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体会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容摘要】
校企合作成效的提升,不仅需要对校企合作策略作出探索,同时需要对校企合作运行保障机制进行完善,只有如此,校企合作工作才能够顺利且有效地开展。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与社会证券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策略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证券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社会证劵企业;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开展国际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从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单位的校企合作策略及其保障机制的构建两个方面作出了研究与论述,以期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作出探索并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与社会证券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校企合作氛围。社会、高职院校以及证券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同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与社会证券的合作成效,因此,为校企合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对于深化高职院校和社会证券企业的合作深度具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与社会证券企业的合作环境,由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构成,其中内部环境体现出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的内部需求,外部环境则包括政策、社会意识等。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与社会证券企业合作环境的营造与优化,一是需要提升政府部门与社会大众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使校企合作获得全社会乃至全民的支持。其中,教育部门应当鼓励与引导社会证券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育当中,通过提升企业积极性、推动高职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来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二是高职院校的国际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证券企业的人才需求具有着内在一致性,因此,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与社会证券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条件是十分充分的。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证券企业人才需求的内在一致性要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而企业用人与劳动资源的匹配程度问题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只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企业也才能够在拥有这些人才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丰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需要共建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实训基地。事实上,参与校企合作的证券企业数量有限,并且这些证券企业能够为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也十分有限,而两个有限性,决定了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共建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实训基地的必要性。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在共建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需要社会证券企业根据实践工作流程来对实训过程进行完善,同时有必要在实训设施的建设方面实现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劵企业的合力;二是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在合作中可以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实践,在对这些实践经验作出借鉴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还应当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出创新。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实验班,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与考核。企业则可以对教育过程作出监督与监控,并选取优秀学生签订用人协议,并给予助学金进行资助。当然,高职院校也可以参与到资助工作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我提升的积极性等。另外,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需要针对选取的学生来进行职业规划指导,通过为学生提供平台来促使学生做好规划。
(三)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双师型队伍建设,是提高校企合作成效的关键环节,因此,在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证券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必要将双师型队伍培养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参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同时要具备精湛技能,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国际金融专业发展中的前沿知识作出了解。在双师型队伍的培养中,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都应当拓展自身思路与师资队伍培养渠道,从而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的提升。一是高职院校需要对自身的教师聘用制度作出完善。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对已有的教师聘任来源渠道进行巩固,同时有必要充分利用社会证券企业人才资源,从企业中聘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才来扩充自身的兼职教师队伍,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影响社会证券企业利益,而且能够在丰富企业人才理论素养的基础上使这些人才为社会证券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这些兼职教师可以作为培训专职教师的力量,从而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二是高职院校有必要构建在岗培训与轮训制度,通过鼓励教师到社会证券企业参与工作实践来提升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这对于深化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合作关系具有着重要意义;三是高职院校有必要与企业一道共建教师实训基地。教师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拓展双师型教师培训渠道,这种策略对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能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证券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证券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是以充分发挥双方在国际金融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提升校企合作效率为出发点而制定的相关措施。在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所开展的校企合作,必须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只有如此,校企合作模式才能够顺利、规范且有效地开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针对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模式作出了探索与实践,较为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包括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制度,这些案例的成功也与他们在实施校企合作中保障机制的完善程度具有紧密关系,并且不同国家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不同的特色,针对校企合作模式所制定的保障机制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针对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证券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对构建保障机制的重视程度,还应当重视对其他国家在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构建中的做法与具体措施作出借鉴,这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社会证券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针对高职院校构建开放性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对于与社会证券企业一同参与校企合作的院校而言,校企合作在提高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校企合作在提升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职业能力以及人才就业方面,高职院校都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证券企业资源来实现质的飞跃。那么,既然社会证券企业能够在校企合作中推动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就业能力与市场的对接,高职院校在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应当以开放性的视野和姿态与社会证券企业开展亲密无间的合作。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学体系与社会证券企业的对接、构建符合校企合作需求的人才评价制度与人才考核制度、在与社会证券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树立服务理念并构建全面的服务体系,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从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社会证券企业的对接来看,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与社会证券企业的对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以高职院校教学组织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与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做到国际金融专业教学与社会证券企业生产运营的对接、国际金融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与社会证券企业技师水平的对接、国际金融专业教学氛围与社会证券企业文化氛围的对接、国际金融专业教学课程与社会证券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国际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与社会证券产业运行流程的对接等;二是从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人才评价制度与人才考核制度的构建来看,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引导企业参与到相关工作中,并在了解社会证券企业人才需求与生产需求的基础之上,与社会证券企业一道共建人才评价制度与人才考核制度,同时需要根据社会证券企业人才需求和生产需求的变化对相关制度作出创新,以便对国际金融专业学生的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作出良好的监控与把握;三是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还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并构建服务理念。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需要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并利用这些资源服务于校企合作的开展,以便在配合社会证券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提升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如高职院校需要开放自身教务系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人事管理部门也应当积极与社会证券企业协商,为国际金融专业教师队伍的在岗培训提供机会等。
(二)针对社会证券企业构建行为约束机制与利益保障机制。在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出发点在于是否能够提升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社会企业的出发点则在于是否能够获得适应自身岗位需求的人才并为企业发展带来效益,因此,校企合作所产生的效益,是社会证券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重要推动力,而为了刺激社会证券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积极性并对社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行为进行规范,有必要针对社会证券企业构建完善的行为约束机制与利益保障机制。在针对社会证券企业构建行为约束机制与利益保障机制的过程中,一是要在利益保障机制方面遵循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既然社会证券企业参与了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人才培养的过程,那么社会证券企业就应当分享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果,所以高职院校与社会证券企业之间应当构建合作成果分享机制,即社会证券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与就业能力的提升作出引导,同时社会证券企业享有从高职院校获取高技能人才的优先权益。同时,社会证券企业也具有利用学校资源开展员工培训与技术成果转化的权益,这对于提高社会证券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在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应当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在校企合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企业在人才使用初期为人才规划一种美好的发展前景,并制定相应培养计划,但是受到企业发展方向变动等原因的影响,这种发展规划与培养规划会出现中断情况,在此背景下,人才也会因为失去发展前景而从企业流失。这种现象的出现,无论是对于企业而言还是对于人才而言,都是十分遗憾的,因此,在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证券企业的合作中,应当构建具有约束力的培养计划,这种约束力不仅是针对社会证券企业而言,同时也是针对人才而言,即在培养过程中明确双方义务与责任,并对相关协议作出落实与执行;三是在企业文化发展方面需要遵循谁参与、谁负责的原则。一些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往往认为只要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一个岗位就可以,其他事项都需要高职院校负责,特别是在企业文化的宣传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宣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一般是高职院校承担起相应工作,并以课程方式进行企业文化的导入,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了企业文化宣传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导致学生对企业文化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社会证券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自身企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人才群体中的宣传与渗透,并在此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当然,社会证券企业也可以引导高职院校参与其中,强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从而在深化双方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文化宣传成效。
(三)针对学生管理构建准员工管理机制。为了提升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成效,在校企合作中,对学生的管理也应当实行准员工管理机制,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并为社会证券企业带来更大效益。在此过程中,一是高职院校应当依据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证券企业人才需求,制定融入国际金融文化的管理制度,如《学生手册》、《日常行为规范》等;二是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必要设置企业文化课程,并依据需求来设置为选修或者必修课程,从而推动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氛围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三是高职院校有必要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制度。职业指导制度需要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与理论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其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教师与教辅人员则应当在与企业的交流、学生顶岗实习等过程中对学生作出引导,从而推动学生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实现积极的角色转变,同时避免学生对就业和未来产生迷茫情绪。
【参考文献】
[1]马尔立,樊伟伟,王振华,严鹏.大型企业办学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
[2]程培堽,顾金峰.校企合作的企业决策模型———基于成本和收益的理论分析[J].高教探索,2012,5
[3]兰小云.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效度刍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2,6
[4]易新河,李岚,成亚玲,李琳叶,杜飞明.长株潭地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
[5]段素菊,庄曼丽,董新稳,贾玉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对北京部分大型企业的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
作者:梅媛 宋立娟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