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危机的历史分析范文

金融危机的历史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危机的历史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危机的历史分析

[摘要]

按照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顺序,对世界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金融危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回眸,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成因,研究了中国国情下的金融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回眸;成因;对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巨大,虽然距离上一次危机已过去7年,各国普遍进入经济的复苏期,但以史为鉴,从中研究中国国情下的金融危机对策仍十分必要。

一、历史上代表性金融危机回眸

(一)早期的金融危机

早期著名的金融危机有1637年郁金香狂热和1720年南海泡沫。在1637年的寒冬,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狂热达到顶峰。郁金香期货市场应运而生。期货市场不健全的规则使得郁金香泡沫在短期内迅速膨胀。最终,投机商的大量抛售使得郁金香的价格一泻千里,市场陷入恐慌。17世纪末,英国的经济正处于繁荣时期,市场上有大量的闲置资金想要投资于股票。南海公司通过获得英国国债的管理特权使得公司股价一路狂飙。与此同时,大量浑水摸鱼的股份公司成立了,它们利用人们对股票的追捧来敛财。为了整治这些投机的股份公司,国会出台了一系列法案。知道真相的民众开始大量抛售股票,在股市萎靡不振的大背景下南海公司也受到牵连,股价骤跌,南海泡沫破灭。

(二)金本位时期的金融危机

一般把1873年作为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开端,这时欧洲和美洲的主要国家先后实行了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金本位制度。这一时期的金融危机,有1882年法国因向欧洲东南部扩张而发生的对新银行股票的投机;1893年美国因1890年出台的《谢尔曼白银法》而发生的对金银的投机;1893年奥地利因城市发展而发生的对土地的投机。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的1907年银行危机。1907年10月,一次操纵“美国铜业公司”股票的行动失败,并引发危机,为这次操纵市场行为贷款的银行被挤提。其后,挤提更蔓延到其他相关的银行和信托公司,进而扩大到全国各地。

(三)金汇兑本位制时期的金融危机

一战的爆发使金本位体系崩溃。各国纷纷停止黄金兑换,采取浮动汇率制度。战后主要工业国家重建了金汇兑本位制,但美国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使得金汇兑本位制垮台,国际货币体系陷入混乱。这一时期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是最高的。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金融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制度缺陷即特里芬两难,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多次美元危机,最早爆发于1960年,其后在1968、1971、1973年多次爆发[1]。

(五)牙买加体系时期的金融危机

牙买加体系以黄金非货币化,储备货币多样化,汇率制度多样化为特点,制度安排十分灵活[1]。这一时期发生的危机主要有:1992~1993年的北欧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巴西危机,俄罗斯危机;2001年的阿根廷危机;2008年的次贷危机;2009年的欧债危机[2]。其中,东南亚金融危机表现为亚洲各国固定汇率制的连续崩溃,由于新兴市场国家本身的经济脆弱性,巴西和俄罗斯受到波及而在次年爆发危机。

二、金融危机的成因

(一)国际储备货币供应失当

1.国际储备货币供应不足。

在金本位制度下,表现为黄金供应不足。为了满足本国对黄金的需求,各国都试图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黄金流入,尽管利率的提高会使本国经济萎缩。中心国凭借自身的强势地位,得到了黄金流入,但外围国却不得不面对黄金流出和国内经济萎缩的双重困境,甚至还要继续提高利率以吸引黄金流入。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使得外围国家的金本位制度崩溃,爆发金融危机。在之后的信用本位制下,国际储备货币供应不足表现为中心国货币供应不足。中心国供应的储备货币不能满足世界的需求,资本会从外围国回流到中心国,外围国提高本国利率来抑制资本外逃,过高的利率刺破了本国的泡沫,引发了金融危机。

2.国际储备货币供应过度。

过度供应储备货币会使中心国自身面临货币危机。比较典型的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多次美元危机。美元供应过度使得各国对美元失去信心,进而调整本国的外汇储备构成,用黄金或其他货币替换美元,美元大幅贬值。各国为维持各自的出口竞争力,也竞相贬值。即使此时会有主要国家出面干预试图稳定货币,但如果对储备货币的信心难以维系,则储备国的储备货币地位将不复存在,引发国际货币体系的震荡,引发金融危机。

(二)中心国行为引发连锁反应

当中心国实力雄厚,作为资本输出国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资本由中心国流向外围国,推高外围国的资产价格,甚至出现泡沫。当中心国由于国内资源的长期错配而经济实力下降,无力维持世界经济稳定时,会转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资本回流至中心国。资本的大量外逃会使得外围国货币贬值,资产价格剧烈下降,诱发危机。从历史上看,尤其是1980年后的金融危机,都和美元加息有密切的关系。1975年加息之后是拉美债务危机的产生;1986年加息之后是日本金融危机的产生;1993年加息之后是东南亚和俄罗斯金融危机。

三、中国国情下的金融危机对策

(一)发展国内金融市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防范金融危机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自身的实力,发展本国的经济。正是由于国内的金 

(二)注重金融安全,加强金融监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上的资金量日益增多,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这就对我们的监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信息披露要公开、真实和及时,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和欺诈行为。其次,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通过金融创新所转移分散的风险并没有从根本上被消除,风险分散的范围越广,涉及的主体越多,一旦出现问题带来的伤害也越大。因此对金融创新进行严格审查是十分必要的。第三,加强对流动性的监管。关注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及短期债务的使用,保证流动性,避免期限错配。第四,逐步建立多目标监管体系。混业经营是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逐步由目前的分业监管向多目标监管过渡,有助于对金融体系全局风险有一个整体把握,有效避免监管竞争,减少监管套利。

(三)严控资产价格泡沫

历次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了资产价格出现泡沫的危险性。资产价格泡沫出现时,人们购买某项资产的动机是低买高卖而不是看重其本身的价值。房地产泡沫和股票价格泡沫作为资产价格泡沫的主要表现形式,需要严加防范。为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在泡沫初显的时候,政府应该适当干预,尽早化解金融体系运行中的风险。对于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应建立价格预警机制,一旦其价格变动出现异常,就要进行调控,严厉打击投机行为,确保商品价格保持平稳。

(四)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构建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重建和多元化已经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选择,而且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重建,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3]。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渐进性和适应性的原则,循序渐进、分层推进、相互衔接,既要避免盲目乐观、急于求成;也要避免消极悲观、裹足不前。同时,这一系统工程应当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在现阶段,我国需要构建一个健康的货币市场以降低国际化的成本;构建一个快捷的跨境流通服务体系以转移债权债务;发展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以提供更多投资渠道;构建一个完善的国际衍生品市场以对人民币资产定价和进行风险管理[4]。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学[M].上海: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朝阳.金融危机形成机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

[3]巴曙松.从金融危机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J].国际融资,2010,(2).

[4]关伟,袁佳丽,罗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市场条件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作者:孔令炎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