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精准扶贫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范文

精准扶贫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精准扶贫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精准扶贫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由于自然、地理、文化、历史等原因,甘肃扶贫开发周期长,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扶贫开发任务艰巨。2013年底,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甘肃省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2万,贫困面33.2%,贫困发生率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全省14个市州中,有10个市州的58个县分属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此外还有17个“插花型”贫困县,共75个贫困县。目前,甘肃省出台了“1+17”精准扶贫的组合拳配套措施,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如何运用国际金融组织资源,撬动贫困基础、实现滴灌式扶贫,本文进行了初步探析。

一、当前甘肃省扶贫重点及成效

近年来,甘肃省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计划,即:一个核心,就是始终突出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这个核心。两个不愁,就是无论丰年灾年,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都有可靠保障,基本实现家中有余粮,手头有余钱。三个保障,就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六个突破,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贫困人口由692万减少到412万,减少280万人,年均减幅20.3%;贫困发生率由33.2%下降到19.8%。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507元增加到5736元,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两年建成通村道路20786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率由50%提高到70%;解决了贫困地区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由62%提高到75%;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由48%提高到80%;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1万户,农村砖混、砖木住房结构比例由76%提高到84%。二是富民主导产业持续壮大。草食畜牧业、设施蔬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乡村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收入占到贫困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的50%以上。三是易地扶贫搬迁步伐加快。制定出台了《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规划(2013-2018年)》,完成6.1万户30.5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占规划任务的27.2%。四是金融支撑力度明显加大。

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延伸服务网点、加大信贷投放、强化金融服务。全省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贷款累计2517亿元,同比增加27.4%。五是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84.9%提高到87.2%;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从31.4%提高到55.5%;新农合参合率从97%提高到98%。六是劳务输转培训不断加强。两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8万人,有61.7万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同时积极推进劳务输转,与16个省区市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力1078.4万人次。2015年6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对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同时出台了关于饮水安全、动力电、交通、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生态环境、富民产业、电商、教育、卫生、乡村文化场所、社会救助、小额信贷、劳动力培训、干部人才支持计划、驻村帮扶工作队整合、贫困县考核办法等17个配套文件,这“1+17”精准扶贫方案,是一个一揽子的政策框架,是“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深化和拓展,贯穿了精准性的要求,突出了组合拳的特色,强化了配套化的措施,是各地各部门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

二、国际金融组织与甘肃省扶贫合作情况

对国际社会影响较大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主要有世界银行(世行)贷款和亚洲开发银行(亚行)贷款。世行和亚行贷款通过长期贷款的支持和政策性建议帮助会员国家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其贷款具有贷款周期长(20-50年)、利率优惠(利率水平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比较接近)的特点。世行和亚行长期致力于帮助全球发展中国家开展减贫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国际减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与中国政府开展了扶贫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资金、经验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取得了显著扶贫成效。1997年初,经国务院批准,甘肃省实施了第三期世行贷款扶贫项目———西部扶贫世行贷款项目。项目涉及甘肃省天水、平凉、定西、陇南4市的19个县。该项目注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各种培训,使项目区农户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为广大项目农户全面脱贫致富提供了保证;通过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提高了项目区基本条件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帮助330万人摆脱了贫困,促进了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引进了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外向型和实用型相结合的技术、科研和涉外项目管理人才,起到了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西部扶贫世行贷款项目是甘肃省首次利用外资进行的跨行业的大范围、大规模的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在各方努力下,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项目设计方法和管理方法为今后实施外资扶贫项目和国内扶贫项目创造了经验,在扶贫模式、体制创新、科技培训等方面为农村扶贫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又选定甘肃省实施六期世行贷款产业扶贫项目。项目区涉及甘肃省定西、庆阳等6市16县(区)的55个乡镇、240个村,1767个自然村,总户数10.25万户,其中贫困户4.98万户,总人口42.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66万人,贫困人口22.76万人,贫困发生率54.63%。项目目标是探索在贫困片区培育和建立现代、高效、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扶贫的模式;探索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方式和方法;探索建立贫困片区产业化扶贫市场和技术支持体系的具体方法;对项目建立的产业扶贫模式在更大片区范围内进行示范和推广。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综合产业链发展、公共基础设施与服务支持、产业扶贫机制研究与推广、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价。目前,项目正在按照规划有序推进。

三、新时期甘肃省精准扶贫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与思路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力争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减少相对贫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甘肃省除了继续加大各级财政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外,充分利用国际机构的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多边机构的国际平台优势,围绕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任务,深化与国际机构的减贫合作,积极借鉴国际扶贫经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金开展扶贫工作也大有可为。

(一)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和深度双方合作要更加注重创新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借助世行、亚行平台,使世行、亚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发展模式注入甘肃元素,共同为推动甘肃精准扶贫事业做出贡献。在做好传统合作项目的基础上,甘肃省应与世行、亚行加强知识合作,拓宽合作范围,重视难点问题研究,借鉴外省成熟经验,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突破点。

(二)重视扶贫战略研究重点开展面向2030年的扶贫开发战略转型研究;城镇化进程中扶贫政策与战略的调整,统筹考虑城乡贫困问题和扶贫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能力。也可研究实践经验,如重庆借势“一带一路”,转变沿海的加工贸易发展方式,推动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在内陆发展大规模加工贸易等,这方面的战略研究可作为甘肃省与国外金融组织知识合作的研究重点。

(三)积极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目前中国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其重要形式之一。截止2015年3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131万家,是2010年数量的3倍多。虽然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较快增长,但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名为合作社实为个人或股份制公司,没有“联合社”的法律地位,农民要求拓展合作领域等问题。世、亚行在支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四)支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甘肃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地区日益发展的金融需求,农户贷款、融资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现象并存,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改善监管与管理。世行、亚行在支持小农户间合作性金融的建立和发展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国际金融资金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与金融机构做好对接,创新金融扶贫产品,支持贫困地区全产业链建设,提高特色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如在用好风险补偿基金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村级互助资金和抵押担保,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可持续的信贷渠道,促进信用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多种生产要素货币化、资本化、市场化,努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贫困人口收入稳定增长。

(五)促进低碳、绿色扶贫与发展用活财税、保险政策,促进社会资源与市场要素精准服务于扶贫事业。支持生态脆弱区和生态保护区贫困人口发展可持续生计,把防灾减灾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可学习借鉴安徽等地实施精准扶贫、科学扶贫的创新举措———光伏扶贫。安徽省财政从2015-2020年,每年新增安排2亿元、统筹扶贫资金2亿元,每年4亿元专项支持3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自主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作用。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后,贫困户家里的“钱袋子”就会有一笔长期、稳定的收入。

(六)大力支持智力扶贫加大项目区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技能、市场经营风险意识等综合素质培训,为提高产业化精准扶贫效用奠定良好的人文素质基础。紧密结合市场的多样化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农民产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使贫困农户及其未升学的子女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就业创业的能力。如贵州的实践就表明,低保兜底、产业扶持、移民带动和就业增收等,都是可以重点扶贫的手段,尤其教育、卫生等扶贫就是斩断穷根的根本性的扶贫。

(七)提高基层治理能力通过把贫困村规划、项目管理、产业发展和与农村社区基层治理结合起来的方式,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把扶贫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扶贫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探索“特色基地/规模园区/专业村群+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链式扶贫”新机制,扩大农户参与、选择扶贫项目的自主权,把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解决农村发展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八)分享国际减贫经验建立减贫与发展国际合作经验分享平台,促进国际经验本土化与中国经验国际化。如可以尝试借鉴重庆的地票制度,加快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便于农户以土地使用权的形式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如学习借鉴广东的“靶向疗法”,以建基地、签合约为主的区域经济协作帮扶、以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帮扶、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帮扶、以入股分红增收为主的入股经济项目帮扶、以担保和小额贷款为主的金融信贷帮扶、以技能培训和助学为主的智力帮扶,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生活保障帮扶,以建移民新村和整体搬迁为主的移民搬迁帮扶等,解决“如何去扶贫”的问题。通过政策对话、经验交流、成果分享、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国际社会交流、分享,共同促进减贫,开展务实合作。

作者:周婧 单位:甘肃省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