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的影响范文

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的影响

[摘要]

文章通过评估国际金融危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之下,国家的进出口增速变缓,进出口企业的经济增长同步下滑,外向型经济发展形势变得非常恶劣。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减弱,贸易保护主义丛生,对外贸易环境恶劣。针对此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政府以及企业要增强对金融危机的防范意识,政府层面积极扩大内需,不能过度依赖对外经济;企业应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国际结算方式,降低金融危机对企业自身的打击。

[关键词]

金融危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含义和成因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概念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者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等)急剧、短暂、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多种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往往是呈现更为复杂的形式出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金融危机往往由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始爆发,并且迅速波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联系越密切,则受到的影响就越大。危机影响范围具有国际性,称之为国际金融危机,具体指一国持续性的货币贬值、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市场动荡、借贷资金枯竭而引起的经济衰退并通过多种渠道传导到周边和与之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造成区域性和全局性的经济和金融指标恶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其显著特点是对角型流动性、支付系统与偿付能力的沉重打击而导致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衰弱;二是在存款人和投资人的市场预期改变和信心下降的情况下,使银行体系的运作面临更严峻的形势,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相关经济体运行发生危机。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普遍表现为整个区域的货币币值出现了幅度较大的波动与贬值,经济增长受到严重打击,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比较大的损失。综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四点。1.经济制度存在缺陷。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支出的增减来对国际收支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利用汇率进行调整时,会对开放经济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难度加大。2.国际资本流动加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仅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也都大大提高。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速度的变化促使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的规模已经远远大于经常账户的赤字。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又无力保障外汇收入的稳定,这部分额外的外汇储备往往又以各种形式流回资本输出国。3.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失误。假设一国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国的实际情况,政策制定得不够全面或者是制定了错误的经济政策就有可能导致危机的发生,而这种政策性错误可能会带来包括利率和汇率政策制定上的失误。比如政府决策,当收益小于成本时,放弃固定汇率,危机爆发(如图-1所示)。4.金融市场上政府监管不力。对于资本市场的开放,必须谨慎行事。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过早开放,会大大增加转轨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复杂程度。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同时维持内外均衡,往往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处于两难境地。综合以上分析总结,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根源是金融的脆弱性,而泡沫经济正是埋下的金融危机的种子,酝酿危机,在泡沫爆裂时金融危机爆发;金融自由化则使脆弱的金融雪上加霜,催生现代金融危机;僵化的不当的汇率制度为投机攻击提供了“靶子”,导致现代金融危机一般率先从货币危机开始。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的影响——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例

(一)金融危机导致我国进出口增速变缓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强化,6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4.42%。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结构大幅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改革开放之初的46%上升到2007年的9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7%和29%。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近10%,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出口总额为100394.9亿元,出口增长率为7.43%;进口总额为79526.5亿元,进口增长率为8.52%,创下了自2001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的进出口总额出现了负增长,之后几年虽然有所回升,但是增长速度迟缓,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家的对外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造成巨大冲击1.对出口企业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影响逐月增加,从11月开始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高新技术型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小。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中国、钢铁行业以及家具、卫浴、五金、电子等产品的出口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2)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减少幅度较大。首先,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向这三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回落。在危机爆发后,由于美国国内消费需求明显下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断减少;同时,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给中国出口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其次,间接影响中国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中国对日本、德国、韩国、荷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的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出口依赖型地区出口明显回落。据海关统计,广东、江苏、上海继续位列各省区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名。2008年,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增长7.7%,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区市之首。同期,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分别增长12.2%和13.9%。扣除物价因素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广东的实际增长为负增长,江苏和上海的实际增长幅度也很小。2.对进口企业的影响。当前,金融危机不仅给我国的出口带来了明显的影响,还对进口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从统计数据来看,自2008年7月以来,进口与出口出现同步下滑,且下滑速度要快于出口。造成进口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是导致我国外贸进口下降的重要原因;二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加上近年来人民币对欧元大幅升值,导致境外市场对我国商品需求出现萎缩,从而影响了加工贸易的进口需求;三是由于在国内经济下滑的过程中,许多国内企业对进口产品需求减少,这进一步给进口企业的业务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得我国进口下跌的幅度在短期内显著高于出口。从金融危机对进口的影响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等地进口明显减少;二是三大行业进口均大幅下降,进口价格不同程度下跌;三是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进口均出现大幅下降。

(三)金融危机使我国外部市场需求不足金融危机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和贸易受到了较大影响,导致我国外部市场需求不足,从而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就美国而言,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由2001年的4.1%上升到2007年的6.89%,2006年高达7.56%,不过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2013年的中国对外经济出现了很大的波动。由此可见,美国的经济衰退势必将影响到中国出口。

(四)国际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外贸条件恶化金融危机使美欧经济增长前景担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虽然美国一直倡导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这样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同时,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放缓,导致美国需求内部化的微观要求不断增强,这也使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持续抬头,对中国设立更多的贸易壁垒,这一切便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比如,美国曾炒作我国玩具、牙膏、水产品、轮胎、宠物食品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对我国有关产品的进口,严重损害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一些国家除了压价之外,还通过抬高技术测试标准等非价格手段极力将市场风险转嫁给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如故意提高产品测试标准,有些标准明显超出我国企业能力范围,从而制造出大量“不合格”产品,客户先勉强接受,一旦日后因产品品质问题而滞销、退货,就将全部责任推给我国出口企业,这种技术性软条款,给我国纺织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订单风险。这些都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例证。

(五)我国出口的信用机制不健全,金融危机加大了收汇风险近年来,迫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我国出口企业从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改为赊销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使企业直接面对海外买家的商业风险,收汇风险较大。特别是金融危机时期,信贷紧缩,导致了部分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增加,而且融资的额度也难以满足正常经营的需要,同时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在整体销售趋势下降的情况下,企业难以维持销售量和盈利水平,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他们把债务负担转嫁给我国企业,造成企业无法收回货款,坏账数量急剧增加,外贸信用风险增大。据国际信用保险机构科法斯的统计显示,2009年前4个月美国企业欠款指数上升了35%。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表明,2008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到来自企业出口美国的报损案件及报损金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几倍,全国范围内已有5200多户海外买家因拖欠我国出口企业货款或因破产而丧失偿付能力。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的数据也显示,2009年进入10月份以来,外贸风险呈爆发趋势,10月10日至11月18日,该公司共接到报损案19起,平均每2天一起,同比激增375%;案值1091万美元,同比激增1898%。

三、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举措

(一)政府的应对策略1.加快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的转变,加快产业升级,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降低国家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由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出口的打击可以看出,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的转变的紧迫性。从长远来看,走扩大内需之路,才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首选,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2.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企业试点工作。由于欧元持续走弱,汇率波动给出口贸易造成风险,人民币跨境结算可降低汇兑与交易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因此,打破国际货币垄断,建立人民币国际优势显得非常必要。3.进一步开发多元化的出口市场。长久以来,我国出口大都集中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成为诱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抗风险能力差。政府应通过引导调整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南美市场、中东市场、东欧市场和东北亚市场,鼓励跨境电商等新型对外贸易模式,为国内企业快速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通道,这样可以通过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来分散风险。4.政府应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管理,灵活运用WTO机制,加强与各大经济体在贸易方面的谈判与对话。同时,对于反倾销和反补贴,应加强指导和引导,帮助企业积极和更有效地应诉。

(二)企业的应对策略1.积极拓展市场。在紧紧抓住现有的欧美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东盟、美洲等新兴市场,建立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同时,规避贸易壁垒:一方面,以危机为契机,充分利用一些欧美国家宽松的投资政策,变贸易为直接投资,通过海外设厂或直接参与海外并购重组等方式来规避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合作,力争与商务部、地方主管部门、联合商会建立联动机制,灵活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应对贸易摩擦。2.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要进一步加强研发,不断创新,积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标准,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立自主品牌,提升竞争力。3.扩大业务拓展模式。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高效利用网络销售模式来降低交易成本。通过网络平台,可减少参展、商旅、谈判等成本,扩展利润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4.调整结算办法。在结算时争取多用英镑、美元或人民币等硬币来结算,结算方式尽量用安全的前T/T或L/C并尽早收回贷款,灵活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进一步降低结算风险(冯芙蓉、崔娜,2015)。

四、结语

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由于影响范围大,持续性强,冲击力较大,对外向型企业的影响也将更加明显,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发展的压力也在增大。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同时也为我国经济走出去创造了机遇,我们需要从中寻找机遇,把危机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优势条件,做好应对困难与挑战的各项准备。危机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和资源重组的空间,我们需要更多从不同角度的探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既要适度进行市场创新,也必须有风险的监管,追求稳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良整.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对策探析[J].中国商贸,2010,(14):192-193.

[2]冯芙蓉,崔娜.汇率不完全传导、宏观经济波动与货币政策关系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29):66-69.

[3]刘赛力.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和平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2,(2):81-88.

[4]沈文辉,徐品忠.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外向型企业的长效应对机制[J].怀化学院学报,2010,(6):27-30.

作者:孙涛 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