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支持农业科技路径探析范文

金融支持农业科技路径探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路径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支持农业科技路径探析

[摘要]科技创新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然而,科技创新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特别是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客观必然。北京具有天然的科技资源优势。金融支持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是进一步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本文在分析了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技发展中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路径。在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化发展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农业发展

提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富不富,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019年5月一行两会联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尤其是在农业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的今天,农业对金融创新的需求不断增加。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是科学技术资本化的过程,能够更快推动生产力发展(徐旭初和颜廷峰,2011[1];李子彪等,2017[2])。把科技和金融的结合理论与实践拓展到农业农村领域,就形成农业科技金融理论。狭义的金融创新一般是指金融金融工具的创新,广泛的金融创新概念是指金融体制、金融监管以及金融市场方面的创新(李媛媛和金浩,2016[3])。本部分尝试在探索北京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和农村金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农村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

一、北京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北京具有天然的科技资源优势,这一优势也渗透到农业领域。目前,科技与北京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北京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基本建成,高端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在北京广泛兴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年均总产值以30%~40%的速度递增,北京农业进入高层次发展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环境价值显著提高。

(一)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一般是指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所取得的新理论、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产品、新软件等成果,具有地域性、周期性、社会公益性、综合性、易扩散性、转化过程复杂性等特点(张鸿等,2011[4])。以下分别从生态农业、科技成果、科技创新团队创新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在生态农业方面,全国累计推广相关农业智能装备1万余套,应用覆盖面积超过6400万亩,增收节支20多亿元。推动亩均化肥施用量降低30%,实现生物农药用量达25%,开展农资安全投入品套餐服务与示范,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1.2万亩,辐射面积21万亩;搭建生物燃气智能控制、生物质物料调配和京津冀生物燃气产业带技术创新服务三大生物燃气研发与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生物燃气生产利用关键技术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了核心技术高效化。创新推广五大商业模式,通过科技示范替代燃煤4.28万吨,减排一氧化碳214.31万吨,带动9000余农户使用清洁能源。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35%,土地产出率年均增长5.06%,肥施用量减少2.11公斤/亩。在农业科技成果方面,截至2018年末,北京共获得省部级奖项43项,其中5项成果获得农业部丰收一等奖,8项成果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一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截至目前,北京市登记在国家科技成果网的农业科技成果数量为1308,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在100家单位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农学院,成果数量分别是184项、137项和50项。在科技创新团队创新方面,近十年来,依托创新团队等共开展试验研究2400余项,示范推广新品种280余个、新技术720余项、新产品33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50亿元①。

(二)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长农业科技投入主要包括农业科研及推广的经费以及人员投入。若以农林副渔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相关指标来表示北京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情况(王磊等,2016[5]),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9~2017年,北京市农林副渔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数,项目(课题)人员,项目(课题)经费内部支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57.28%、11.27%、52.93%。

(三)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北京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居于前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北京已基本实现光纤网络“村村通”,宽带网络和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已覆盖全部行政村(郭美荣等,2017[6])。农村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70%、移动电话普及率90%以上。截至2017年,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44部、家用计算机74台,家用计算机入网率65%①。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了都市型现代农业211信息平台,成为北京市各级涉农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综合管理的重要工具,这是我国第一个面向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了“北京12316三农服务热线”“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农村科技服务港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等信息传播平台,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建立了北京农村商网、北京农村旅游网等线上农村商务信息与交易平台,“互联网+农业”发展,搭建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创新平台。在农业生产智能化方面,北京市加强农业智能装备研发,大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智能设施设备等在农业生产环节的集成应用,在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农机作业、环境监测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农业智能装备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推动农业物联网和智能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有效提高农业节水节地、控温控湿水平,实现播种、灌溉、施肥等作业精准化,形成了覆盖大田、设施、畜禽、水产全行业的物联网示范集群。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智慧乡村、智慧农园等项目建设,目前全市633个农业园区实现了数字化管理,覆盖农业设施面积30万亩,安装环境传感器、摄像头3000余个。

二、北京市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农业科研投入增加,农业科技创新对融资需求增加。无论是出于政治动机还是利益驱使,金融服务三农的意愿还是很强的,但是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第一,农村金融机构力量比较薄弱。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终端网点太少,服务农业的力量比较薄弱。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业经营主体的资质、农村信用环境和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决定的。传统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短板,在北京地区都存在,比如信息不对称、缺乏抵押物、缺失农村担保机构、农村信用环境差等。除了这些,北京农村金融和周围地区比较,发展相对落后,北京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只占到河北的百分之十几,从业人数不到河北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数的百分之二十,资产总额、法人机构数均不及河北省数量。第二,农村金融产品有待创新。传统金融主要是基于“实物资产”的抵质押为主,但是农业经营主体存在很多的问题,不能满足信贷投放的要求。一是资产规模一般小,经营实力比较弱,抗风险能力亟待提升,因此,很难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二是农业经营主体抵质押物比较缺乏,从传统的信用风险审核来看,完全不能满足信贷要求。农业经营主体手中固定资产较少,资产多以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宅基地等为主,目前还不能纳入合格抵押品的范围。第三,农村信用建设滞后,民间金融发达。民间金融是相较于传统正规金融而言的,游离于政府的正规监管之外,所使用的监管工具也是非标准化的金融工具,形式一般有民间借贷、钱庄和典当行等形式。民间金融一般由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出来,由于其信息沟通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存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关于民间金融的发展一直颇受争议,在法律层面也一直没有完全给其定性。另外,由于缺乏监管,大量资金在利润驱使下,脱离正规金融机构转移到非正规金融市场,引起信贷资金“脱媒”现象,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成本。

三、北京市农业科学发展的路径探讨

北京农业的发展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下一步,用科技创新继续提升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是关键。而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通过农村金融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可以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产出高效、环境友好农业的投资力度,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破资源能源环境制约,转变其发展方式。北京金融支持农业科技的路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政府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第一,加强政府的作用。在农村金融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中,政府仍然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因为农村金融发展中天然弱质性以及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天然公益性,还因为农村金融创新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还属于比较新的领域,需要政府去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落实相关政策支持体系等。第二,加强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农业基础性的研究和应用性的研究都离不开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仅仅依靠市场,很难使创新达到社会需求水平。纵观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农业科研投入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也仍然是政府。所以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于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农业科技企业或者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可以通过贴息、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第一,要完善担保体制。要让农业经营主体有股东可依靠,有资质获取资金。一是从政府的层面来看,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在农业经营主体出现经营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支持,为农业科技的占奠定基础。二是,从金融机构层面上来看,要完善融资担保机制,有了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就能为破解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难提供支持。三是,从市场角度来看,要发展农业保险,这也是解决农业资金问题最根本、最持久、最有效的办法。第二,建立多层次投资主体。要鼓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金融投资主体参与农业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是要鼓励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主体参与农业领域的投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投资主体结构。二是,扩展融资渠道,在传统信贷渠道外,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等的优势,丰富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渠道。三是,要完善监管,实现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相统一,对不同的机构分类监管,避免出现监管漏洞和监管盲区。

(三)建设相配套的农业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是连接科技创新和金融的通道和桥梁,在农业科技金融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动建立科技金融机构方面,一是要降低中介机构准入门槛,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二是要提高机构审批效率,加快审批,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流程和审批事项。三是,做好机构定位,明确科技金融中介的功能,充分发挥桥梁和通道作用。四是加强机构监管,降低门槛和提高效率不意味着放松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要严格把关,防止出现各类风险事件,避免出现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另外,要培养科技金融中介人才。当前我国科技金融中介人才缺乏,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面临巨大的缺口。这方面,一是国家要打破专业分割和限制,设置交叉学科,加强专业培养。二是要加强人才的在培养工作,让懂科技的人接触和学习基本的金融知识,而懂金融的人了解科技的基础知识,实现跨界培养。三是加强科技与金融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四、结语

在北京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上,本文从加强政府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相配套的农业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综合来看,这几种农村金融发展形式也并没有严格区分,很多金融形式的创新甚至有交叉。当然,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并不是简单提供信贷资金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拓展农村金融的融资渠道,重视股权、债券等金融市场、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融资渠道,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获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为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旭初,颜廷峰.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J].财贸研究,2011,22(1):155-155.

[2]李子彪,梁博,李林琼.河北省科技金融超市运行发展研究[J].科研管理,2017,38(S1):46-52.

[3]李媛媛,金浩.金融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6(9):31-37.

[4]张鸿,刘宗敏,郑林用,彭建华,任光俊.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01):58-62+120.

[5]王磊,乔洪民,张楠,杨培,赵海燕.北京农业科技发展特点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6,(06):47-51.

[6]郭美荣,李瑾,冯献.基于“互联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软科学,2017,(09):10-17.

作者:白艳娟 卜振兴 单位:北京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