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区产业转型中金融支持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对个体、私营企业支持不足
当前,我国虽以国营企业为主,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个体私营企业的比重在逐渐加大。沈阳市是一个人口流动性较大省会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同时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多,人口较为复杂,个体、私营企业便迅速增加,成为带动沈阳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对推动产业转型,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突出作用。所以,提高个体私营经济,使其不断壮大是应对国内市场发展和综合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提高其经济模式的理念、管理和技术优化能力,从而达到低碳节能,拥有竞争能力,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成本、高效能,带来1+1>2的效果。个体、私营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其融资能力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缺陷,以1%的融资支持带动对占国民经济总量67%的贡献率,是相当费力、迟缓的。融资是产业转型中不能或缺的一环,是产业升级优化的必要支撑,如因其资金流动性差,风险较高而禁锢其发展,则企业发展必定会制约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影响整个经济运行。那么,国民经济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经济”了。
2金融体系的结构性不合理
2.1融资方式比例失衡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较为年轻,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发展壮大,为人们所认可。而债券以正式的形式发行也较晚,所以我国的债券流通发展较为迟缓,市场机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流通渠道而言,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较晚,融资渠道也相对较少,而能适应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也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导致了融资方式以间接融资居多,直接融资比重小。这就使得融资风险加重,不利于资金的流通,相应的风险也开始集中化,这样无疑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和经营。银行是我国重要的融资机构,对于市场资金的流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风险的加剧则会造成金融的动荡,使市场资金失衡,出现通货膨胀或紧缩,乃至影响汇率变动,从而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的企业融资多源于银行,而在证券市场的融资额极低,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采用大量的不同融资形式,使资金分散化,降低风险,并非过度的依赖银行,造成银行融资负担。显然,这是需要我们借鉴的。沈阳市是外来流动性城市,流动性人口较多,而创业人员也占有较大的部分,且其融资多为银行贷款。创业需要资金的支持,而且在初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贷款数额较少,现如今雨后春笋般的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所以,融资也可适当选择其他形式,既减少银行负担,也促进其他市场的发展。
2.2金融机构经营同质化严重在我国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多数重复性高,缺乏独到性,且产品千篇一律,集中性过高,无法对金融产品进行严格的区分。总体而言,其缺乏专业化与细节化。正如一棵茂盛的树木,有枝干、枝杈之分,枝杈又可生长出更多的分支。所以,金融产能性增加,以创造出经济利润,满足当下市场多层次、宽领域、高标准的要求,更能使其适应更多的复杂形势,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金融体系的构建和产业转型。
3金融生态环境不协调
3.1政策、法制以及信用体系不完善首先,就政策而言。沈阳所在地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而我国出台的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较晚,相对于沿海城市地区,优惠性政策较少。本地区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不可避免地出现计划大于市场,行政因素干预了金融资源的获取,对资金的流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其次,在法制环境上,虽然拥有较高的法制执行力,但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使得企业的产权制度不清晰。对于经营失败的企业的处置得不到迅速有效的处理,从而造成金融风险,损害金融机构放款的积极性。最后,信用制度建设滞后。同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社会的信用意识较低,无论就企业、还是个人而言,贷款的拖欠无疑会加剧金融风险,即使拥有企业、政府或银行作为保证,但由于信用评级、信用担保等体系的不健全,依然会造成金融债务的留存,甚至造成债务空洞,给银行、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如不及时地补充调整,更可能危及社会经济的安定。
3.2流通性资金的融资渠道闭塞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业也在不断地尝试改革,而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滞后性,金融体系虽不断地完善,但依然存在着灰色区域与漏洞。这些也带来了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从银行获取贷款和自身发行股票、债券的渠道相对闭塞,机会减少。就个人而言,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能力薄弱,自身资金流通较慢,也无法承担过多的风险,供给人们的投资渠道也就相对减少。这就使得社会的资金相对分散化,不利于集中融资,对金融体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3金融生态体系抗压能力差在我国,一些资金雄厚的国营企业拥有着政府的支持与补贴,其资金来源除企业的正常的经济收入外,还拥有着政府的政策性支持。而对于我国资金较为困乏的企业,其融资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此时,银行的状态及信贷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银行减少资金贷出量,便会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威胁,使得其资金衔接不济。同时,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可能导致企业维系困难,加重破产风险,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沈阳地区以及其所属的沈阳经济区务工人员较多,中小型企业鱼龙混杂,这些企业的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生态系统的抗压能力决定着其中许多企业的生命。所以,要改善生态体系的较弱的抗压性。
4金融监管存在缺失
4.1监管领域缺乏一体化机制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已经开始逐渐地改变经营模式,由分业式经营逐渐向混业式经营迈进。分业式经营不但成本高而且稳定性相对较差,而混业式经营恰巧避免了其由于信息、交易的高成本、低稳定性而带来的资金波动大,规模无法及时扩充的困境。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混业经营的缺陷则是一旦出现金融风险,混业经营会因为其高连带性而造成大规模的金融风暴。一种经营模式应该有其相配套的监管方式,但是,在沈阳地区却依然沿用分业经营的监管制度,这是无法使监管更有效地运行的。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不仅仅是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还包含着其他的相关领域。分业经营固然有利于各自的监管对象,使目标具体化、责任化。同时却又造成了各个监管部门的分散变化,缺乏统一的调度,容易造成部门间的推诿现象,使得其监管行为在本部门的监管边缘出现交叉性系统漏洞。
4.2监管主体相对混乱沈阳地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部分,其国有企业的行政手段较为明显。在这种特有的行政机制下,金融资源的配置便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使得一些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出现严重的违规现象,这仅依靠现行监管机制是难以改善的,由此所出现的金融风险的判别便出现了明显的偏差。金融活动的主体逐渐复杂化,其性质也逐渐模糊化,监管便开始混乱,出现漏洞,在各部门的监管交叉点选择相对的忽视,这也是监管的症结所在。金融监管需要好的预见力及识别力,在金融风险的早期进行预警和控制则可以进行有效地防范,这是当前我国的监管机制所做不到的。我国对金融风险的评估、防范等机制还没有较好地建立起来,不能及时地利用当前信息,敏锐地做出检测和判断,使得工作缺乏效用。同时,现阶段还存在着监管内容狭窄,只重专业,忽略管理和创新业务的弊端。所以,只有加强监管才能有利于金融体系的构建,从而支撑产业转型。
4.3监管手段老化,监管人员素质低沈阳地区现行的金融监管方式依然以审计、核算为主。当然,这是有必要的。但是,随着市场的需要,监管不应该只是核算账簿,对其企业的管理流程,信用考察等都应相对地加强,从而创新出新的适应时代的监管方式方法,有的放矢,提高效率。现在的监管手段过于单一化,只依靠一个部门的监督,应该扩展监管的体系,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同时进行。与此同时,应发展科技体系,建立电子监管系统,使其数据化,连接风险监测、预警、排查系统等。硬件实力的增加也要有软实力的结合。当前,各地的监管人员多数只是进行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对于金融监管也只是刚刚入门,并没有进行较好的系统学习,这样单一的、机械的操作并不利于金融监管的发展。所以,金融监管人员的素质培养也尤为重要,监管人员不但要有好的品质,还要有技术素养,能够良好地运用监管系统,高效快捷地完成监管工作。
作者:马会单位: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