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欧债危机角度下国际金融的挑战范文

欧债危机角度下国际金融的挑战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欧债危机角度下国际金融的挑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欧债危机角度下国际金融的挑战

随着全球的经济、金融环境改善,欧债五国或许有望通过自身的财政紧缩逐步化解债务危机。但是,从中长期看,这些国家仍存在债务违约风险。以希腊为例,未来4年希腊政府财政赤字累计需削减至GDP的10.9%,任务艰巨;希腊对于国内长期结构性问题的改革将会面临工会的阻力;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加大财政支出的同时,成为阻碍经济竞争力提高的因素。在欧债危机国家中希腊具有的代表性,表明欧洲的债务风险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而主权国家的债务问题还将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欧洲执行更加严格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从而减少了市场需求,减缓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面临金融和经济困境,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给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贸易带来了不利影响。2013年初,塞浦路斯两家最大的商业银行因持有希腊政府和企业债权而爆出巨额亏损,这两家银行的资产大部分靠离岸储蓄支撑。这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存在向国内银行体系蔓延的叠加效应。在欧盟谈判的救助和改组方案中,两家银行的股东、债券持有者和海外存款人不可避免地需要分担损失。这是主权债务危机有可能造成的对地区经济恢复的不利因素。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显示了欧元区经济与金融的制度性缺陷,同时也暴露出在全球化过程中国际金融环境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一)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升级,使系统性风险成为决定国际金融市场能否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

由于欧洲银行业与美国银行业的相同模式和紧密联系,从2008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市场风险不可避免地向欧元区蔓延。首先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是欧洲银行业,由于欧洲银行业盈利大幅下滑、部分银行亏损严重,特别是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一些银行拥有大量坏账,只能依靠政府注资维持,为削减成本,欧洲银行业迅猛裁员,负面影响逐步扩大,也使主权债务危机的波及面具有了向整个欧元区蔓延的态势。对于金融危机系统性风险和危机传染机制更具说明力的是,欧元区国家银行业和经济活动紧密联系。2011年6月,德国和法国银行业对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主权债的风险敞口最大。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和法国巴黎银行(BNPParibas)持有希腊债券金额最高,分别为31亿和53亿欧元;两国对意大利政府债券的风险敞口分别为370亿欧元和530亿欧元,约占其一级资本总额的1/3。另一方面,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银行持有大量的本国主权债: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银行持有本国政府债券最多,分别为2320亿欧元和1640亿欧元,分别为其一级资本的165%和200%;其次是希腊的银行,为483亿欧元,超过其一级资本的220%。在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时,相关国家面临相同的压力,已经是一个自然逻辑的递进过程。正所谓,“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

(二)顺周期因素成为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

一是,资本市场行情成为决定资本流向的重要因素。受到希腊因国债违约风险增大而遭到负面评级,以及法国多家银行可能遭到评级降级消息的影响,欧洲主要股市大幅下挫。受资本市场行情影响,资金短缺成为欧洲银行业的最大忧患。欧洲大银行资本告急,又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外逃的效应,这就构成触发系统性风险扩大蔓延的基础。2011年6月底,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对欧洲银行业风险敞口达到6750亿美元,而8-9月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已减持欧洲银行短期票据890亿美元,这对于欧洲银行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来说无异雪上加霜。二是,美国金融界名人发表市场评论,成为影响市场判断和市场行情的重要顺周期因素。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的过程中,美国金融大鳄的负面评价也对市场负面导向起到推波助澜的效应。2011年3月,巴菲特就表示,欧元区崩溃并非不可想象;2011年6月,索罗斯对外宣称,欧元区正处在经济崩溃的边缘;2011年8月,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欧元区正在崩溃瓦解。这些评论对于脆弱的市场造成了剧烈的冲击。2011年12月6日,标普将欧洲稳定工具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2012年1月,标普下调了欧元区9个国家的长期信用评级,将法国、奥地利的AAA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个级别至AA+,同时将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了2个级别。

(三)金融市场走势取决于救助计划能否有效推进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迅速实施大规模反危机措施,开出金融机构救助方案,在很短时间内恢复了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增长。欧洲由于利益分歧和决策程序复杂,延误了救助计划的实施,也出现了在希腊以后主权债务危机向其他欧元区国家蔓延,并演化为可能导致欧元解体的系统性风险的后果。就欧盟内部的决策程序而言,救援行动涉及动用参与援助国家辛苦积累的资源,没有国家愿意以极低的收益去援助那些懒惰和没有创造力的国家。经过激烈的损益平衡考量和政治博弈,为了阻止主权债务危机溢出效应的进一步泛滥,欧盟和国际社会才下定决心实施援助计划。救援计划成为扭转局面的核心环节。而对于欧元区和欧盟国家而言,面临危机的当务之急就是努力迅速落实救助计划,以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而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四)欧债危机考验欧盟运行机制和调整机制

欧元区达成一致行动救助希腊缓和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市场冲击危害,但也会加重欧元区经济负担,有可能成为阻碍经济复苏的因素。外部援助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危机,危机隐患还在威胁欧洲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债务危机也为欧元区国家建立统一财政政策提供了一个契机,但这还是一个历史性难题,而且危机形势蔓延的压力,可能延长建立这一机制所需的时间。欧债危机的蔓延及由此造成的欧洲金融体系动荡,使建立和完善欧元区金融稳定机制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课题。在欧盟明确稳定机制建立之前,投资者对成员国债务违约风险上升的担忧,会导致欧洲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消费者信心动摇。从长期来看,建立欧元区稳定机制和实行协调一致的财政政策,是欧元区完善法律框架、实现长期稳定运作的基石。

(五)美国国际金融市场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美国迅速化解次贷危机的能力,彰显了其危机处置效率和金融稳定的基础。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迅速推出稳定市场的应急方案,通过收购亏损金融机构股权和其他紧急注资措施,动用国家信用挡住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很快扭转了市场态势和预期,化解了美国主要大金融机构的清偿危机,避免了坏账传染的系统性风险。同时,美国立即着手研究改进金融体制建设,这反映出美国金融制度的内在修复能力和面对市场变化所具有的活力。美国政府高效率地推进金融改革,为其重新赢得国际金融的主导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沉重地打击了欧元的信誉基础,从而巩固了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危机前欧元曾是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在一定范围内替代了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作用。但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大量资本开始转向美国市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2年发展中国家抛售欧元储备448亿美元,欧元占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比重下降到24%,与此前2009年占比31%的水平相比,下降幅度超过6%,达到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金融机构再次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华尔街六大银行最新公布的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高盛净利22.6亿美元,同比增9%;摩根大通净利65.3亿美元,同比增长33%;富国银行净利52亿美元,同比大增22%;美银净利翻3倍至26.2亿美元;摩根斯坦利净利9.84亿美元,扭转上年亏损9400万美元的困境;花旗净利38亿美元,同比增长30%。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与中国面临的挑战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货币政策在全球的主导优势,扩大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于全球货币市场的冲击。美元的过度扩张或者急速收缩,都必然带来国际资本市场和密切关联货币的不稳定。而美元从长期来看走弱的趋势,使得其贬值也成为不可低估的风险。欧洲整体经济低迷,债务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演化,可能迫使欧洲央行效仿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政策,超发欧元以购买国债,不仅欧元会受到影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金融环境也将受到深刻影响。从日本推行安倍经济学的操作来看,如果我国不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则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环境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一直倡导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设想,增强国际储备货币稳定的价值基础,而且这也有利于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自身调整。因此,我国应加强与金砖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合作,在贸易结算中更多地采用双边货币或其他货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同时应当在国际社会倡导,进一步加强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货币的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

作者:宋建奇单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