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在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有待优化、实训内容无法体现专业特色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设置、实训项目、竞赛技能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中国银行业创新系列白皮书》,截至2016年初,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达到12-15万亿元,占GDP的近20%,而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也超过5亿成为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也积极鼓励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连续3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2014和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而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的动态发展和趋于成熟,互联网金融将释放出巨大潜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1高职院校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意义
首先,高职院校培养的基础性技能人才符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定位于培养基础型技能人才。传统的金融行业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很高,大都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职院校培养的财经人才,主要从事基层营销,特点是“好用、适用、顶用”。随着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偏向基础型技能人才,适合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岗位大量涌现,如P2P销售经理、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风险经理、数据专员、销售经理等基层营销和风险控制岗位。因此,高职院校立足于服务本地,将重点放在培养符合本地需求的互联网金融营销型人才,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符合互联网金融创业企业的发展需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升温,一大批互联网金融创业企业涌现。这些中小创业企业规模小、资本积累有限、运营成本低,希望在短期内迅速开拓市场,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中小型互联网金融创业企业希望在控制工资成本的基础上,招募“来之能用”的一线金融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定位准确,工作适应能力强,对工资期望相比本科生、研究生较低,来之即用,符合中小互联网金融创业企业的需求。最后,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符合“互联网”+“金融”的产业模式。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划分较细,其毕业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培训才具备上岗资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方式灵活,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金融人才已经不适应发展需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金融专业的背景,还要具备互联网方面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就业需求,在课程设置中,不再单一的以金融专业知识为主,而是全方位叠加互联网专业知识。同时,推进校企合作,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深度合作,增加实训课时,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互联网金融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目前,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院校较少,成立的时间也较短,相关办学经验不足,在教学、实训、竞赛、就业等专业建设方面,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就目前开展互联网金融专业的经验和现状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由于互联网金融专业处于初设阶段,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储备,部分新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院校需要聘请外聘教师代课,这对形成一支稳定的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团队,提升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不利。而补充的师资力量以金融学专业背景为主,在计算机、大数据、信息技术等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薄弱,缺乏金融和互联网的结合(孙洁,2016)。第二,课程设置有待优化。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各院校主要参考已开设该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部分开设课程为自主设置,缺乏规范统一的教学大纲。在课程开发方面,自主探索的内容较多,可供借鉴的资源较少,这就需要教学团队对互联网金融专业知识有深入的学习,对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和发展有深入的了解,增加校际间的交流合作,才能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此外,互联网金融发展较快,不断有新的经济模式涌现,在短短几年内,过去的知识及其应用就已经过时,要求课程内容也要紧跟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第三,实训课程无法体现专业特色。在实训课程方面,涉及《资金融通与商战仿真模拟》《电子商务实务》《会计基础与小贷企业财务报表》《(金融)大数据分析》《金融前台综合业务》等课程,尽管这些课程紧扣金融专业技能,但是大多数为一般金融知识,没有体现出互联网金融专业的特色,例如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主流的互联网金融实训并没有被学生接触。第四,缺乏全国性的竞赛支撑。由于该专业成立的时间较短,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统一的国家级竞赛,这对寄希望于以竞赛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专业来讲是一大缺陷。可喜的是,在众多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院校的努力下,互联网金融专业也逐步开始申请国家级和省级的技能大赛,通过各个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的积极组织和参与,促进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
3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改革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将从专业课程优化、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技能竞赛培训三个方面,建立互联网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体系。与此同时,提升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第一,课程建设方面,根据过去几年各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建设经验,结合国内较早开设该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全国性互联网金融专业师资培训学习中的新内容、新理念,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课程设置,形成特色课程,从而从教学内容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兄弟院校合作开展互联网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解决教学问题和资源建设问题,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熊建宇和吴金旺,2018)。此外,互联网金融发展较快,一些早期的应用已经被时代所淘汰,这就需要专业课程设置中有前瞻性,将科技金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概念融入教学内容。加入计算机语言、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统计学的相关课程,使得课程设置紧跟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熊建宇,2017)。第二,实训课程方面,除了利用现有平台进行实训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金融虚拟运营创新创业实战平台软件,开展互联网金融基础知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互联网征信等模块的实训教学,所有模块集中于同一平台中,实现虚拟运营资金共享共通。通过系统提供的个人操作和团队操作模式,学生分角色演练互联网金融各业态中的多个运营角色,体验不同职位的工作流程,并以组队的形式进行演练。要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成为兼职教师,以案例和项目教学方式开展实训,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技能竞赛方面,目前可参加的比赛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融综合业务技能竞赛项目,这一竞赛面向金融专业学生,互联网金融也可参加。各个院校通过建立规范的人员选拔、培训和参赛方案,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组队参加这一比赛,通过比赛提升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技能竞赛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流量思维”,用这两个思维来解决传统行业的问题,如用“互联网思维”开展营销、运营工作。互联网金融出现的时间较短,但结合了科技金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概念,其商业模式也在短短的时间里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曹凤岐,2015)。在该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将科技金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概念和知识体系融入专业教学和实训中去,通过建立互联网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在教学和实践中,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专业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孙洁.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J].经贸实践,2016,(12).
[2]熊建宇,吴金旺.基于互联网理念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8,(11).
[3]熊建宇.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6).
[4]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1).
作者:李璨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财经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