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危机给国内银行业的启示范文

金融危机给国内银行业的启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危机给国内银行业的启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危机给国内银行业的启示

自去年夏天由美国住房按揭市场向全球扩散的这场金融风暴,被许多人称为1929年以来的最大的一次危机。9月16日,从雷曼兄弟和华尔街其他机构的表现来看,这一天可能比美国金融史上的那次“大危机”还要严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随着问题恶化,各方的反思也越来越多。在回溯危机根源时,许多分析人士把矛头对准了美国住房市场和金融业的疯狂投机炒作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住房和金融的双重投机酿成了目前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局面,并造就世界金融稳定难以承受之重。

在全球化时代,高度发展的金融业既是机遇,但同时也暗藏了巨大风险。如何趋利避害,是所有国家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自去年发生以来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噩梦。今年9月,随着华尔街几大投资银行或倒闭、或贱卖,美国金融市场已风声鹤泪,次贷危机已经进入高潮。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的市场恐慌已演变成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10月3日,美国道指连破10000点和9000点心理关口,跌幅之深前所未有,全球被金融风暴席卷,日本、中国香港、伦敦、德国、法国股市也连续大幅下挫。俄罗斯、比利时、冰岛、巴西、巴基斯坦、印尼、泰国等国股市也因跌幅巨大被迫休市。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各种救市举措,以应对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作为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尽管到目前为止,中国金融业并未受到来自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冲击,但实体经济已感受到风暴带来的阵阵寒意。显然我们既不可能独善其身、隔岸观火,也不能沾沾自喜,高枕无忧。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更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

虽然中国金融业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到很大的冲击,更像是独立于金融风暴的安全高地,但是中国银行业自身的隐患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应居安思危,努力规避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产生的风险隐患,尽量减少不良贷款造成的损失,保持中国银行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我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过程,给予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有如下几点:

1、继续坚持实行证券业与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有学者指出:如果1999年美国国会没有通过允许以证券业和银业混业经营为特征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已实施60多年的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为特征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也许,此次金融危机就可能不会发生。

2、应鼓励金融创新,特别是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但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为之相匹配的监管手段和体系。据悉美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总量超过1000万亿美元,比全球各个国家GDP的总和(60万亿美元)大得多,如此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却不被政府监管,难怪世界最著名的投资人之一巴菲特把类似CDS衍生品看成是大规模金融杀伤性武器。

3、商业银行不应承担本应由财政承担的职能。上世纪90年代,我国大力推行住房商品化,致使全体人民普遍意识到要实现居者有其屋,只有通过购屋买房一途,很多不具备条件用借款方式购房的人通过银行按揭购买了住房。在这十几年的住房商品化过程中,商业银行不知产生了多少的次级类贷款,直到去年国家才开始由财政出资修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因此,财政做的事不能让银行去做。

4、银行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绝不能把市场繁荣作为放松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条件,试图以市场的上涨来抵消内部监管的缺失。2002年至2006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但房地产的泡沫也实在过于严重,迄今为止,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跌幅度超过16%,这意味着借款人手中的房产价值相对于银行贷款一直在不断下跌。一旦房产价值跌破尚未清偿的银行贷款价值,那么借款人肯定选择违约,即拒绝偿还本金和利息,这也就是当下中国在部分城市出现的“断供潮”。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时期,借款人一旦“断供”,银行将为市场繁荣时放松内部风险控制而付出沉痛的代价。

5、商业银行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守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的底线。换句话说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的扛杆比例不能超过12.5,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作为住房抵押贷款的融资机构,在2007年底这两家公司的核心资本合计832亿美元,而这些资本支持着5.2万亿美元的债务与担保,杠杆比率高达62.5。换句话说,两房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只要出1.6%的坏账,两房的资本金实质上就消耗殆尽了,技术上已经破产。因此,资本金比率越小,扛杆比率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总之,中国银行业应该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之一就是:蚂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美国次级债总额不过1.2万亿美元,但由于借助金融衍生品的放大,成就了一场被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之为百年一遇的严重金融危机。因此,中国应加速推进金融安全体系的建立、健全,避免任何内部的和外部的风险隐患蔓延成正在上演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