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策略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国家金融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国内金融服务供给量持续攀升,充分反映出这些年金融业取得的优异成绩。但是,也有不少实体部门的金融服务依然不足,最为典型的就是小微金融机构体量不足、有效供给欠缺。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发展小微金融机构,应充分意识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小微金融机构发展所暴露的问题。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发展建议。文章由此而展开论述,重点提出了多渠道扩展资金来源,增强抗风险运营能力;注意控制机构运营成本,源头上节省资金消耗;持续推进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金融机构调节利率水平的自主性;健全完善风险调控机制,增强小微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意识等新时期发展小微金融机构的改善建议,以期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增加微小型金融机构的有效供给,缩减无效供给。
关键词:微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建议
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小微金融机构
就小微金融而言,服务的对象是低收入阶层群体,往往提供的是小额金融服务,如:保险、汇款、存款等等。小微金融机构,通俗而言,是指专门向小型和微型企业或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机构。这样的机构,因缺乏持续资金注入,服务于低收入群体,只有通过创新信贷服务方式,才能维持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小微型金融机构自身应是有商业可持续性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就小微金融机构发展而言,能确保财务管理上营运收入大于成本支出,在没有捐赠补贴的基础上做到经营自负盈亏,往往就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实现这样的发展要求,基本上要经历这几个阶段:阶段一,捐赠。机构成立初期,自身资金实力不强,经营收入满足不了成本支出,往往只能靠捐赠来弥补损失;阶段二,经营自负盈亏。处于该阶段的小微金融机构,获得的经营收入尚且不能覆盖所有的成本支出;阶段三,财务自负盈亏[1]。经营上能获利,不再需要捐赠,财务收入覆盖所有的成本支出还有盈余,这样基本上就实现了机构的自主经营、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
当前我国金融业总量是巨大的,从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国内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7.68%。过去的15年时间里,2014年GDP占有比例占达8.44%[2],后期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推进,金融服务的供给量略有降低,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是较多的,充分反映这些年金融业取得的优异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不少实体部门的金融服务项目依然不足,最为典型的就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国内外的商政学各界人士也积极寻找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法,比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小微企业密集的地区,一些中小微银行积极尝试,通过信贷人员下到社区与村落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利用辛勤而紧密的调研跟踪来缓解信息不对称。在掌握了充分的信息之后,完成风险定价,这一方法俗称“人海战术”[3]。从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汇通银行等几家样本银行的财务数据上看,这些方法在很好地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同时,还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实现了共赢。目前主流的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方法,一是中、小微金融机构的“人海战术”,二是大中型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大数据授信。但后者需要以掌握丰富的大数据为前提,大部分机构难以复制,推广难度较大。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最具操作性的方法,还是适当增设中、小微金融机构,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供给中的比例,并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方法,惠及更多的实体部门。我们建议后续监管单位继续出台支持中小微金融机构的其他措施,比如根据其资本补充、流动性支持、分支开设等特点来给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以便改善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
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策略
1.多渠道扩展资金来源,增强抗风险运营能力扩展小微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是增强其运营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保障措施。为此,其一,在实际的运营管理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鼓励政策性银行、人民银行等等给予小微金融机构一定的贷款优惠,逐步扩大其资金来源,增强其运营抗风险能力[4];其二,推进协商储蓄原则,为增进小微金融机构存款吸收能力,在优惠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可协商中小企业增进储蓄存款金额,以便将更多的资金吸引到小微金融机构。同时,要在利息收入上给予这类客户一定的费用弥补;其三,吸引闲散社会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小微金融机构。政府文件中已明确指出:引导民间资本注入金融领域的鼓励要求。为此,在小微金融机构参股民营资本,从当前的政策形势来看有着现实的可行性,基本上实现了民营资本和政府的“双赢”局面;其四,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大银行参股小银行,一旦有大银行的加入,小银行无论是保持资金持有量,还是在抵御经营风险方面,都将有“实足”的底气。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小银行的公信力,对吸引存款大有裨益。
2.注意控制机构运营成本,源头上节省资金消耗小微金融机构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过程,今后想在激烈的市场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小微金融机构就应该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努力从降风险、控成本、完善财务等多方面入手,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对此,为避免弱化成本管理、将成本控制流于形式,避免经营过程中造成的浪费,削弱机构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注意控制机构运营成本管理,应注意从这几方面探索实践。其一,注意技术创新,降低营运风险。创新债权发行方式,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健全内部审计体系,本着优化成本支出的初衷,依据设立专门的企业内部审计负责小组,对运营成本的合理性创设方略,提升小微金融机构成本管理的成效性;其二,健全内部运营成本管控机制。通过规范性规章制度的落成,规范运营资金的消耗性支出,实现现有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同时,注意资金流向的监督管控,树立正确的信贷经营理念,全面分析掌控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不能把贷款收回寄托在担保人上。精准分析企业担保圈潜在的风险特质,做到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总之,做到信贷安全最大化,将信贷资金支出风险控制到最低,往往是小微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的第一步。
3.持续推进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金融机构调节利率水平的自主性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最终将是把利率的决策主导权交付给一线的金融机构,这样金融机构能根据市场动向、资金持有情况等等,准备判断自主调整利率水平。推进金融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有助于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制,将确保后进入金融市场的小微金融机构能利用灵活的利率争取客户,能真正反映金融市场的供需关系,降低小微金融机构经营的系统性风险。4.健全完善风险调控机制,增强小微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意识健全完善与小微金融机构管理匹配的信贷管理机制,准确地掌控影响信贷风险的各项因素,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可控。做好贷前审查工作,了解客户借款的真实意图,禁止盲目抢贷占领市场。灵活信贷支付方式,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在受托支付和自主支付间灵活选择,营造便捷的资金信贷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加强贷后跟踪管控,加强对现金流的监控,掌握资金的真实流向。
四、结束语
在最近一次的“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学习中,第一次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金融业总量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同样存在不少实体部门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最明显的是,小微金融机构体量不足、有效供给欠缺。今后增强微小型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能力,确保经营上能获利,财务收入覆盖所有的成本支出还有盈余,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改进,最根本的还是增进小微金融机构存款吸收能力,积极吸引闲散社会资金,增加其资金持有量,增强小微金融机构抗运营风险能力。同时,还应注意增强小微金融机构成本控制意识,健全完善风险调控机制,增强小微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意识,从降风险、控成本、完善财务等多方面提升机构经营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陆岷峰,汪祖刚.数字小微金融的优越性与发展策略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1):5-12.
[2]陆岷峰,徐博欢.“逆全球化”影响下人民币国际化不确定因素与成长之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76-84.
[3]陆岷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如何钳进金融科技[J].金融经济,2019,(1):32-33.
[4]刘家萱.国外小微金融投融资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商论,2018,(34):119.
作者:胡远祺 单位:重庆三峡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