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风险与微型金融发展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理论框架
有融资需求的农户、微型金融机构和微型金融机构资金原始提供者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经济领域,风险中性是这些主体的特性。有融资需求的农户是农业生产者。农户有资金缺口时进行资金筹集,选择从国有商业银行或微型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融通。假设国有商业银行和微型金融机构是完全竞争的角色。为了简化,假定农户仅做一种方式融资。
(一)微型金融与农户融资行为理论关系分析微型金融的历史使命是以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者尤其是农村农户以及微型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贷款、储蓄、保险和租赁等,涵盖了金融服务的全部范围。在我国,微型金融目前主要以小额信贷的形式存在着,其服务范围目前正逐渐扩大。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也有了飞速的变化,依靠各种渠道投资设立的非政府金融机构,一些带有集体性质的组织机构,甚至还有一些非正式的类似于被授权的中介机构一样的金融机构,都是提供微型金融服务的主体。微型金融服务的对象一般是那些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的低收入人群,不过这些群体必须拥有相对较好的偿付能力。农户融资需求源于收入不能维持家庭消费和其他支出的需要。农户本身的偿还能力、生产规模、家庭成员的结构、和所处地域环境的不同,农户融资有通过非农就业(如外出打工)收入获得家庭经营之外的报酬,达到收支平衡,即内源融资;当工资性收入仍不能满足农户资金需求时,农户就只有选择信贷支持方式获取资金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借款,即外源融资。农户融资主要渠道有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种。正规金融包括国民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农村信用社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主要包括亲戚朋友之间的个人借贷等民间借贷形式。外源融资的次序表现为优先考虑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但正规金融机构要求贷款的强抵押、强担保,很多农户达不到贷款条件,这些农户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
(二)农业生产的融资过程农业生产融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生产资料(如种子、种苗、地膜等)购买前,为补充资金缺口额的融资期。农户与微型金融机构约定利息的支付额和支付期及担保。微型金融机构或资金提供者是否愿意借款。若农户从微型金融机构融资,第二阶段农产品收获期,微型金融机构则有权力对农户收获的农产品进行处置。第三阶段为来年农业生产资料的准备期,农户支付上一年度贷款利息和本金或给资金提供者支付利息和本金。假设,农户在第一阶段投入自有资金α<λ,资金缺口为λ-α,标准化为1,需要从国有商业银行筹得。第二阶段,农户的农产品是否获得收获具有很大的风险,即农户的农产品收益为R是随机的。如果农产品收获较好,农户付息还贷;如果农户受灾或农产品价格很低,则农户亏损。第三阶段,如果农业保险给予补贴和赔偿或国家政策给予一定的扶持和担保,农户可以获得私人收益α<β≤1,但是这部分收益不能向外部转移。农户选择国有商业银行融资,第二阶段,机构有权对农产品处置,获得农产品的处置收益为γ<1,农户等同于血本无归。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在第三阶段仍然选择给农户提供贷款,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农户来年收获状况较好,归还所有贷款,实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作用。农户选择微型金融机构,在第二阶段,如果农户没有收获或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若处置农户的农产品将在执行上会存在很多障碍,故要么债权人收不回借款,选择不再给农户借款;要么债权人继续给农户借款,则利息会更高,农户来年收获,债权人收回全部借款和利息。
(三)农户融资投向风险与三农政策环境1.农户融资投向风险农户融资投向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农业生产风险和农产品价格风险(或市场风险)。农业生产风险是指与农户所选择种植农作物品种有关的风险,即农户选择的农业生产能否满足需求者的要求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自然气候、旱涝灾害等的不确定性;后者是指农户生产的产品是否供大于求的不确定性。农业生产风险多方面受农户对农作物的选择及对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对于选择常规农作物,农户融资投向的成功更加取决于对农作物生产种植的规模的选择及对需求者的需求把握,风险较小。对于选择非常规农作物或农产品,农户防范风险的难度更大,不确定性更大,规模的把握、市场上量的认知无历史数据参考,对需求者的需求不了解,则农户融资投向的风险较高。假设存在两种选择———低风险的选择A和高风险的选择B。A在第二阶段一定是获得收益,B在第二阶段无获利或微小获利。在第二阶段,A和B由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则两个选择是否获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选择A有Pa的可能性获益,收益ηa>λ;而B获得高额收益ηb>ηa的可能性为Pb。这两类选择如果失败了,都是亏本的。假设σ代表农业生产风险,σ表示选择项B的概率大小。σ越高则选择项B的成功越需要依靠对市场上较冒险的尝试认知、非常规作物风险防范的措施、作物技术支持等,农户对非常规作物认知、作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明显突出,农户融资投向的成功概率就低,但高风险有可能带来高收益。2.三农政策环境农户有着“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区别。能力强的农户融资投向其收益与风险如上所述。令C表示三农政策环境状况,体现农户中“能力强”、融资投向好的比例。三农政策环境反应了金融体系中支持三农发展的规定、信用建设及对农户融资投向的引导和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完善状况,良好的三农政策环境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约束农户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对完善农户增收创富的环境提供保障,农户中存在更多能力强的进行好的融资投向选择。为了研究将农户总数标准化为1,只对能力强的农户的融资进行分析。(四)信息要素融资的第一阶段,农业生产风险和三农政策环境不存在信息不公开现象,农户融资所涉及的主体都最大可能的确定σ和C的大小,但是资金提供者对农户融资的具体投向不了解。一个普遍的现象,农户融资所有涉及方无论是能力强还是能力弱者,在第一阶段对农户具体投向的标的是A还是B,所能确定的是概率分布为σ。第二阶段,农业生产收获农户获得收益,则确定为低风险的A,反之就是B选择。低风险的农户融资投向一般为规模小、人工投入多的经济作物(如蔬菜大棚等)或者为多年技术管理风险防控成熟的作物,农户融资的投向在农业经济市场中是存在的,农产品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收益,风险可以防范,资金的提供者也容易对农户进行监督;在生产技术和市场难把握的高风险农户融资投向中,农户通常较难在短期内对投向标的获益状况进行确定,同时,资金提供者在对农户获益的把控和识别上也无经验和借鉴。
二、国有商业银行融资和微型金融机构融资可得性分析
根据文中的理论分析,探讨农业生产风险和三农政策环境如何影响农户能否从国有商业银行或微型金融机构获得融资。仍假设国有商业银行与微型金融机构是处于完全竞争的角色,假设不存在无风险利率,所有的投资收益都为风险收益。下面对国有商业银行融资、微型金融机构融资进行探讨,进而将两者比较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融资存在资金缺口的农户向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借款,银行是一个“经济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放贷之前会权衡分析收益和风险的状况。风险均衡的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放贷期望收益会高于收益的平均水平1时,国有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农户农业生产融资的第二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户的农产品不会去处置,在此阶段对该项放款可以确定为A,但银行对农户来年的融资投向及风险的状况无法确认。推论1:银行一定会选择继续给融资投向A的农户放款。农户融资投向A,是技术成熟、风险的不确定性小,同时农户在第一、二阶段的能力和水平银行可判断;如果银行选择不给该农户贷款,则只能确认当前的收益,来年放款的对象银行还要花费成本和时间去考察农户的能力及农户的具体投向作物的风险性,在次年的净收益就会因成本的增加而减少。银行确定农户融资投向A且选择来年即第三阶段继续放款,则在次年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收益中在同样条件下确定性地获得S>1。国有商业银行不会拒绝农户继续借款的要求。第三阶段,银行对次年农户融资投向的选择无法辨识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作物还是高风险无收益的坏选择,为确保放款的回收,银行对来年未投向A的农户拒绝继续放款。对于高风险损失大的投向,农户没有机会获得私人收益,投入的自由资金也无法收回。在第一阶段投向将不会获得资金,市场中只能存在“能力强”农户且是好的融资投向。能力强的农户且投向A,会选择国有商业银行融资,国有商业银行放贷的规范性和谨慎制度,使得高风险低收益或无收益的农业投向能够被隔离,也就意味着对于能力强投向风险低的农户借款,国有商业银行所要求的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补偿会降低。无论能力强或能力弱的农户改变了融资投向,意味着项目获益的因素发生变化,是否获益有很大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则都会拒绝继续放贷。农户选择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期望的收益目标:农户不仅有条件按时付息还本而且达到预期的收益水平。约束条件的说明:第二个条件,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不是投向A的农户,在次年将拒绝放贷,国有商业银行的潜在收益M一定不小于高风险投向的期望收益PaS。如前文所述,农户采用从国有商业银行筹集,高风险低收益或无收益的农业投向无法在市场中存在,能力强投向风险低的农户就可以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好客户”,他们还可享受少支付或不支付借款成本中额外的风险补偿。选择国有商业银行筹资,农户在融资投向确受到限制,即不能选择高风险有可能带来高收益的项目,会使其面临失去获得高收益项目的机会,导致农户的机会损失s[E(ha)-PaS](即高风险可能带来的高收益)。第一条件是国有商业银行给农户放贷的前提条件,σM+(1-σ)PaS是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在第一阶段的预期收益,其中M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潜在收益,(1-σ)PaS是在第二阶段选择A,成功后如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总额。根据我们的假设条件,则农户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借款的前提为。推论2表示当农业投向生产风险较低时,农户可以进行银行筹资。当融资投向的生产风险变大时,国有商业银行放贷的利率水平会逐渐提高来取得因多承担风险获得补偿。国有商业银行放贷的规范性和谨慎制度,使得高风险低收益或无收益的农业投向能够被隔离,好的农户融资投向其融资成本因三农政策环境不理想而产生的溢出利息可以通过选择国有商业银行借款而减少。当农户融资投向的农业生产风险随着技术、经验和市场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增大,且风险防范措施缺失,就构成国有商业银行确认的无法辨识是坏项目还是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特性,国有商业银行会选择拒绝继续放贷,农户选择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是不可行的。
(二)微型金融机构融资农户选择从微型金融机构融资并可获得高收益。附加条件是微型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前提条件,其中σl[sE(hb)+(1-s)E(ha)是微型金融机构在第一阶段预期的获益。l表示农户从微型金融机构筹到贷款利息(含有较高风险补偿金)占到农户总资金的比例。农户融资投向有选择A或B的自由。因此,推论3给出了农户从微型金融机构融到资金的前提条件。推论3说明良好的三农政策环境是农村金融市场得以发展的必要支撑。当三农政策环境不足以打消相关主体的顾虑时c<C,微型金融机构由于本身存在的使命和特征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则不会或较少的介入农户投向于农业生产的借贷。只有三农政策环境达到微型金融机构的预期水平c<C,农户才有可能从微型金融机构筹到钱。三农政策环境越不够理想,农户需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筹到钱,农业风险的天然性、政策的不完善会使农户付出额外的贷款成本。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对农户放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三农政策环境的好坏,但是微型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和高额利润目标的驱使会对高风险高收益的农业投向予以放贷,农户的融资在此种情况下更容易可得。分析说明,当农户投资投向选择B时,尤其B的风险水平较高时,农户只能选择从微型金融机构筹到资金。
(三)国有商业银行融资与微型金融机构融资比较经过对比国有商业银行融资和微型金融机构融资的可行条件,在三农政策环境不理想的状况下,国有商业银行能够利用自身体制、制度规章的完善可以有效克服其缺陷,农业融资投向的生产风险的增大时国有商业银行放贷的可行性会减弱。微型金融机构放贷较显著的依赖于三农政策环境的好坏,但政策的扶持和自身机构利润目标最大化的特征对农户投向生产风险的有较大的容忍度。得出以下结论。X4={(σ,c)|σ〉s^,c〈C}表示农业生产风险较高、三农政策环境较差的情况,此时国有商业银行融资因为农业生产的高风险降低了可得性,同时如果三农政策环境不足以吸引微型金融机构,则该种融资也行不通。农业生产、国家农业政策环境处于该状况,实现农户融资的需求、发挥金融服务三农的作用,必须从宏观层面完善政策环境,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提高降低农业产业风险的水平。国家保持原有的三农政策环境,而农业产业风险能够有效降低,则农户可以从国有商业银行筹得资金。防范农业风险水平不能有效改变,而国家积极改善了三农政策环境,则农户可以从微型金融机构筹得资金。防范农业风险水平提高了,同时国家积极改善了三农政策环境,则农户在资金短缺时可以选择国有商业银行或微型金融机构筹资。
三、农户融资投向与微型金融的协调发展
文章下文考察农业生产风险和三农政策环境对农户融资投向与微型金融的协调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生产风险的影响当三农政策环境不理想时(c〈C),好的农户融资投向希望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放贷的规范性和谨慎制度,使其与高风险低收益或无收益的农业投向有所区分,可享受少支付或不支付借款成本中额外的违约风险补偿。农户融资投向不确定因素增加风险加大,国有商业银行降低给农户放款的意向。当三农政策环境得到改善时(C>珔C),微型金融机构能够运用逐渐改善的信用体系、公开信息、政策支持等提高保护自身权益的水平,良好的三农政策环境是微型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的有利支撑。当农户融资投向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大时,农户更加偏好与微型金融机构融资。
(二)三农政策环境的影响金融体系中支持三农发展的文件、信用建设及对农户融资投向的引导和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完善状况不能够使微型金融机构冒险时,则低风险的农户融资投向σ〈,在国有商业银行发挥放贷的规范性和谨慎制度的作用下,可以少支付信息费用,贷款成本减少,农户贷款的需求就会增加。随着三农政策环境改善,微型金融机构的加入,农户期望获得更高收益,选择高风险有可能带来高收益的投向,会增加对微型金融机构融资的需求。当农户的能力都在不断提高,期望获得更高收益的期望增强时,高风险有可能带来高收益的投向会使国有商业银行放弃继续给农户放款,微型金融机构资金供给对农户的农业投向非常重要,要达到农户融资投向与微型金融的协调发展,三农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是其必不可少的前提。五、结论与政策建议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在我国处于重要的地位,帮助农民增收创富也是国家不断努力实现的方向。农业产业的风险始终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缺口问题困扰着农户。根据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他们的融资渠道无非是国有商业银行、微型金融机构和民间非正规渠道。农户融资后的农业投向,决定了农业生产的部分风险大小,也影响着他们各种融资方式的可得性。不同的三农政策环境显著影响着农户的融资可实现性的大小,微型金融机构和农户融资投向能否协调发展对未来农村金融市场、对中国农业经济的生态增长,广大农民安居乐业是非常重要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与农户融资的需求发展相一致。本文结论及建议如下:第一,国有商业银行的农村金融供给适宜于中国农民脱贫阶段的需求。风险可控、农业生产技术成熟、收益较稳健的农业投向符合农村劳动力较多而资金短缺的情况,在农业生产领域是处于优势地位。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特点和在金融领域的地位与角色决定了在风险可控、农业生产技术成熟、收益较稳健的农业投向上的放贷具有突出的优势。在农业生产的创新和突破中,能力强、敢尝试的农户在高风险的农业投向中是最具潜力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的放贷规定,在规避贷款风险时,将该部分农户的融资需求也挡在了门外。优化我国的三农政策环境,积极支持微型金融发展,更加有利于农业的创新发展。第二,微型金融机构在农业创新、农户脱贫致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敢于创新和突破的农户越来越多,他们不满足于稳扎稳打农业投向,慢慢转向了带有技术挑战、能力挑战的投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的放贷模式不转变,则农户对微型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将不断增多。充分利用本土化资源微型金融机构需结合其比较优势,对目标客户进行细分,以需求为导向,设计高利差及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体现出差异化竞争,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发产品并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微型金融相对正规金融有“软信息”生产成本低、融资效率高等优势,发放“关系型贷款”有助于发挥其比较优势。微型金融需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体系,立足长远,追求适当的收益率,主动提升规范化经营意识。在金融服务中,推广信用文化,在自身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对投资者和借款人的宣传,营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第三,有效展现微型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内部投向的发展的资金流的功能,需要三农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相比较国有商业银行的放贷保障,微型金融机构的放贷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微型金融机构面临着高坏账的风险。国家三农政策环境改善之前,微型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融资方面缺少必需的激励条件,因此,他们会很慎重的介入该领域,好的农户融资投向,在具有很大风险的时候很难得到外界资金的支持,就无法发展。完善三农政策支持环境,可以使农业领域的创新项目得到发展的机会,同时微型金融机构也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农村微型金融的良性发展。完善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增强各微型金融的规范化经营意识,加大行业协会及评级机构等的社会化监督力度;更需要监管方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的建设。在提升监管效率方面,监管层可借鉴国外的分级持牌银行监管模式,对行业实施差异化监管,使微型金融真正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①。
作者:孙志红 单位:石河子大学兵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