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支持农业增长的举措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据统计,2011年全县强筋小麦播种面积8万hm2,高蛋白大豆种植面积4.67万hm2,专用玉米面积4万hm2,生猪饲养量150万头,家禽饲养量3500万只(羽),规模瓜菜种植基地1.39万hm2,果树、花卉、苗木种植基地2333.33hm2,渔业养殖基地近0.67万hm2。百善镇张庄村在濉溪县农业银行的大力支持下,贷款500多万元,用于发展双孢蘑菇、紫色甘著种植,养殖巴马香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猛发展,农民经营组织化程度提高濉溪县金融部门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贷政策,激发了农民抱团闯市场的热情,种植、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牵头组建种、养、加工等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生产组织化、共担风险经营现代农业,共同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到2011年底,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402家,拥有合作社成员26516人,辐射带动农户7.2万户。百善镇龙沱村退伍军人林明义发起成立了濉溪县竞翔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从农村信用社贷款30万元,新建半地下式日光温室1hm2,2011年产品销售收入达50多万元,不仅还清所有贷款,而且积累了发展资金,农村信用社对其贷款全部免息。
现代农业发展环境优化,农业招商见实效濉溪县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濉政办[2009]6号),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办、优质农产品品牌认证和培育等方面予以扶持奖励。同时,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濉溪,濉溪县委专门出台《濉溪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濉办发[2010]3号),设立1区6园(濉溪经济开发区、6个乡镇工业园),对农产品加工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予以奖励扶持。据统计,到2011年,全县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17个,已落户濉溪9个,投资总额达3.5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提高3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现代农业企业与农民直接结合,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灵活运用风险补偿、贴息、奖励补助等财政手段,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贷款扶持力度,有利于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经营资金困难问题,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快速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在金融、保险、财政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落实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限制因素。
1农业经营周期长,收效慢,抗风险表现弱质性,与金融资金趋利性之间存在矛盾农业产业化发展对资金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农业经营的高风险、低回报让金融机构望而却步。金融机构从规避风险和讲求高效益出发,把吸收的资金投向回报高、见效快的城市工业、房地产开发等领域,而抗风险能力弱和偿还能力有限的农业生产融资难,客观上形成金融服务与农业发展不对称、不协调、不和谐的格局。
2农业产业具有多样性,与金融功能单一性之间存在矛盾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如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因市场、品种、技术、管理、经验等呈现多样化,广大农民、农业企业希望得到优质金融服务,满足全方位、灵活多样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但目前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仍然是传统的品种单一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缓慢,产品创新滞后,落后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满足不了农民、农业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3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需求量大,与金融资金吸纳能力之间存在矛盾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建全。目前金融系统提供的服务方式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外,其他贷款品种都要求提供抵押担保,抵押品仅限于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而多数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都难以提供有效的足值抵押品。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风险补偿机制。现代农业是高风险低回报的产业,多年来,各级政府没有能够建立应有的风险补偿机制,农业保险险种单一、缺位,信贷资金安全性得不到明确保障。农村金融信贷环境差。有些农民、农业企业信用意识淡薄,逃避银行债务行为时有发生,加之司法支持乏力,金融债权难以落实,影响了金融支农的积极性。
4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服务机构在理念、信任方面存在着矛盾目前,60%~70%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滞后,初级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一些企业经营亏损,信贷风险较大。金融服务机构注重扶大扶强,对分散的农户经营信贷宣传、服务不够,致使有些农户小规模经营很好,而扩大再生产却寻求不到信贷资金,两者之间缺少融合机制,难以获得双赢。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积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努力推动濉溪县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2主要措施
2.1科学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经济规律,科学制定农村信贷投入规划,增强可行性和实效性。
2.2分类实施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支持途径。
2.3突破难点从解决目前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新技术示范等薄弱环节入手,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增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后劲。
2.4整体推进坚持以点带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整体推进,积极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重点工作
3.1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高效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3.2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贷投入,积极探索和完善多种担保形式的贷款产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改变依靠农村信用社等少数金融机构支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涉农中小企业的局面,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格局。
3.3建设现代种养业基地围绕蔬菜、果树、中药材、花卉、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建立良种及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提高良种普及率,促进现代种养业发展。
3.4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协会和运销大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修建各类农产品储藏设施,均衡上市时间,对接市场供求,缓解运输压力,稳定市场价格,保证农产品加工原料充足供应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3.5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以促进疏通农产品供需渠道为重点,积极支持商贸企业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物流业。开展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连锁经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和现代信息平台建设。
3.6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提升农产品质量为核心,加大对优良品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园区、规模化种养基地、农业机械化等项目的信贷支持,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由生产领域向加工和流通领域延伸。
3.7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投入,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成熟、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予以信贷支持。支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开发利用,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加大对科技含量高、资源节约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区的信贷支持力度。
3.8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加大对土地整理等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信贷投入。开展金融支持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
保障措施
1人民银行要切实强化窗口指导和金融服务职能围绕农业产业化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支农信贷政策与农村产业发展政策的配套和对接,提高信贷支农绩效。要切实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合理安排,灵活调剂,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引导调节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融通资金。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合理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引导和鼓励涉农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分析,引导民间借贷合理规范发展,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2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探索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途径积极支持粮食生产和购销,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要逐步开办农业基础建设、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开发等贷款业务,将已经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的农产品纳入信贷支持范围。
3商业银行要大力拓展支持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领域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思路,不断完善职能定位,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整合信贷资源,合理确定支农资金比例,重点支持蔬菜、果树、中药材、花卉、特色养殖等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
4农村信用合作社要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范围,逐步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机制向农村小企业延伸,加大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5保险公司要积极探索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根据农村市场实际,推出保费低廉、保障适度,适应农村龙头企业、种养业大户、运输专业户及单个农户等多种需要的保险产品。大力开展业务宣传,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引导农业保险业务有序推进,适时推行特色农产品强制保险。
6建立有效的农业金融政策扶持机制建立政策补偿机制,健全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财政金融支农风险基金,对为农业提供政策性服务的金融机构提供贴息和其他补偿,以保证政策性金融业务落实到位。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有关金融机构开展国家鼓励的低收益高风险农业贷款业务,提供利差补贴和呆帐贷款损失的弥补。建立保险补偿机制,开发农业贷款补偿保险品种,对商业性保险公司按照农业保险的业务比重给予相应的保费补贴,免交涉农保险营业税等优惠政策。建立支农激励机制,对农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金融机构,可以适当减免营业税、降低或返还所得税。建立财政资金配套机制,实现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互动,推进农、金协调共赢。
7强化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在乡镇、村广泛开展农民金融知识教育,宣讲金融知识,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普及信用知识,培育信用文化,提高诚信意识。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清收不良贷款。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时沟通金融债权信息,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加强对贷款企业信用状况和资金营运状况监测。大力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建设,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规范社会信用秩序,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8逐步建立农村担保体系针对农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特点,研究实行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办法,缓解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坚持政府主导,金融机构配合,积极创办镇级民营担保公司。引导民资广泛参与,扩大补充担保基金规模。开展农村中小企业、农户联合担保试点工作,解决农村信贷主体与信贷政策对接中存在的矛盾。
9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创新认真做好农民工的储蓄、汇兑等服务工作,推广使用农民工银行卡,为农民工返乡持卡转帐、取现提供相应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办新型农村金融业务,为农民工及农村企业生产生活、汇兑结算、金融理财等方面提供快捷优质服务。拓宽中间业务服务领域,积极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连锁经营,对辐射范围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和信息咨询服务,促使其发展壮大。
作者:郭忠武吴亚莉杨哲林单位:濉溪县农林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