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具有一般产业的发展特征,还代表未来科技发展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呈现出来的产业内涵与其他产业不尽相同,包含“战略性”和“新兴性”两大内在属性.新兴产业是指新出现的或传统产业提升而形成的产业,具有先进的技术或商业模式,它的产生源自科技创新、相对成本结构变化和新的市场需求.因此,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性、需求性、成长性和盈利性等内在属性.而战略性是能够体现国家意志的具有社会收益的产业.克鲁格曼认为,只有竞争是在无限的市场份额情况下,战略性才不起作用,战略性是各国政府通过国家意志部署产业格局,使其符合本国利益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从国家意志角度来看,战略性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统筹引领作用,对产业结构升级、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而从经济运行上来看,战略性主要体现在低碳经济、区域经济、规模经济和集群经济上.因此,战略性产业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等特征.笔者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前沿性主导产业,不仅具有创新特征,而且能够通过关联效应,将新技术扩散到产业系统,能引起整个产业技术基础的更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带动产业结构转换.在业态演进前期其新兴性体现在较高的创新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高成长性(增长速度、产业关联度)、低盈利性(投资回报率、现金净流量)、低抗风险能力(前期投入大、抗干扰力弱).而通过政府产业布局及扶持发展到成熟阶段逐渐体现出其战略性本质属性,如通过促进产业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对民生和环境的显著贡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包括产业发展性、产业关联性、产业带动性和产业长远性,而对其产业特征的剖析将在产业间业态比较过程中深入展开,在此不再赘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业态的特征比较祥见表1.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在特征上有很大的重合.二者都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辐射力度,对其他产业都具有很强的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能迅速带动区域内产业集群发展.二者都具有技术进步快和适用性强的特点,能够集中地体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而在产业生命周期演进进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位于初创期的先导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主导产业起源于初创期的新兴产业,正处于成长期,其现期需求和盈利水平均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兼顾多层次性和协调性,并非具有最高水平,而是适时选择具有启动关联作用的“适用技术”.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关系支柱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在区域产业及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控制影响较大的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主体.主导产业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在生产规模、生产率和盈利水平上均具有比较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支柱产业在产业倍增性和产业关联度上有很大的相似性,而在产业业态演进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位于初创期的先导产业,而支柱产业是经历了成长期的主导产业发展而来的,在业态演进中已处于成熟期.因此支柱产业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更侧重产值和利润水平,并且其直接吸纳就业、带来的潜在就业机会远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强调的是现阶段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而不注重长期趋势.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在生产规模和总产值上不及支柱产业,但其发展势头和辐射能力持续走高,将在未来发展成支柱产业.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核心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由于都吸纳了高密度的先进技术成果,因此,二者在产业创新性和产业导向性方面有很大的融合,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创新度和商业模式创新度.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其产品都包含了高新、高科、低碳、集约化等内涵.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形成机制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多地体现国家意志,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能很好地兼顾效益、环境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显然,高新技术产业却未赋予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在地位上不具有国家战略性.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的构建
发展效率评价指标可以通过主观的问卷调查和严谨的数理运算获取数据来确定,但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现阶段难以获取大量的数据支持,我们认为问卷调查法较为切实可行.因此,本文在对专家进行多次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经典评估指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有的发展效率评价体系.还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也兼顾了定量研究的可能性,在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现有资料可以查到的定量和抽样统计数据,以弥补数据残缺不全、缺乏动态时间序列数据的缺陷.基于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效率评价指标由产业发展性、产业关联性、产业带动性、产业长远性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构成(表2)效率评价指标中产业发展力下设“产业增长潜力”和“产品需求力”两个二级评价指标.“生产率上升率”是综合要素生产率(TFP),即劳动、资金、能源生产率的加权平均.“需求收入弹性”用产业产品需求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量化.产业盈利率用净利润/成本费用来表示,是从总耗费的角度考核获利指标,是全面反映企业耗费所取得收益的指标.产品需求力下设“产品需求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两个三级指标.“产品需求增长率”等于产品需求增长量/基期产品需求量,该指标能较好地反映特定行业在一段时期内产品需求的变化情况,如果产品需求增长率较高则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较好的增长潜力.市场占有率反映了市场优势竞争力情况和产业的需要力标准,具体用该产业的CR3、CR8指标衡量.评价指标“产业关联性”下设“产业波及效应标准”和“产业集聚度”两个二级评价分指标.产业波及效应标准又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评价.“感应度系数”用来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用投入产出法测度向前关联效应的量值.“影响力系数”用来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产业空间集聚度系数”是某一特定区域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该区域企业总数,反映的是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的大小,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度越高说明该产业的带动性越强.产业带动性下设“出口带动标准”和“就业效应标准”两个二级评价指标.在“出口带动标准”下设“出口带动率”一个三级指标,“出口带动率”等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额/全部出口总额,该指标越高表明该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越大.而在“就业效应标准”下设“就业弹性系数”和“综合就业系数”两个三级指标.“就业弹性系数”等于某产业从业人员增长率/该产业GDP增长率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系数越大,则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效果越大,反之亦然.
效率评价指标中“产业长远性”下设“环境效率标准”和“自主创新标准”.“环境效率标准”又下设“资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两个三级明细指标.“资源消耗率”用原材料、能源消耗量/该产业全部产值来表示,揭示了产业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率越低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越强,更具有产业长远性.“RD投入比例”用战略性新兴产业RD投入额/全部产业RD投入额表示,该比例越高,说明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财力投入的能动意愿及发展潜力越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政策的大力扶持,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的“政策性”和数据来源的有限性,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不够精准和具有强烈的行业色彩,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率的评价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工作.从业态比较视角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初创时期的主导产业,未来必然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而在国家经济战略中又比高新技术产业地位重要,这些业态的金融支持政策同样适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笔者认为,当前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过程支持在产业发展上,借助金融资源的初次分配,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发展目标;在产业关联和带动上,依赖金融资源的二次分配,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目标,在产业长远上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培育目标.在初次分配阶段,通过政策扶持,创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在金融资源的再分配阶段,通过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共同致力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探索多元融资途径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性金融支持机制自身的调节作用.加快发展与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货币市场信贷体系,借助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多种金融工具,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力度.在市场化性金融支持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私募股权基金(PE)、风险投资基金(VC)等金融组织;发展ABS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这些市场机构专业优势,探索多样化融资渠道;在金融政策支持方面,要尽快恢复和完善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融资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运用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工具进行融资,扶植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性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
(三)创新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在商业模式上,寻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科技金融的耦合特征,在产业信息流、供应链和金融支持上做文章,探索商业创新渠道,加快市场推广应用.例如,广东省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等联合推广的“EMC+供应链+金融”的商业模式,就是在探索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过程中的产物,该模式在原有的“企业+用户+银行”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协同创新路、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使得资金链与产业链协同起来.借助于这一商业模式,广东省2011年LED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15亿元,年增长超过50%,使该行业远远走在了全国其他省份的前列,保障了生产、消费和金融三方利益最大化.
(四)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职能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具有产业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性强、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特征,而且多数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民营企业受限于资金和技术瓶颈,对这类产业并不敢贸然投入.但绝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具有技术创新的外溢性,因此,国家出资成立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应该在科学评估和决策前提下,积极为这些产业提供政策性担保;与此同时,应该创造条件,引导民间出资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积极进入这一领域,尽快为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提供担保.
作者:王健张卓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