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范文

金融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南京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银行业占据主导地位,金融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金融业内部各行业看,银行业对金融业运行起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2012年银行业增加值比重基本保持在80%以上。与此同时,南京市基本形成了以银行信贷市场为主导,证券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等协调发展的格局。货币信贷市场保持快速扩张,截至2012年末,银行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6540.4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3079.32亿元,人民币存贷款总额在副省级城市中均位居第五位。资本市场融资活跃,全市共有上市公司63家,其中2012年新增上市公司5家;期货公司5家,市场交易额6.7万亿元。保险市场大幅增长,2012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235.74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4.2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51.47亿元,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67.79亿元,保险机构数量和保费收入稳居全省第一,保险深度达到3.3%,保险密度达2889元/人。

(二)金融业对外开放成效显著,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较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金融业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总部经济中,目前南京有韩国LIG财产保险公司和菲律宾首都银行两家外资金融机构中国地区总部落户;外资银行中,有6家外资银行分行及2家外资银行代表处进驻南京;外资保险公司目前已达25家。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不断扩大,南京银行已成功上市,正呈现在全国布局的扩张态势;南京证券成功托管西北证券、并购金龙期货,逐步形成多元发展和新盈利模式;紫金控股设立,成为地方金融资源整合与拓展的重要平台;南京信托重组复牌,进一步提升投融资能力;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完成并正式开业。

二、南京金融业横向对比的实证分析

虽然南京金融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服务水平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但金融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与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客观分析南京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选择了2012年GDP总量在7000亿元以上及金融业发展较快的城市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南京金融业存在的不足与差距。

(一)采用模型及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别选取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广州市、深圳市、杭州市、成都市、武汉市、青岛市、苏州市、无锡市及南京市12个城市GDP、金融业增加值等13项指标。数据均来自于各市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

(二)模型的建立过程本文使用统计软件SPSS建立模型,选用下表GDP、金融业增加值等13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和因子分析。通过计算这13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发现大部分指标的相关系数在0.3以上,表示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运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这一功能,一共提取了三个公共因子,这三个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4.6%,说明这三个公共因子对原指标的信息综合概括的非常好,根据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分配权重,因子一的权重为:0.7314,因子二的权重为:0.1783,因子三的权重为:0.0903,在计算各城市的因子综合得分时会用到三个因子的权重。为使提取的因子代表性明显,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基本反映了GDP、金融业增加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保费收入、常住人口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情况,可以作为影响金融业发展的“总量因子”;第二个因子基本反映了出口总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作为影响金融业发展的“收入因子”;第三个因子基本反映了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可以作为影响金融业发展的“投资因子”。

根据回归算法计算出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根据这个因子得分矩阵可以得到下面的因子得分函数:通过上表各城市的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对比发现,南京市的三个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均低于平均得分,其中“总量因子”排在第8位,“收入因子”排在第7位,“投资因子”排在第9位,综合得分排在第9位,说明南京金融业同发达城市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总量因子”的得分排名在第8位,而“总量因子”对金融业的发展影响程度最大。从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对比可知,南京市金融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金融业竞争力不强。南京作为江苏省金融中心城市地位正在逐渐削弱,其不仅要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直面冲击,也要面对来自长江三角洲北翼及省内先进市的挑战。2012年在12个对比城市中,金融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的城市有2个,北京以2592.50亿元领先于上海,位居龙头地位,上海以2450.36亿元位居第二;金融业增加值在1000-2000亿元之间的城市只有1个,深圳以1819.19亿元,位居第三;金融业增加值在800-1000亿元之间的城市有4个,按总量由高至低排序为:天津959.03亿元、广州955.30亿元、杭州820.04亿元、苏州819.57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在700-800亿元之间的城市有2个,成都以740.59亿元高出南京78.73亿元。

南京金融业增加值位居上述8个城市之后,仅分别高出武汉191.75亿元、无锡297.72亿元及青岛330.36亿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金融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南京金融法人单位偏少,目前只有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及菲律宾首都银行三家法人银行机构,其余都是分支机构;另外传统金融机构集聚程度较高,金融工具种类仍然偏少,品种体系还不够完善,竞争过于同质化;新兴金融业态发展较为滞后,新型机构均处于成长初期,体系化、产业化仍需相对较长的培育过程。三是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健全。目前南京市金融业从业人员以银行业从业人员为主,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理财等门类人才占比不高,制约南京金融交易市场建设和金融产品创新。

三、南京金融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对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将是南京市经济进入又快又好发展的上升期,产业、科技、人才和基础设施优势进一步发挥,必将为金融业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和旺盛的资金需求,促进其金融业加快发展。过去五年积蓄的能量将继续释放,推动金融改革创新的基础更加牢固,今后五年是全市金融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必须正视全市金融业发展中还存在的薄弱环节,南京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打破传统体制机制的约束,以加快发展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手段,抢抓新的战略机遇期,增强南京加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新一轮科学发展中探索一条符合南京金融业转型升级之路,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注重做优做强法人金融机构,培育壮大金融龙头企业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金融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着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法人金融机构增资扩股、上市融资,培育壮大一批综合竞争优势明显的金融龙头企业。引进或组建法人保险公司、村镇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扩大金融开放与合作,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基本形成国内外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共同发展,要素齐备、功能完善、层次多样的金融组织体系。

(二)注重培育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力积极推动信贷保持较快增长,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改善资金供给,盘活存量资金,实现年均存贷款增幅、增量持续较快增长。推动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调整,加强体制创新、机构创新和产品创新,通过信贷投放、保险保障和直接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基本形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具有多种融资平台、具备多种金融交易工具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强金融业对经济的渗透力和支撑力。

(三)注重推进金融要素集聚,倾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进一步聚焦河西新城金融集聚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和各类准金融机构进入河西金融集聚区,不断强化河西金融集聚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快构建新的区域金融服务网络。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的激励机制,搭建金融人才服务平台,着重加大对金融高端人才、金融急需人才的吸引聚集力度。立足南京、服务全省、依托都市圈、着力构建区域内投融资中心、金融运营管理中心、金融中介服务中心、金融服务外包中心,把南京逐步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的聚合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泛长三角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

(四)注重构筑多层次融资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全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大力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推进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股权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建立相应中小企业融资网络服务平台。通过集合银行、担保、融资租赁、风险投资、产权交易、小额贷款等金融机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

作者:张诒强史明查莉华单位:南京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