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与治理对策范文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与治理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与治理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与治理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收益观、信息观以及契约观等方面阐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状,从企业经营者的私人利益最大化,包括企业的筹资情况以及企业在避税、规避税务方面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并提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以此来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盈余管理;识别方法;治理对策

关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越来越普遍化,但是盈余管理的行为降低了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导致了上市公司决策者的会计信息判断失误,因而大股东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容易损害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影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防范与治理要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力才行,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上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以便在未来的企业经营中能够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1盈余管理的涵义及特点

盈余管理的概念一直以来是会计学界存在的争议性话题,随着会计学的发展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仍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目前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指管理当局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为了获得某种私人的利益,在企业对外财务报表中会产生有目的性的干预行为。第二种指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为了能够更好地作出相关的决策,应当需要作出准确的会计报告,并通过修改或构造公司交易情况变更财务报告的行为方式。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属于财务报告过程中关于数据的分析以及研究的结果,主要是侧重于管理者的主观意识。会计学界在研究企业的盈余管理过程中认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属于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使自身的利益或者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去实施相关的治理措施,并能够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会计进行相关的整改。上市公司中关于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有: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层,而且往往是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决策事件需要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一些重大的会计判断和决策会产生盈余管理的行为。企业的盈余管理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在上市公司中获利最大的是控股股东,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控股股东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往往会损害其他小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利益。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过程中其方法包括了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其中会计方法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企业货物交易时点的把控,而企业的非会计方法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交易事项的构造。

2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

2.1债务契约动因和管理层的报酬动因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债务契约动因主要指的是企业的债权人或者是相关的金融机构能够维持自身的利益,在正常情况下会通过上市公司提供的贷款业务签订相关的经营方式和企业的保护性条款。例如:金融公司会通过该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决定是否发放过多的现金股利、限制举债规模、规定流动比例等措施。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有违约行为,债权人就会根据相关的法规以及签订的条款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因此,上市公司往往为了避免受到惩罚,降低违约的成本,采取会计方法或者是非会计的方法进行盈余管理。企业管理层的报酬动因分为显性的薪资报酬和隐性的非货币报酬两种形式,企业管理层报酬是和企业的经营绩效直接挂钩的,当企业的经营绩效提高上去了,管理层的报酬才会提高。而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关于会计信息是直接用体现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经营绩效和收入的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们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空间,通常会利用薪资报酬或者是非货币报酬,例如股票、证券、股份等进行相关的盈余管理模式。

2.2税收动因和资本市场动因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节约税收动因变相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改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通常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会利用会计方法,从而降低企业应纳税额或者是递延应纳税额,特别是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制度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企业高管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容易通过盈余管理节税动机的情况发生。在目前现行的资本市场制度下,一些企业往往会通过发行一些股票类的东西增加现金流,但是通过发行股票增加现金流的方式,其门槛相对较高而且股票发行的价格往往不容易确定。企业的经营绩效与股票动态有着直接的关系,政府是允许企业经营业绩获准发行股票的,因而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在招股说明书中往往会披露会计信息是获取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方式,因此,企业管理者为了能够获得发行股票筹资的资格或者是为了能够利用股价获得更多的资金,会利用企业的盈余管理模式改变企业的会计报告。根据调查报告指出,许多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

3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内大多数上市公司涉及的盈余管理行为都是为了应付证券公司而作出的特殊行为,关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审计、公司的治理和相关的应计项目方面上的证实等研究与国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分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独立审计能否识别盈余管理的讨论,而在盈余管理行为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与理论并不符合。如何对目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问题进行处理成为当下经济学者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怎样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成为当下上市公司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建立对应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针对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过程中除了少量的内部人员控制外,大部分是由于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没能把握好当下的企业经营理念从而导致企业运营问题的产生。(2)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无法有效地避免人为操纵会计的行为。(3)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导致了企业在会计人员上的限制作用比较小,无法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等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应加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试图找出符合上市公司发展需求的应对办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上述提到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家电行业作为总体分析案例,其中选取较为典型的家电行业,以格力、春兰、海信等代表性的企业为研究样本,针对调查的上市公司销售业绩在2007—2012年期间的销售数据和总销售额进行分类和归纳。在2012年期间,春兰电器公司股份在上半年的发表过程中提到了公司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营业收入达到了3.78亿元人民币,同比2011年期间减少了将近3.5%的营业收入,由于电器行业中参股公司较多,整体的效益降低了。在之后的时间中,春兰公司根据自身的状况调整盈余管理行为,并在2013年期间实现了资产置换措施,因此在上市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针对自身的情况调整盈余管理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4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及建议

在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政策中完善会计准则和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很重要的,在完善会计准则中有效地规范了会计核算的计量标准和依据。一些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压缩盈余管理的空间,应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完善会计准则,并且在涉及管理者的主观选择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应当做到更加的细致化,相应地减少可选择的会计程序和对应的方式方法,从而减少管理层的会计估计和主观形式上的判断。在2006年时,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诞生了一些新的盈余管理的方式方法。总体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市场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业务模式,为了能使这些新的经济业务模式在新的市场中能够有法可依,防止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利用新的业务模式进行相关的盈余管理行为,政府部分和企业高管应及时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以下有几点是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建议。

4.1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为了能够更好地经营企业需要从内部的管理机构中着手,建立有效监理机构,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才能够有效地避免了因人为的关系导致企业经营不善的问题产生。并且关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主要管理者是由公司的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等共同组成的,因此在相关的企业文件中都有着明文的规定和各个负责人的职责,并且建立有效的企业机制,在根本上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在上市公司的运营中完善独立的董事长制度能够提高董事的监督作用,独立的董事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对于公司高管有一定的制衡作用,能够减少因内部人员的控制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出现差错。

4.2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完善企业管理者的业绩评价体系能够最大程度上限制盈余管理行为。我国上市公司对管理的业绩评价主要是以企业会计信息为主,而在会计信息的录入过程中、传输过程以及接收过程等形式中受到人为的操作性比较大,通常情况下会计准则的指标是比较单一,无法客观地反映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业绩。因此,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建立科学、规范和完善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业绩指标,通过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制约内部人员对会计业务的控制,同时提高了企业经营的绩效,对促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关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影响到了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上市公司的决策者以及管理者的当局素质,并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建设工作,同时政府监督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内外部的监管力度,从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思考[J].绿色财会,2018(7).

[2]吴克平,于富生,黎来芳.新会计准则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吗?[J].上海经济研究,2013,25(8).

[3]毛洪涛,沈鹏.我国上市公司CFO薪酬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5).

[4]于向辉,李亚婕,李素枝.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0).

作者:蒋纪红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