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后金融危机时代省市对外贸易问题范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省市对外贸易问题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省市对外贸易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后金融危机时代省市对外贸易问题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受到较大冲击。针对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南省发展对外贸易所面临的问题,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贸易方式多样化、建立自主知名品牌,以加快粗放型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要采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稳定人民币汇率等一系列措施,打造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乘数效应;河南省对外贸易;转变结构

一、河南省发展对外贸易所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河南省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

1.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对外贸易前景不容乐观。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不断蔓延至实体经济,国际贸易首当其冲。长期以来,欧美市场是河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阵地,而欧美地区成为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经济不断下滑,民众消费意愿持续走低,导致河南省出口面临大幅回落的风险。一方面,欧美国际消费需求不断下降,加工贸易尤为明显河南省出口订单的急剧下降和加工贸易的急剧下滑导致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萎缩。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高端消费品价格承受能力大幅下跌,并且新的替代品已经产生。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民众一反过去“高消费,低储蓄”的常态,消费需求急剧下降。据统计,2009年9月,美国个人消费开支下降1%,创7年来新低[1](196)。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河南省外需骤减,出口行业外部环境迅速恶化,外贸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2.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面临挑战。

河南省对外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有了较大提高,河南省劳动力工资远低于东部沿海城市,这就促使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不断向发达地区流动,从而导致河南省劳动力供给不足,引起了“民工荒”。要缓解这种状况,就必须提高工资水平,这就必然导致外贸出口企业成本上升,最终依靠廉价劳动力所取得的比较价格优势就会逐步丧失。

3.投资环境差,吸引外资能力弱。

近几年,河南省的投资环境虽有所改善,但一些地方基础设施条件仍较为薄弱,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远不能满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求。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地方部门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极为淡薄,时常会出现一些乱收、乱罚和乱摊派等不良现象。由于投资环境不够完善,导致河南省利用外资能力不足,对外贸易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4.新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威胁。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内需疲软,一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市场,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以技术、质量和环保标准等多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并且滥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手段阻碍出口。如美国的“772”条款,它限制用政府刺激经济的财政支出来购买中国的禽肉类产品[2](176),这项条款就导致河南省产品出口受到一定限制。同时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不再局限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也频遭贸易摩擦。就光伏产品而言,美国与欧盟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发起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河南省1亿多美元的光伏产品的出口受到限制[3](89)。

5.人民币汇率起伏不定。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周边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上升,河南省出口产品竞争力急剧下将。而且,我国长期以来的巨额贸易顺差使炒热的人民币面临着更大的升值压力,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相对价格的提高,必然会给河南省出口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河南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对外贸易存在外贸发展方式粗放、加工贸易发展缓慢和对外贸易方式较为单一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低下。

长期以来,河南省科技研发经费的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中部其他五个省份,客观上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导致外贸出口企业产品附加值偏低,国际竞争力较弱。

2.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

河南省基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主要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以及低附加值的产品。据统计,2009年我省出口产品位列前5的分别是:人发制品、热轧非合金钢板、精炼铜管、石油或天然气钻机的零件、银锭。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超过我省总出口额的35%。其中,有色金属和钢铁类出口额依次占我省总出口额的11.1%和3.6%[4](123)。虽然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的出口持续增长,但其比重仍在全国水平以下。2009年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5.7%,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为27.3%,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1.3%和59.3%。同年初级产品出口额仅为6.02亿美元,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是其11倍多,高达67.44亿美元,二者分别占总出口额的8.2%和91.7%[5](95)。

3.品牌产品开发不足。

河南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的条件还不够成熟,诸如外贸企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经营分散,实力薄弱且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长期以来,河南省出口产品中“印牌”“贴牌”现象普遍,形成了出口产品多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自造”的局面,削弱了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据统计,2012年河南省有4207家实际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其中,全年进出口业务总额突破10亿美元的仅有一家,超过1亿美元的也仅有38家[3](88)。品牌开发意识的不足造成了河南省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收益甚微,而且随时面临着被其他发展中国家取而代之的威胁。

4.对外贸易规模较小,外贸依存度偏低。

河南省商务厅2010年统计资料表明,虽然河南省进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外贸依存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对外贸易规模扩张程度有限,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名中仅位居第16位,2009年河南省外贸依存度数值相当于全国的1/10,与“十五”末相比二者均未有明显提高(如表1所示,从2008—2014年期间河南省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说明河南省外贸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水平,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度较小;表2所示,从2009—2014年期间中部六省外贸依存度数值比较,可以看出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相对偏低)。

5.加工贸易发展迟缓,外贸方式较为单一。

据统计,2009年,河南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实现的进出口总值为103.7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为54.66亿美元,同比下降39.2%;以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进出口总值为22.7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为14.6亿美元,同比下降2.8%。以这两种方式实现的进出口总值同2008年相比降幅均较大,分别为27.8%和11.9%[5](95)。加工贸易较一般贸易而言产业链较短,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遭受的打击较大,2009年前两个季度的加工贸易累计出口下降幅度大于25%。随着政府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和稳定外需等系列政策的出台,加工贸易同比降幅较一般贸易偏低且逐月收窄,同时其出口也出现稳步回升的趋势。但我省对外贸易的主要支柱还是一般贸易,2010年,河南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实现的进出口总值占比为78.7%,其中出口值占76.8%;以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进出口总值占比仅为17.7%,其中出口值占19.1%(见图1)[7](10)。这说明我省外贸进出口主要方式仍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发展相对迟缓,出口方式过于单一。

二、对外贸易乘数效应及河南省发展对外贸易所具备的比较优势

(一)对外贸易乘数效应

凯恩斯乘数效应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应用被称为对外贸易乘数效应。凯恩斯认为,一国净出口的增加会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以倍数的关系递增。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乘数效应公式表示如下:ΔY=K*[ΔI+(ΔX-ΔM)]其中,Y为国民收入,K为乘数,I为投资,X为出口,M为进口,Δ为增量。从该表达式可以看出,ΔI=0时,贸易顺差越大国民收入则越大,二者之间同方向变化。所以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鼓励出口的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就河南省而言,如何更好地发挥对外贸易乘数效应对其国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对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展开具体分析。政府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台了一揽子鼓励增加出口和积极稳定外需的政策,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总体来看,这些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河南省对外贸易稳步发展,随着政府系列优惠政策和财政支出的倾斜,对外贸易总量和贸易总额增长迅速。据海关统计,2008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74.7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高达107.2亿美元,达到了历史新高度。但受金融危机影响,河南省进出口总额骤减,2009年河南省实现的进出口总额为134.76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61.25亿美元,出口额为73.5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23%、9.9%和31.4%。进入到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随着稳定外需和鼓励出口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河南省出口额稳中回升,2012年对外贸易实现的进出口总额高达517.39亿美元,同比增长58.6%,增速全国排名第三。截止到2014年,该值突破650.3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图2则展示了2008—2014各年度河南省进出口总额变化趋势,总体来看增长速度较快。

(二)河南省发展对外贸易所具备的比较优势

1.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突出。

一是劳动力资源禀赋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且市场潜力巨大。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巨大的人口基数孕育了庞大的市场,河南省人力资源成本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较低,使得出口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二是交通区位优势显著,节约物流成本。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总和全国排名第一,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以及管道运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的网络化发展,不仅加快了东部产业转移的步伐,对实现中部崛起和区域均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也为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土地、能源资源丰厚,要素投入成本低。河南省地处平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较之工业和服务业雄厚,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商品生产基地和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获得基地,如煤炭、矿产资源等。

2.中部崛起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9年9月份,我国颁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这标志着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全方位开发开放战略区域布局已基本形成。同时《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也提出“完善郑州航空口岸设施和功能,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建设郑州外贸基地,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等一系列有利的发展政策。政府一揽子政策的陆续出台将为河南省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一次难得的机遇。

3.“一带一路”战略为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河南省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契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河南省更快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指明了方向:以郑州航空港为依托,开展服务外包和跨境电子商务;依托中原各大城市群,打造以郑州为核心的内陆综合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贯穿东中西和沟通境内外的综合运输体系,努力打造“中欧班列”品牌。

三、河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路径选择

综合国际国内形势,河南省“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实践证明该项举措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体来看,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向好。但整体上,河南省对外贸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未根本扭转,因此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有效地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刻不容缓。

(一)切实加快转变对外贸易粗放的发展模式

1.出口企业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的扩散和传播速度更快,并且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日益缩短,出口企业只有加大市场和产品研发力度,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此外,还应积极主动地和各大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专业的研发机构进行长期合作,同时政府也应在财政、税收和信贷政策上给予出口企业大力支持,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步伐。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其附加值。

河南省应把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技术含量的商品作为培育和出口的重点,并积极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以消费型电子产品和电子信息为重点,积极培育能够体现河南省特色和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出口主导产品;依靠创新驱动,调整优化传统工业结构,促进传统出口产品及时更新升级,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扩大对外贸易乘数效应,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持续稳健增长。

3.增强品牌意识,建设国际自主知名品牌。

名牌代表着一个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优势所在,是企业一项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无形资产,也体现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高度和综合实力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拥有知名品牌,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河南省的“印牌”“贴牌”现象不仅损害了本地出口企业形象和信誉,更不利于贸易利益的获得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改变当前状况,就必须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培育自主品牌,走以规模创品牌,以品牌带规模的发展道路,推动更多的本地名牌产品走向世界,尽早实现出口产品的“中国创造”之梦,充分发挥名牌带动效应,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展对外贸易规模。

河南省应积极营造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努力完善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政策,并在这些方面给予出口企业适当的倾斜,同时扩大外贸发展基金规模,鼓励企业出口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强化并完善外贸管理体制,给予民营出口企业同重点出口企业同等的机会,以推进外贸出口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强化利用外资的产业导向,大力鼓励和支持外贸出口企业引进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投资项目,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5.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推进贸易方式多样化。

加工贸易是河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力量,但发展迟缓,主要原因在于加工贸易产品档次偏低,附加值低,所以必须要加快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在拓宽加工广度的同时,着重提高加工深度,逐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品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转变升级,努力推进加工贸易由资源密集型和规模扩张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经济社会效益型转变[4](123)。依托现有产业配套设施,有效利用各种加工贸易渠道和资源,发展潜力较大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切实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和贸易方式的多样化。

(二)创造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1.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有效稳定国际需求。

河南省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要扩大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尤其要积极开发与本省经济具有互补性的国际市场,增强贸易的市场兼容能力。针对不同贸易市场制定和实施不同的开拓和发展战略,实现出口市场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以便分散市场风险,稳定外部需求。

2.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劳动密集型产品更新换代。

河南省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的集中优势就是劳动力资源禀赋丰厚廉价。在短期内,河南省可以继续利用该优势从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并牢牢把握东部地区传统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遇,进行劳动力再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同时还要培育企业创新驱动的理念,鼓励和支持企业改造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差异化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品,并及时更新升级形成规模化产业,逐步把该比较优势转化为长期的国际竞争优势。

3.帮助出口企业有效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河南省应为积极有效地应对贸易保护措施做好准备工作。一是要努力配合商务部的产品调研活动,以保证政治交涉、法律抗辩、业界合作和公关游说等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政府要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引导、支持与服务,积极帮助中小出口企业应对各种贸易壁垒,提高整体出口能力。三是要帮助建立有关国家产业和投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动态资料库,以方便企业查询相关信息。四是要组建本省行业协会,推动行业自律,避免企业间的无序竞争,维持好行业整体出口秩序,减少贸易摩擦[3](89)。

4.稳定人民币汇率。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就要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需求,综合运用汇率、贸易、外交等各种手段[1](196),帮助外贸企业化解汇率风险,保出口的同时保增长,为河南省发展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林鲜明.浅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及发展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6).

[2]金晖.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0(02).

[3]王鑫.河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

[4]赵秀丽.河南省外贸出口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9).

[5]苏科伍.后危机时代河南外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南省[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

[6]徐冉.中部地区外贸依存度比较研究———以河南外贸依存度现状为例[J].企业经济,2013(3).

[7]郭宝林,李慧,邢冀源.影响河南省对外贸易增长原因分析及措施[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12(1)

作者:李苛 单位:河南大学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