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股东控制权在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良好的股权激励能够充分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管理者个人的利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我国的经济环境发展日趋稳定,广泛存在的现象是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集中,使原本的委托关系由单一转变为两类委托关系,分别为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和中小股东与其人之间的冲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实施现状出发,分析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的影响,希冀为今后完善公司股权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股东;控制权;股权激励;影响效果
据统计,2006年起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制的企业已经超过900家,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掌权者将股权激励制作为激励经理层的重要手段。我国股权相对集中,在这一点上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第一大股东持股平均占比约为36%,“一股独大”显而易见,这样非常不利于处理委托问题。因此,在分析影响我国股权激励效果的原因时,应该从大股东控制权的角度着手进行讨论,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科学有效地制定公司股权的激励方案。
1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实施现状
2005年底,我国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及《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使上市公司以往的激励模式发生了改变,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2006—2014年,我国股权激励制度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由原来的26家已经增长到了477家。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大体有以下三种形式: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详细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以一系列考核为依据,行权考核指标的设置,看似是加强了对管理层管理能力的要求,使管理层获得股票激励的行权难度有所增加。可实际上,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获得好的激励效果,反而因为行权考核引发了多项问题。对于股权激励效果影响最为突出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1股权激励的具体方案目前上市公司创造长期价值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股权激励,所以应该依据公司战略,将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作为目的,来制定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当前,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部分上市公司设计的股权激励制度期限都是比较短的,一般为3~5年,这会使经理层只关注激励制度的短期收益,而不去理会长期激励行为。第二,过低的股权激励条件。例如,有些上市公司将股权激励行权价格制定的比较低,这样经理层很容易就可以获得股权激励,这会使股权激励的效果大打折扣。第三,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众多方法中,较为常用的手段之一是股权期权,但是这种方法会使经理层的管理绩效与股票价格的涨落并不产生直接关系。当市场进入低迷期时,行权价过低并不能起到股权激励的效果,而且股权激励制度的风险会随着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而增加。
1.2考核指标的体系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将财务指标作为股权激励制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包含了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和每股价值,但是却忽略了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市场的现有形式。因此,这种考核模式并不能有效地考核经理层经营业绩。此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未完善,并不能单纯地依据股票价格来体现真实的公司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还有部分公司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经理层可以轻易掌握财务指标,并对其进行操纵,使股权激励毫无价值。
2分析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
2.1分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多重委托台历、产权不明等问题较为严重,但是这些不利因素并没有影响到大股东的自身监督能力。若想改革将国有股持减,就要通过全面分析大股东的监督作用,改革不能片面的实施。明确确认大股东的股权性质,通过分析现有国有企业中,中央直属企业大股东与企业经营业绩得出二者之间的比例。来判断国有企业中大股东可以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将国有企业大股东与非国有企业大股东两者进行比较,国企大股东和中股东并没有破坏小股东的利益,国企大股东和中股东更多的是将自己的职能充分发挥。充分发挥审计委员的监督职能是被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常重视的。通过分析看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仅将经济作为发展目标,还将职位晋升作为发展目标。这样会导致股份和权利,日趋集中在大股东手里。
2.2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大股东的控制权影响了股权激励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大股东的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研究查询了大量的文献,为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破坏分析提取数据依据。经研究得出结论,第一,家族企业中掌握大股权的股东过于看重短期利益,急于提高家族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往往会作出风险很高的投资决策。第二,国民控股大股东会转移财产。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对比,发现部分上市公司被民营公司以借贷款的方式掏空,大股东与管理层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侵害小股东的利益。对民营上市公司中大资本家族进行分析,发现大股东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让家族成员任职于企业,并转移企业资源,获取利益。大股东的这种为了一己私利的行为,对于管理层的工作热情有很大的影响,使股权激励完全失去效果。所以,当今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不断的升级,公司上市之后,股权激励制度也并没有完全的完善,大股东所持有的股权也在下降,由此可见,要想提升股权激励效果,就要尽量避免双方的冲突以及合谋。
3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制度的具体影响
3.1提升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西方一些国家提出了委托理论,这个理论是将全部的股东和经营者视为单个的独立个体,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最完善的契约方案,将人可以完全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进行操作作为本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研究其理论得出结论,它的实质就是简单的委托关系。但是由于签订的合约上有一定的纰漏,或者人与委托人的目标并不一致,导致人的实际操作背离了委托人的想法。这样双方就会在利益上产生分歧,产生矛盾。由此,若想将股东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就应该给予管理员充分的信任,将部分剩余收益索取权交到管理人员的手中。让经营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的收益相关联。不仅如此,还应该增加管理人员受众的股份,间接的保证了委托人的利益,是企业经营业绩能够不断的呈现上升趋势。一个上市公司,所有高管所持有的股份越多,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也将持续增长,这两者之间是成正比的。这样股权激励效果也充分发挥了作用。
3.2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过于集中对股权激励效果的不利影响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将股权激励制度充分的落实,可有效的控制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即控制权与经营权之间的矛盾。经过深入分析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统计发现,这类公司内部的总经理与董事由同一人担任,很明显,这类公司的董事内部管理权过于集中,导致委托关系完全失衡。这种形势的形成,对于大股东肆意收揽利益是非常有利的,很难受到其他人的制约。并且公司管理层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利益关系是断开的。这就导致管理层的人员会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例如职位晋升等,而滥用职权,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而股权激励制度并没有有效的制约这种行为,这种行为在没有得到相应有效的制约的情况下,会变本加厉更加的肆无忌惮。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股权如果过于集中,其企业内部很容易出现控制结构失去平衡的局面,而股权激励制度也完全没有发挥效果。最终只会任由股权日趋集中,而股权激励制度日趋失去作用。
3.3大股东作为监督角色时,对股权激励产生的影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其自身的财富与公司的价值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密切,这自然会提高大股东对经理人的监督水平,从另一个角度看,大股东对公司的决策介入较多,会导致其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激化,可能会由监督转变为干预,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不良的影响。管理层与大股东之间的矛盾升级,对股权激励制度的影响必然是不利的。因此,来假设一下,假如大股东控制权与股权激励是相互冲突的。当大股东作为监督角色存在时,股权性质直接影响了控制权与股权激励政策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政治色彩浓郁,其经理与政府官员有一定联系,考虑自身政治前途,在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不一致时,管理层不会选择与大股东产生分歧,会更倾向于服从与政府。而民营上市公司的高管并不一定都是由家族成员组成的,会聘请职业经理人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层与大股东不产生太多关联,在目标不一致时,产生争执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3.4假设大股东是侵占角色时,对股权激励产生的影响当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时,大股东更有可能积极的监督管理者。但是当大股东持有公司现金流权比例较低时,处于利益的诱惑,大股东可能会将公司的利益据为己有,而不是注重提高监督水平。在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时,大股东可能会被利益所诱惑,觉得这是以权谋私的机会,将公司利益据为己有。这种自私的行为,与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背道而驰,对管理层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股权激励制度的效果。如果大股东为了私人利益,挪用了管理层的专用性投资,致使公司的收益降低,再占有专用性投资产生的剩余,那么委托人控制权与人进行这种专业性投资的激励是成反比的。控制权越强,这种专用性投资的激励就越弱。这会引起委托人控制权与人事前投资激励产生冲突,对股权激励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大股东监督角色和侵占角色的定义依据,控股股东的价值取向,受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的影响,两权的分离程度与控股股东的侵害行为成正比,其分离程度越高,其侵害行为就越大。所以,可以将两权的分离度作为划分控股股东不同角色的依据。
4结语
股权激励制度是从西方学习来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在我国并不是可以照办过来就可以直接应用的,要使其真正将公司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相连接,还要看具体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公司治理环境是否适合这种制度的植入,特别是与大股东的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在西方国家,公司管理层的持股比例相对较高,这跟企业价值呈现非单调线性有密切关系。在我国比较常见的问提是大股东控制权集中,导致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与西方国家的股权激励制度有很大的区别,大股东控制权的集中极大地影响了激励效果,所以在我国使用股权激励制度,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公司的实际治理环境,来制定股权激励制度的相应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公司的治理环境,来进一步分析影响股权激励制度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史晓燕.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J].经济师,2016(3).
[2]伍艳玲.基于股权性质的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J].商,2016(13).
[3]夏纪军,张晏.控制权与激励的冲突——兼对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3).
[4]刘利.探索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7(33).
作者:赵平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