革和经营情境中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发现问题的本质后,必须掌握丰富的金融业务知识和技术工具,并能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并将知识创新性地应用于金融实际问题的解决。
3.沟通能力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客户交流能力,从而使自己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以及组织工作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相互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已经成为组织中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基本素养就是应当具备协作精神,能够与他人一起工作。同时,沟通是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基础,也是知识转化的重要条件。沟通能力不仅包括以文书、报告等书面表现形式的书面沟通,也体现在以人际交往为主的口头的沟通上。
4.开拓创新就是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创新驱动已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开拓创新能力也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复合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高级能力,也是体现其高素质的本质特征。
二《金融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从本质上而言,案例就是根据具体事件,提出没有特定解决之道的教育情境,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师的角色,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而根据自己的逻辑分析得出有独特性的观点。与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讲、学生听”不一样,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在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案例教学一般应包括教师布置案例和学员分组、学员自行准备、小组集中讨论、案例总结展示、案例推广讨论五个阶段。
1.教师布置案例和学员分组。本阶段的目的是要提出一个能真正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为让学生能真正结合案例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要求就是需要教师甄选真实即时的金融案例,并要求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要求学生能达到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所要求的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协作、沟通以及开拓创新等能力。同时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行分组,分组的过程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其沟通能力。
2.学员自行准备。学员自行准备阶段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能养成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能根据理论知识对提供的案例进行逻辑分析,并得到基本结论。基本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回答“是什么”、“为什么”。为避免搭便车行为,可以要求学员此阶段提交自己的分析报告。
3.小组集中讨论。该阶段的基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掌握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要能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能在比较自己的观点后判断谁更准确,要能在团队合作中体现自己应用的价值并帮助团队形成逻辑自洽的结论。基本要求是学员在讨论中能倾听他人的分析、能与团队成员在友好争论的情境下达成一致意见。
4.案例总结展示。该阶段的目的是要求各团队能逻辑清晰地总结出结论和原因,并能以文字或演讲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沟通能力和灵机应变能力。基本要求就是学员要能用文字展示团队成果,同时各小组派出代表队本组的分析进行展示,同时要求其他小组要提出问题,演讲组进行答辩。
5.案例推广讨论。该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讨论金融创新试点能够推广的现实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金融创新试点的现实条件不能全部得以满足时,能否通过调整产品设计、营销、服务甚至技术手段的方式得以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现实应变能力。
三案例教学《金融学》课程取得成功的几点注意事项
实践中,地方高校在《金融学》教学中往往无法取得预期成效,这与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师资队伍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以及成果展示的要求不严等方面密切相关。地方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精心准备。在《金融学》的案例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很强的对真实案例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案例选择中要能选择出学员感兴趣、又有理论深度并能结合课程理论知识的真实案例,自己也要形成逻辑自洽的分析结论,在自学和小组讨论中能积极引导学生聚焦于于要考察的知识点,同时又能对所有小组讨论展示后能对各个小组和学生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
2.学生要积极参与,避免搭便车行为。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性,也就是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自学、小组讨论,并在团队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为避免学生的搭便车行为,较好的办法是在学生自学后交一份单独的金融案例分析作业,并在后续的成果展示的答辩环节中抽查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及其效果。
3.精心呈现小组成果。小组讨论的成果要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体现学员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员在职场上的形象和灵活应变能力,因此成果的展示要求学生精心准备,文字形式的成果需要体现一定的学术水平,而口头的成果展示则需要体现较好的职场形象,这在地方高校的《金融学》教学中尤其要重视。
参考文献
[1]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32):20-22.
作者:黄丽;罗锋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
第三篇: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设计
【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性实用人才,高职金融学教师必须改进金融课程的教学方式,重视金融学的实践教学。教师要借助当前先进的教学资源,融入工业生产中的模块化思想,通过课堂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项目调查。教师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教学评价体系来激发学生的潜力。
【关键词】高职金融学;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高职金融学的课程设置是指在学生在熟练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货币金融政策和当前的金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使学生能够判断出货币金融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金融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金融学的基础课程抽象性强、概念繁杂,理解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教师应该加强金融学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金融知识的理解,激发出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学习热情。
一、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践,分析实际案例
在高职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实际案例分析是最常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可以把案例分析与理论教学相互穿插、交叉进行。教师可以在学生学过理论知识以后,利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做内容汇总和理论拓展,也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来作为课前引导,引出所讲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货币形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对美元/日元、人民币/美元、英镑/美元等进行核心价格区域分析,然后进行概念讲述,引出等价交换、货币的性质以及商品与货币的关系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货币的演进规律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讨论“银行卡算不算货币,货币最终会不会消失”等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货币相关概念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当前国际金融热点或国内的经济金融现象进行案例分析解读。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对金融现象多加关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欧洲一些债务危机和一些货币政策问题等,教师都可以拿来作为金融案例分析的话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实体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模拟经纪公司和股票交易的实践训练。
教师可以把学生课堂学过的理论知识和重点内容在模拟实践中进行仿真训练,让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在模拟训练中,教师可以设定若干个练习项目,并对训练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对于模拟股票交易教师要设定具体的数额,并进行一个阶段的实际交易,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盈亏情况、选股依据、技术面分析思路以及投资心得、经验教训等,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实际模拟训练。比如在学习信用形式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六个模拟实践情景创设的任务,让学生分成六组用抽签的形式任意抽两个进行情景创设,使学生通过扮演真实角色来增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把学过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增加了知识的实用性。
二、分析职业特点就业需求,设计模块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能够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一般高职学校的课程都是学科性的,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不利于使教与学完全达到一致。因此教师根据就业岗位来设置课程模块,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高职的专业设置中往往在一个大专业下分出许多子专业,如在金融专业下面分有投资理财、金融管理、证券交易等具体的专业方向,而这些专业群有着同一的专业方向,他们的专业模块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但这些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具体专业任务又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划分课程模块时既要相互联系,又要根据不同的岗位、任务分别教学。教学实践活动要从低年级开始,教师要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从低层次模块开始学习,在掌握了相应的工作技能后,循序渐进的进入高层次模块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工作技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高职的模块化教学要以培养就业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实践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核心专业能力与特色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的行业要求发挥出自己具体的专业能力。比如在金融行业中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银行业务结算、投资理财等能力。模块化实践教学目前还在探索、尝试阶段,缺乏标准、规范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材与模块实践相结合,自己编写出模块实践教学的教材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对于模块教学的课程设计,教师要根据行业的就业要求来确定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工作岗位把实践课程分为岗位认知、校内实习、校外实践三个模块,给每个模块设置五到六门相关课程。教师要通过实施模块化实践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构建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实地调查
在高职金融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对实际社会金融现象进行实地调查,以此来增加学生对某一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金融现象的发生原因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措施策略。比如教师在对货币供求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对当前物价情况进行实际调查,让学生走进农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饭店、路边小摊等场所,对当前的农产品、服装、饮食、家电、交通、文化等物价变动情况进行实际考察,然后通过总结形成调查报告,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调查结果。项目实地调查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PPT的制作和讲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当前高职教学实践中需要重点改革的应该是评价、考核方式。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还停留在简单的理论知识考核模式上,这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我们要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模式,采用理论掌握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水平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比如教师可以规定金融学的理论分数占总评价的30%,实践能力占60%,加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比例,另外10%成绩根据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核以及竞赛、创新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高职院校金融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伟萍.高职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设计[J].机械职业教育,2013,(10):46-47+61.
作者:曹霞 单位: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