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在加速,这势必产生了对金融国际化人才的客观需求。高校金融学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金融事务、通晓国际金融规则、具备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人才迫在眉睫。从本科层面来看,一般认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是中外合作办学,即以2+2或3+1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除此以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及途径得以实现,如:留学交换、双语教学(全英教学)、外籍教师授课或讲座、组织或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比赛和会议等。其中,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部分或全部使用外语(主要是英语)进行学科教育。多数高校对双语课程的要求是:必须使用外文教材或者讲义,教师所用课件(包括PPT、板书等)必须使用外文,教师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必须达到教学内容的50%以上,期末考试试卷必须使用外文命题。《国际金融》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都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需要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英文网站)获取国际金融的最新信息和动态;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学生毕业后在从事金融领域的工作时,需要在工作场合用英语对专业术语、基本原理与实务进行规范表达,从而有效地与外国人沟通和协作。所以,本课程非常适合采用双语教学。
二、《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教学对象特点2013年-2014年,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首次针对实验班三年级本科生实施《国际金融》课程的双语教学。该班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学习基础较好。实验班学生全部来自一本生源,全班70%的同学平均绩点(GPA)在3.0以上。2.英语基础较好。在三年级初,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100%,六级通过率60%。(3)对考研和出国的诉求较高。据调查,班上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准备考研或出国。该班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和英语水平为《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保证。
(二)教材的选择目前,国内引进了不少国际金融方面的原版教材(见表1),这些教材的内容更新快,信息量大,既有理论、又有案例与数据,教辅资料十分丰富。使用原版教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原汁原味的专业知识,有效避免一些中文教材因翻译带来的信息失真和概念混淆。①但是,国内外对国际金融学科的定位有差异。在国外大学,若国际金融课程开设在经济学院,则课程内容偏重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部分;若该课程开设在商学院,则内容偏重于跨国公司金融部分。而在国内,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试图融合这两部分,这就给本课程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提出了挑战。多数原版教材的内容要么侧重于跨国公司金融部分,要么侧重于国际经济学部分,并且缺乏中国视角,很难找到非常适合的教材。经多方比较,本校双语课程的教材选择的是迈克尔•梅尔文写的《国际货币与金融》(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其主要特点是内容比较全面,既介绍了外汇市场、国际收支和跨国公司金融的基本知识,而且讨论了有关汇率决定、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该教材通过删减影印,只有280页左右,有利于教师在一学期48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
(三)教学环节安排课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专业术语的英文词汇表、英文课程提纲等,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熟悉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的难度来确定中英文教学的比例,在讲授汇率基础知识、外汇市场、国际收支基础知识、国际货币体系等相对简单的内容时,英语的比重较大,约在90%左右;而在讲授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理论、汇率风险管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冲突与协调等较复杂的理论和实务内容时,英文的比重会小一些,约在50%左右。基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教师的PPT是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展现的。课后,会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英文作业,并将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资料(包括学术文章、视频资料等)上传到网络学堂,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扩展知识面,引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加强师生互动,在每一章结束之后,会组织学生就本章的热点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进行英文讨论和个人展示,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50%(包括出勤、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作业等),期末英文闭卷考试成绩(占50%)。
(四)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为学生搭建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既见森林,又见树木。通过构建知识网络,从宏观上把握国际金融课程的框架和内容,掌握教学内容结构体系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微观上掌握每个具体的知识点,学会融会贯通。同时,为了弥补外国教材缺少中国视角的不足,本课程以案例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国际金融的热点问题,如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人民币跨境结算问题、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问题、资本项目开放问题、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外汇储备问题等,相关英文资料主要来源于英文期刊、ChinaDaily以及中国经济网、人民网、央视网的英文版,实在找不到相应的英文资料,就用中文给学生介绍。
(五)教学效果在该学期结束之际,我们对《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53%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让他们实现了双赢,即在学习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专业英语应用能力;3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收获总体大于成本,他们认为双语教学在较小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而1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收获总体小于成本,他们认为双语教学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但对通过英语六级的学生来说,上述“双赢、收获大于成本、收获小于成本”的比例分别为60%、35%、5%;而对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来说,上述“双赢、收获大于成本、收获小于成本”的比例分别为42%、25%、33%。显然,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开展《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思考
(一)双语教学的目标一般来说,用中文讲解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思维层面。那么,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在这些层面的基础上加进语言目标,即学生能读懂该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能用外语就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能根据交流对象和所处环境的需要在母语和外语之间进行自由切换。鉴于上述目标,双语课程的外文使用量(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甚至达到全英文状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学科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出现冲突时,要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重视对专业知识内容的传授,而不能追求形式上的高英文比例,因为双语课程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英语课程,也区别于专业英语课程。
(二)授课语言策略的选择双语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外语和母语,但在什么情况下用外语、什么情况下用母语,这是一个授课语言策略的问题。一个合适的授课语言策略可促使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授课语言策略指的是语码转换策略,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同一段会话中交替使用多样化的语言。②首先,教师在授课中,遇到重要的专业术语时,为避免引起误解或歧义,可以及时用母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在《国际金融》课程中,“futures”是“期货”的意思,如果不给学生做出中文解释,很多学生会理解成日常英语的“将来”,从而影响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在讲解难度较大的理论和模型时,可采用句外语码转换,即在用英语详细讲解之后,再用汉语解释理论或模型的重点和难点,注意不要做成翻译。这样做的目的是不降低授课内容的难度,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的跟进和满足学生考研的需求。最后,需根据学生对课堂效果的反馈动态调整授课语言。
(三)双语教学教师的成长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有赖于“教师、教材、学生”三个环节,其中教师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双语教学需要教师既精通专业,又有较高英语水平。在现实中,纯英语专业的教师缺少专业知识,而专业教师的英语综合水平又比较低,很多专业教师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强,因为他们在做研究时需要阅读许多英文文献,以便及时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有些教师甚至能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英语文章。但在双语教学中,需要专业教师有很强的英语听说能力,而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目前来看,高校中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大都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进修经历。对于国内一流大学来说,它们具备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的诸多优势,从而能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但对于许多二类、三类院校来说,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会比较少,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更多的是具有海外进修经历的教师,这些教师尽管有海外进修经历,但毕竟不是在海外接受过长期、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因此他们亟待需要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方法论指导。一般认为,双语教学有两种模式。模式一:中文为主,穿插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模式二:英语为主,穿插中文解释。对于初次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来说,可选择模式一,随着教师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可逐步过渡到模式二,甚至全英教学③。双语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长期不懈地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规范化的训练,如参加出国培训或访学、国内专业机构的培训、校内组织的培训等,同时学校需要在政策上支持双语教学,如对于学时数相同的中文课程和双语课程,给予双语教师更多的工作量,提高双语教师课酬,在职称评定上有一定的倾斜政策等。
(四)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意愿实行选课制双语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双语教学,并从中受益;而对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双语教学有畏难情绪,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留学国外本科的语言条件一般是雅思(IELTS)达到6分以上或托福(TOEFL)达到80分以上,由于双语教学中允许使用母语,所以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可以略低一些,一般通过英语6级考试或相当于6级水平比较合适。④因此,基于“以生为本”的原则,各专业在开设双语课时,有必要同时开设该课程的中文课,实行选课制,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意愿进行选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五)教学方法的改进双语教学不仅仅是语种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要与国际接轨。长期以来中国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式”模式,这不利于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而国外大学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主要运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合作学习、项目教学、角色扮演、个人展示、辩论、实地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需要在课前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和资料,在课堂上需要用英语来表达,而教师需要随时用英语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点评学生的讨论、个人展示等。因此,双语课堂上教学方法的改进力度与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总之,《国际金融》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经济与金融全球化对人才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开展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更多的进步与收获。
作者:韩莉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