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支持当代农业的调研与思索范文

金融支持当代农业的调研与思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支持当代农业的调研与思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支持当代农业的调研与思索

近年来,各金融机构着力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广泛引入各类担保、保险等融资增信手段的信贷模式,推出了诸如“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合作社+融资担保公司+保险+核心企业”等信贷模式。近三年来,全省累计发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载体的创新贷款84.26亿元,惠及合作社2474个,受益农户28.91万户,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合作化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是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信贷支持逐步提高。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加大农业科技投放作为今年信贷支农的重点,积极建立和细化符合农业科技企业需求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扩大农业科技信贷投放。省农发行重点支持了一大批种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农业科技开发资金需求;龙江银行积极创新“小科农”品牌,重点支持中小型科技农业企业和项目。截至2012年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贷款余额37.18亿元,当年累放54.92亿元,余额同比增长39.62%,高于同期涉农贷款增速14.32个百分点,信贷支持科技兴农成效显著。

金融支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省金融机构在支持现代大农业发展中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较大成效。但总体上看,我省金融机构在经营理念、管理机制、创新能力、金融服务配套体系建设等方面与现代农业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尚有较大差距。

第一,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许多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管理模式还在沿用老的信贷管理制度、办法,而不是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灵活调整,在日新月异的农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面前,这种管理模式显得尤为僵化、落后。

以农户贷款为例,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合作化经营、农村城镇化步伐等加快发展,农民贷款需求日趋多样化、大额化,传统的小额农贷思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但是受到传统信贷管理模式的条框制约,金融机构在贷款手续、额度、期限以及还款方式上没能做到根据广大农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导致银行的信贷管理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经营特点和生产周期,信贷满足率不高。

第二,符合现代化大农业需求的金融创新不足。金融机构普遍还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创新机制,许多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的主观意愿和能力有限。这就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传统金融业务长期占比过高,而对新兴农业产业、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及市场主体的创新型业务少,贷款占比很低。比如,我们对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家金融机构的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三家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户贷款占涉农贷款的87.01%。其中,三五户联保占全部农户贷款的70.14%;抵(质)押担保贷款占全部涉农贷款的三分之一,主要是房产抵押。而基于大型农机具、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仓单、预期收益权等权益抵(质)押贷款产品以及围绕订单农业的金融创新产品等的信贷投放不足全部涉农贷款的10%。另一个是金融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即同一家金融机构对不同客户推出的金融产品名称不同,本质一样,“换汤不换药”;不同金融机构对同一类客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雷同。这样的金融服务难以实现对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服务目标。

第三,农业信贷投放结构不均衡。一是地区间的不平衡——重视农业相对发达地区,忽视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二是对待不同主体间的金融服务精细化程度不平衡——重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服务,对涉农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不足。三是不同的农业发展领域的投入不平衡——我们省现代化大农业要推进“八化”,各领域都重要,不能顾此失彼。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金融机构往往对农机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等方面支持的多,而与水利化、科技化相关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信贷投入却发展缓慢,支持有限。

第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步伐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完善的农村支付体系是金融支持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载体之一,但当前我省农村支付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理念没有及时转变、非现金支付环境搭建不够等等,这些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与覆盖面。

政策建议

一是尽快更新经营理念。各金融机构应增强服务现代化大农业的主动意识、创新意识,树立在发展中防范风险的理念,从实际出发,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信贷管理模式,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金融服务。

二是加快金融创新步伐。金融机构应深入研究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创业风险投资等金融衍生产品和新型投融资组合与信贷资金相融合的多元化农业投融资模式,努力开发银行、保险、担保、证券、期货多方参与的新型融资组合模式;着力提高各类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业地区的普及,借助银行卡等载体,探索符合现代农业各产业特点的支付结算模式的创新;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社会中介组织等主体的协作,积极研究多样化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等等。

三是不断加大对现代化大农业的资金投入。各金融机构应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不断扩大对“三农”,尤其是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相关产业、项目、主体的信贷投放力度。要切实落实好县域和农村的资金用于当地发展的政策要求,不断提高农村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是大力发展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快组建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他们立足地方、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以及决策链超短的优势和更加贴近基层农民的有利条件,满足广大农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作者:李婷婷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