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给大学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统计建模大赛为依托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能够以适当深度的理论教学为支撑,建立“需求、理论和建模”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人才培养需要,使学生真正将计量方法创新性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关键词:统计建模大赛为依托;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大数据信息化引领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计量经济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理论体系和应用领域都日趋完善,成为各类高等院校必修的课程之一。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学院在第六学期为统计学专业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每周3个学时的上课时间,外加8个学时的上机时间。采用的教材是李子奈、潘文卿编著的《计量经济学》(第三版)。讲授内容有:绪论、一元线性回归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以及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等内容。讲授和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注重模型的求解及检验方法的讲授,没有对模型建立的经济学基础进行解释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定量地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学科。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对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量化分析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因此,学好经济学基础知识很重要。
(二)强调模型建立的思路和方法,没有把模型变量与经济现象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知道计量经济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量化,所以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经济模型,变量其实是某一经济现象的统计描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没有把模型中的变量与经济现象挂钩,只是就事论事地灌输概率论知识和数学推导过程,着重于基本思想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学生对模型的真正意义没有理解。
(三)上机所用材料是书本习题,没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在上机时,所用的上机材料是课后练习,大家的重心放在Eviews软件如何操作上。这样确实可以让同学们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书本习题一般是依据某项内容编写的,除了出现该项内容之外不会有新问题出现,结果导致了学生们觉得计量经济学不过如此,皆大欢喜。但是当他们真正在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时,会出现这样那样诸多的问题,有时还会出现多个问题的叠加,那时他们才觉得束手无策。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统计建模大赛为依托的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必要性
1.与统计实习、建模大赛和毕业设计相联系,强化学生学习意识的需要。很多学生在接触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时,学习目的并不明确,更没有充分意识到该课程在以后的实习和毕业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因为这门课和其他课程一样,在绪论里都是介绍课程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学好这门课会对将来的就业和生活会带来怎样的不同。此时,如果能与他们正在做的实习或建模大赛相联系,抛出一个大家正在做的项目,指出该项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途径,这样不仅可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具体化,还可以大大地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强化对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和作用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2.与实际问题挂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需要。过去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学习了一学期之后,对各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哪些主要的模型,模型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检验修正等内容都很清楚,但是在实习或者统计建模大赛中遇到一个具体问题,需要建立模型、拟合数据时,却不知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感到无从下手。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统计建模大赛为依托的计量经济学教学策略
该策略依托一个以校内统计综合实验中心为主体、相关校外单位为辅助、与实际统计工作无缝衔接的实践教学综合基地,构建了“数据采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统计建模)→毕业设计”四年逐步升级、紧密相连的“一条龙”式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高年级学生课程设计、统计建模和毕业设计的教师指导相对稳定,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学生组织实施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工作,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组织领导能力。
1.与专业实习相联系,统计建模大赛为引导,设计出符合专业特点的实验问题。作为量化经济现象的学科,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已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在设计计量经济学实验时,要考虑各个专业的不同情况,设计出符合专业特点的实验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计量方法体系的同时,还能够体会作为边缘学科的计量经济学在不同学科之间可以交叉使用的魅力。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与“统计专业实习”和“统计建模大赛”活动结合,不仅检验了学生基本知识和推理能力,还体现了学生对目前正发生的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例如“正大集团北京地区生鲜猪肉推广可行性研究”项目,“基于ARIMA模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预测分析”,等。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错的竞赛成绩。通过这些实验问题不仅检验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软件的使用,还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学长的毕业设计为案例,在讨论中进行实践教学。我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为案例,通过分析这些设计中成功的模型和对欠缺的处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里的基本知识点,比如经济意义检验、最小二乘法、拟合的回归方程、多重共线性、随机解释变量问题、异方差、序列相关问题,等,能够使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3.应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全面准确地考察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考核方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开卷考试。该部分内容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模型的推理能力,还体现出了学生对目前正发生的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处理能力。这部分占成绩的比例是60%。(2)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完成课程小论文。该部分采取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完成课程小论文,从对经济现象的把握、运用模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性等方面评定他们的实验成绩,并根据成绩推荐参加“北京市大学科研创业计划”项目。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性,还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的协作精神。这部分占成绩的40%。综合采用上述几种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准确地考察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教学改革的推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统计学科的不断融合、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新现象新问题会不断涌现,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也需要得到学生的配合。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认真的钻研精神,这样才能教学相长,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楼永.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8):235-236.
[2]王少平,司书耀.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2,(7):110-114.
[3]余国合.刍议“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178-179.
作者:周梅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理学院统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