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保金融发展运用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全球环境金融发展趋势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主流,以碳为主体的新一轮经济革命将拉开序幕,产业大调整和全球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也将开始。未来全球环境金融的发展主要是碳市场的发展,而碳市场主要涉及碳排放权交易。可见,今后世界各国GDP水平的提高、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建立在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范围之内。
我国环境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一)相关政策与制度
在国际环境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引导下,我国亦将环境金融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与制度,如: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2003年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08年的《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等等。
(二)我国环境金融主流模式
目前我国环境金融的模式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体系等,其中以绿色信贷为主。2007年7月我国《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一些企业和项目严格进行了信贷控制,即“绿色信贷”政策;2008年2月绿色证券政策和绿色保险政策出台。此外,我国在碳金融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相继成立。
我国环境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环境金融在意识、制度、技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意识较淡薄,制度与机制不健全
1.不重视环境风险,意识淡薄。国际上金融业已将环境风险作为投资考察的重要指标,而我国,一方面较多中小型污染企业融资时很少涉足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难以对这些数量大且涉及面广的中小型污染企业在融资环节发挥制约作用;而另一方面,企业与民众环境、法律意识普遍淡薄,自主参与环保不足。
2.缺乏科学完备的制度。首先,缺乏科学、完善的内外部约束与激励机制,金融主管部门对环境金融的发展缺乏完整的政策配套,并未建立与环境金融配套制度和约束激励机制。其次,缺乏有效的战略准备和战术实施工作。我国金融机构多数没有制定专门的环境金融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并缺乏金融服务标准具体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
(二)产品与服务缺乏创新,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我国环境金融还主要表现在环境信贷领域,环境保险、环境证券等发展步伐还很缓慢。尽管国内金融业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出现过一些亮点,如绿色信贷、结构化理财产品、碳基金等,但与国际金融市场上日新月异的环境金融衍生品相比,从广度、深度及规模来看,都相差甚远,如CER/EUA的期权期货等。
(三)碳金融市场问题集中,阻碍发展
1.企业与机构未充分认识到CDM和“碳金融”的重要性、价值及商机。不熟悉其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金融机构普遍参与不多。
2.CDM项目开发周期长、风险高。CDM项目一般要经历国内繁杂的审批程序,因此,项目开发周期长,无形增加了交付风险和交易成本。
3.CDM处于市场弱势地位。因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中国是低碳产业链上最大的供给方,而非定价方。中国虽为全球碳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减排量,却被发达国低价购买,大大降低了碳的价值转化效率,也制约了碳交易在本土市场的发展。
4.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CDM机制下的碳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品,非专业机构很难具备该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而我国相应中介机构尚起步,难以开发或者消化大量的项目,并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力量。
5.市场交易平台缺乏整体规划。继北京、上海、天津三家碳交易所之后,武汉、杭州等地已纷纷挂牌交易所近10家,并有10余家交易所在筹备中。这种交易平台格局将严重地分割市场,使本来规模有限的市场变得更加零散,难以形成碳排放权交易的直接驱动力,增加了社会成本,监管也困难。
6.专业研究机构匮乏。CDM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很多方法学,但中国很多行业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方法学来开发CDM项目;同时,专业的方法学研究机构也非常匮乏。
当前环境金融已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从未来发展看,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金融的支撑。在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我国金融业挑战与机遇同存。展望未来,全球金融体系将进入一个新的伟大时代。碳排放权及以此为基础的“碳货币”或“碳金融”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将日益明显,而积极发展环境金融,有助于推进我国迈进国际经济强国行列,并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作者:林长华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