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研究生知识结构金融学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历史上,经济学素有崇尚数理分析的传统。1690年问世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著作,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在《威廉•配第<赋税论>出版三百年》一文中明确指出威廉•配第“在现代计量经济学上的开山祖的地位和他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奠基者的地位,是一样无可争议的”。"1#1930年欧美经济学家发起成立计量经济学会,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数理研究方向的集体努力;1969年计量经济学家拉格纳•弗里希(RagnarFrisch)和简•丁伯根(JanTinber-gen)荣获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金,在一定意义上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学的数理研究方向。经济学作为一门演化的科学一直沿着数理分析的方向前进。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也强烈认为:一位经济学家,如果不同时是一位数学家、一位统计学家,特别最重要的是一位史学家,那就不配作为经济学家。[2]而今,作为应用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学已发展出金融工程学分支。由此,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统计学基础。
2.文、史、哲、外语基础除了上述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作为经济学基础和金融学基础的基础、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外,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外语基础。其实,文、史、哲、外语基础不仅是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一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外语基础。这就是我们的履历表中不管是学工的、学农的、学医的、学外语的等等,都在“文化程度”一栏中体现接受教育程度的理由。为了清晰地表述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特简单归纳。自然,上述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只是我个人心目中金融研究者应该具备的理想的学术修养。不过,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在相同的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理论基础背景下,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大小,则毫无疑问取决于专业理论基础之外的数学、统计学以及文、史、哲、外语基础的厚薄。此恐怕就是大诗人陆游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对于扩大读书范围的重要性,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更有朴实、深刻的说明:“我们研究一门学问,不能说限定在那一门学问里的书我才念,别的书我不念。你如果不读别的书,只陷于你搞的那一门书里边,这是很不足取的,一定念不好,因为你的知识面太窄了,碰到别的问题你就不懂了。过去有个坏习惯,研究生只是选个题目,这题目也相当尖,但只写论文了,别的书都没念,将来做学问就有很大的局限性。”"3#很清楚,王力先生上述话,就是教导青年学子读书要尽可能广博些。鲁迅先生讲:“采了许多花,然后才能酿出蜜”,也有广泛读书的意思。就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而言,应该以经济学、金融学基础为核心,向外圈逐步推进。并且,向外圈推进的范围越广阔、越辽远,其知识结构越强大。有些博士生将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位为“博大精深”,这种愿望自然是美好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博士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只有3~5年时间,要实现“博大精深”的学术目标不太现实。“博大精深”往往是一切学者终生追求的目标,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博士生就读期间,只能追求有限目标,充分优化知识结构,为生平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金融学基础越牢靠,作为金融学基础的经济学基础越扎实,作为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的基础越厚实,文、史、哲、外语基础越厚重,其研究潜能越强大,取得卓越学术成就的几率越大,也越有可能成就藏之于名山的学术事业。美国历史学家史华兹说:“最根本的一点是(话虽陈旧,但说的是实情),一个人无论是什么学科背景,他的整体文化素养(或者说他的‘整个教育’)越广博,越深厚,他就越愿意调动(事实上是越有能力调动———引者注)他所拥有的一切才智来作用于他正在探讨的问题。这种才智不论是否来自其学科的‘方法论’,都能够增加他说出有意义的东西的可能性。相反,如果用独立自足的(self-contained)‘模式’或‘体系’来狭隘地看待某个孤立的‘学科’,并把它机械地运用于一种文化(无论是当代的还是‘传统的’),而一个文化修养有限的人对这种文化的任何其他方面又没有做过什么研究,就会导致没有创造性的,甚至是荒谬的结果。”"4#史华兹的话并不陈旧,确是实情,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一切有志于攀登金融科学理论高峰的青年学子,都应该有勇气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读书范围。
二、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素质要求
历史学家几乎公认历史研究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是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可简称为才、学、识、德。此对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素质要求而言,同样完全适用。我个人理解,“才”主要体现为研究者的天赋和抽象思维能力;“学”体现为研究者的读书量和知识积累;“识”是统驭“才”和“学”的能力,体现为研究者的洞察力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和有效配置“才”和“学”的能力;“德”主要是对研究者个人在品质上的要求,此关乎治学的境界和目的。心胸是事业的容器,心胸的宽广与否直接关乎治学的气度和格局。在才、学、识、德的普遍要求下,在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作为经济学基础和金融学基础的基础、数学和统计学基础,文史哲及外语基础等五个方面的知识结构之上,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素质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系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基础;熟练使用经济学、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具备“再现”金融研究成果的写作能力。在图2中,构成素质要求的四个因素分别是理论基础、分析方法、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诚然,四个方面素质要求不是等量齐观的并列关系。其中,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更具基础性质,它们一起决定后两个素质要求即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的具体表现。
三、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讨论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其目的在于达成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在《王蒙论创作》一书中,著名作家王蒙对一个短篇小说作家应当具备的能力———发现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有过非常精彩的描述。"5#我想王蒙所说的“应当具备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创新能力。这里,套用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并结合金融学专业研究生金融研究过程与金融论文写作实际给予进一步说明。创新能力由发现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四个因素构成。
1.发现力著名作家王蒙认为:“发现力是指一种能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之中,发现新的事物,发现特别强烈、很奇妙的东西这样一种能力;是从平凡无奇的生活当中,发现其所有的惊心动魄的或者感人肺腑的东西的这样的一种能力;是从一些细枝末节当中,发现那些具有重大的有时代意义的事实的能力,从这些很细小的事物里能够感受时代的脉搏,能够看到社会生活,能够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的征兆,我指的就是这样一种能力。”王蒙所说的发现力,同样是金融学专业研究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创新能力。事实上,不仅作家需要观察社会生活,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同样需要观察社会生活及其细微变化。所不同者,金融学专业研究生需要观察的是社会生活的经济金融方面,而作家的观察则可能宽泛得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就有令人惊叹的发现力。正是他准确地预见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正是由于2008年在美国爆发了席卷全球的比东南亚金融危机更为深重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克鲁格曼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应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
2.感受力感受力指的是感觉,即对实际经济金融生活有敏锐的、丰富的感觉。感受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实际经济金融生活的感受力;二是指对经济金融理论的感受力。对经济金融理论的感受力也可以叫做欣赏力或理解力。这种欣赏力或理解力中包含着分析能力。比如,对一篇金融研究论文或一本金融学术专著,其观点是否正确?其材料是否可靠、全面?其结构是否合理?其论证是否科学、严密、有力?其结论是否准确?若一个金融学专业研究生感受力强,他会做出准确的判断;若感受力差,作出判断可能会比较困难甚至很难作出判断。由此,一定意义上讲,感受力制约着创新能力。
3.想象力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金融学专业研究生想象力的强弱,决定了他(她)学术发展的高度。一个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想象力既包括他(她)运用经济金融理论的能力,也包括他(她)对经济金融事实、数据的加工能力和重新排列综合的能力。比如,一个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能够熟练地将经济金融范畴转化为经济金融变量,能够对经济金融变量进行推导分析,能够在影响金融运行及其效率的众多变量当中迅速找到关键变量特别是众多变量当中的外生变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那么,他(她)的想象力就是非常强的。学术创新的程度取决于自己的想象力能否比别人走得更远。
4.表现力你有感受、有想象、有发现,还得有表现感受、想象和发现的能力。表现力的内涵非常丰富,但主要因素是语言能力和结构能力。金融研究论文主要靠语言表达,语言能力或文字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金融学论著还有图表、曲线、数学模型等表现形式。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结构,结构也是构成表现力的重要部分。比如,一篇论文的研究框架,有的作者写了一大堆,读者还是看不太清楚;另有作者画了一幅框架图,读者却一目了然。再比如,一篇论文的研究结论,有的作者不分段写了几页,读者读后不得要领;另有作者条陈,仅写了半页,读者就已比较清楚。此说明结构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结构本身是有表现力的。流传甚广的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时的战报“臣屡战屡败”与“臣屡败屡战”的传说,也说明了结构的表现力。有时候,结构本身就是语言,结构本身就是表现力。自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创新能力。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多次论及“照着讲”和“接着讲”这样一对范畴。"6#依他的本意,“照着讲”就是述而不作,就是只有继承,没有创新;“接着讲”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我非常欣赏冯友兰先生的“接着讲”。“接着讲”三个字晓畅明白、精辟极了,它可以理解为“扬弃”“继承创新”“推陈出新”,也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能力。四、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知识结构、素质要求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构筑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即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作为经济学基础和金融学基础的基础、数学和统计学基础、文史哲及其外语基础等,其目的在于达到系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基础,熟练使用经济学、金融学的分析方法,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具备“再现”金融研究成果的写作能力等四个方面素质要求。归根到底则在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养成。由此,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知识结构决定素质要求,素质要求决定创新能力。简言之,知识结构是素质要求的基础,素质要求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卓越的创新能力是由强有力的知识结构和优秀过硬的素质支撑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反过来又是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具体体现。
知识结构、素质要求和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简单归纳为图4。毫无疑问,我们讨论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其最终目标还在于金融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易言之,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筑在强有力的知识结构和优秀、过硬的素质要求之上,否则,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而已。至于究竟如何实现创新,此为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高深莫测和最令人神往的部分,是激动人心的科学史的研究领域。无数科学家做出了令人敬仰的科学发现,但科学发现过程及其生成机制,甚至连做出科学发现的科学家自己也难说清楚。“眼前有景道不得”,此恐怕也是全球没有任何大学敢于开办诺贝尔奖得主培训班的理由。唯一可能的选择是,创新能力只有在不断的科学研究实践中逐步学习、积累,舍此安有它途!
作者:崔建军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