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来讲,意义十分重大。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关系。文章在总结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基础上,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经营层激励三个维度来剖析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一、引言
如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贸易全球化和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技术创新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时代的趋势,也是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自阅读文献之后,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公司治理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公司治理的好坏,能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本文从下述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经营层激励三个角度,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二、股权结构与技术创新
企业的股权结构主要表现为控股股东属性、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控股股东属性控股股东的属性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及其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企业法人,其对股权激励的依赖程度就不会太高;反之,如果公司的控股股东为自然人,股权激励的力度便会大一些。在我国,国有控股企业的控股股东是国家,其特殊属性引起了各学者的思考与讨论。目前学者对于国有控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意见不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国有控股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例如,黄苹、徐彬(2009)分别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分别比较了外资企业与国有控股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认为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高于外资企业。解维敏、唐清泉、陆珊珊(2009)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数据,认为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普遍稍高于私有企业。第二种观点认为国有控股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例如,谢守祥、丁玉梅(2006)认为,我国的国有控股企业存在严重的委托—问题,这是由于我国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善引起的。经营者往往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非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这就导致国有控股企业内在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创新水平普遍不高。第三种观点认为国有控股与企业技术创新不相关,王昆玉(2010)采用专利作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指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控股股东属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二)股权集中度一方面,集中的股权结构能够降低成本、约束管理者行为;另一方面,控股股东的目标与中小投资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只追求私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产生侵害中小投资者的“侵害效应”。降低成本和“侵害效应”对于技术创新来说,似乎是两股相反的力量。那么,究竟股权的集中程度对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陈昆玉(2010)抽取2001~2008年之间上市的37家企业,探究股权集中度、控股股东属性、经营层激励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经过实证检验,发现股权集中度并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冯根福、温君(2008)通过分析我国2005~2007年间上市的343家企业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企业股权集中度与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股权集中度与技术创新水平之间是“倒U型”关系,股权集中程度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有一个最适合的股权集中度存在。
三、董事会治理与技术创新
董事会是对内掌管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也就是说,董事会是企业技术创新相关事项的直接决策者。委托—理论认为,企业经营者有可能更注重私人利益最大化,而非股东利益最大化。这种委托—问题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相关事项的决策,因此,董事会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有重要的影响。目前董事会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从董事会行为、董事会资本、三个角度出发,现做归纳如下。
(一)董事会行为董事会各成员往往通过董事会会议的形式来进行决策、发挥其职能。通常认为,召开董事会会议的频率可以作为评价董事会行为强度的指标。Wu(2008)认为,董事会参与决策的程度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呈倒U型关系,也就说,要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达到最高点,董事会应适度地参与决策。杜昕(2015)通过实证检验认为,董事会行为对研发投资无明显影响,召开董事会会议虽然会使研发投资增加,但董事会会议次数代表的董事会行为与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关系甚微,即董事会会议召开的主要原因并非讨论研发投资相关事项。
(二)董事会资本根据资源依赖理论,董事会成员能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外部联络,所以能够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创新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与周期性,所以创新投资其实是一种比较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对董事的识别能力、应变能力、洞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专业技巧以及相关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与董事的教育经历、创业经历等“自身资本”紧密相关,所以董事会资本能够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胡元木(2012)发现,仅增加R&D研发投入并不能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而聘请拥有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却能够明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而且,如果上市公司同时设置拥有技术背景的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时,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会更高。Wincent(2010)对53家企业的董事会进行了研究,发现连锁董事、董事会的异质性以及董事的受教育水平对企业的创新绩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董事的受教育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大。此外,Wincent还认为在小企业中,董事知识的异质性和受教育水平对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非常重要,能够很好地提升小企业的效益;而与此相对,董事的受教育水平对大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如小企业显著。
四、经营层激励与技术创新
委托理论认为,由于问题的存在,经营者可能更关注自身私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非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有可能降低企业的创新绩效。如果通过一些激励手段,能够降低成本,缓解问题,就能提高经营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关注度,从而对企业的创新水平有积极的影响。张洪辉(2010)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Wu(2007)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究CEO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之间的关系,认为公司的业绩越好,CEO的股权激励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就越是有正向的影响。然而,也有学者认为经营层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并无显著的影响;陈昆玉(2010)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将实验组与控制组企业对照之后却发现,经营层激励对企业的创新产出并无显著的影响。
五、结语
目前学术界针对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已不胜枚举,但学者们的结论仍存在分歧。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第一、学者们采用的模型不同;第二、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本身就存在许多内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样本选取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目前的研究仍然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例如,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衡量指标较为单一,大多数学者采用R&D投入或者R&D产出(专利申请数量)来衡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这样的评价维度比较单一。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考虑采用多重维度,以便更为全面、系统地来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芳.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4.
[2]余韬.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郑海燕,日本科技型企业创新激励及影响机理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
[4]戴其丽,公司治理视角下高管变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6.
[5]陈氏霞,张凌燕.高管团队异质性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以公司治理为调节变量[J].经营与管理,2016(09).
[6]何强,陈松.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对R&D投入的影响[J].系统管理学报,2009(02).
[7]刘星,张建斌.中国上市银行治理与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0(03).
[8]马富萍.高管持股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05).
[9]牛建波,李胜楠.控股股东两权偏离、董事会行为与企业价值———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比较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06).
[10]任海云.股权结构与企业R&D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09).
作者:沈倩玉 单位: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