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从经济学分析消费金融发展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消费金融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及必然性。消费者不断优化消费路径,不断追求消费效用最大化,尤其在消费价值较高的商品时,这种追求自发的产生了对消费金融的需求。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有着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1)消费金融丰富了信贷结构消费金融贷款覆盖面比较广,虽然也有着额度小,操作成本高,发放分散等缺点,但它毫无疑问为信贷结构带来了新的方式。随着个人信用贷款的不断完善,消费金融贷款可以降低我国的信贷风险,优化金融信贷的资产结构。此外,消费金融的贷款者也可以成为金融机构贷款的新客户,方便金融机构发展新的产品和新的业务。
(2)消费金融对供需的动态匹配起到了平衡作用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随着资本不断集中,生产的日益扩大,经常会出现生产过剩的情况。由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可知,此时如果需求不相应的扩大,产品将会堆积库存,社会产品不能顺利再生产,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发展消费金融,不断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实现供需平衡。
(3)消费金融可以平衡消费者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水平通过劳动经济学中对劳动者的分析可知,劳动者在年少和年老时消费需求较大,而年少和年老两个阶段的劳动生产水平却较低。发展消费金融,可以使未来收入比较稳定的年轻人预先消费一部分收入。通过控制这部分收入的比例,使得当前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又不会特别影响未来生活水平。对于消费者的整个生命周期而已,消费金融的出现,无疑平衡了消费者各个时期的消费水平,保证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4)消费金融可以促进消费者的全面发展消费金融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而消费能力不仅仅是指对物质的购买力,更包括了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的知识、才能而进行的物质消费。消费金融的发展,使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不断提升,消费也越来越科学、文明和智能。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升,促使人作为劳动者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对社会的贡献能力也不断增加,最终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金融发展策略分析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消费金融已经发展一百多年的历史来说,我国的消费金融才刚刚起步。同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国情。例如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差异较大,那么他们面临的消费金融困境也不相同,因此结合我国经济现状,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下分析消费金融发展的策略就变得十分有意义。本文认为发展我国的消费金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要想发展消费金融,最根本、最迫切的就是要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改革分配制度等有效手段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政府可以对企业的发展不断扶持,减少税收。最后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应该逐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居民敢于消费,大胆消费,在消费时不必瞻前顾后。此外,还要注重消费金融贷款制度的创新,使居民可以提前消费,全面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2)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政府需要不断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为消费者尽可能的避免消费金融带来的风险。目前我国在消费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存在许多空白点,这需要在金融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提升,不断提高金融消费的透明度和保证度。同时也要培养居民的现代消费观点,促进居民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形成居民消费和还贷的良性循环。
(3)设计更加合理的消费金融制度我国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这些年都得到了大力发展,但也使得我国消费金融体系层次略微单一。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还应该扶持消费金融公司、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以此构成我国消费金融的多层次体系。其次,要使消费金融不断发展,应当注重对消费金融体制的创新,不断开发新型消费金融产品。毕竟我国人口众多,人员构成复杂、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居民收入不均等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单一的消费金融产品很难满足不同消费水平人员的需求。最后,劳动经济学告诉我们,劳动者和消费者也包含了广大农村居民,我国农村居民人口众多,因此在设计消费金融制度的时候也不应忽视农村消费者的金融消费发展,要合理的配置消费金融资源,使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现代金融的益处。金融机构也要不断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创新,根据我国消费者的实际情况,不断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消费金融产品。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劳动经济学与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结合分析,论证了消费金融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消费金融完善了我国的金融结构,可以平衡我国经济市场的供需,可以平衡劳动者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同时,本文在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为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策略,使我国的消费金融环境更良好、制度更完善。在今后工作中,笔者将会对这些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实践。
作者:陈佳嫣单位: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