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讨财务制度的问题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缺乏积极的财务管理意识。目前,国家和社会每年都会给高校拨付一大笔资金。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性资金构成了高校资金的主体,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尚可报告相关行政机关,而对于非财政性资金,如社会捐款等资金的使用和运营情况却缺乏必要的监督,甚至几乎没有监督。不少学校盲目扩大学校规模,不停地修建楼房建筑等面子工程,而真正投入在学生教育上的设施和经费少之又少,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另外,在校办产业方面,虽然它们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也有很多最终因管理不善而给学校造成了危机。财务处作为高校的一级财务职能部门,并没有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很好的统筹管理,具体主要表现在:对校办产业的资金营运情况缺乏有效地监督与管理;产业项目负责人支出费用结构不合理;项目资金的使用、人员招待的费用等所受的监管过于软化;财务人员在资金监督方面缺乏有效手段;而教学经费、学生补助、科研经费等本该给予特殊关照的资金,却存在着管理不灵活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部分归结于缺乏积极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
(二)成本和风险意识不重视。高校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却常常不讲求成本意识、不重视资金投入的风险。缺乏成本意识最突出地表现在资金使用的铺张浪费上。目前,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依然处在经费不足的困境中,但在资金使用方面却匮乏应有的节约意识,如采购设备时把关不严、缺乏计划,人员公款消费严重超支,花大钱进行面子工程建设等问题。风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乱投资建设、向银行举债发展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各相关事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三)预算管理不合理。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是其财务部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预算管理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预算约束力度不足。财务预算约束力不足导致了财务预算流于形式,因而在实际过程中超预算、无预算的现象屡见不鲜。预算管理不合理的另一个方面即预算的不全面。高校预算的编制一般是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的,这就很难避免财务人员对具体业务不够了解,大多只根据往年预算数据稍加变动得出预算结果,这种预算编制的方法难以完整反映出学校总体财务收支状况,也很难强调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重心。
(四)审计制度不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完善是以上种种问题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审计制度普遍存在审计力度小、流程不规范、覆盖面小、手段落后、缺乏国家审计的强制性与社会审计的公证性等问题。
(五)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信息的不透明是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频发的直接原因之一。政府的财政拨款是我国高校经费的最重要来源。虽然高校拥有办学经费的自主使用权,但由于这部分经费从法律上讲仍属于公共财政,所以高校有义务向政府及社会公开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另外由上图可以看到,高校非财政性资金有一个重要来源———社会捐赠。因此高校要想在今后拓宽自身的办学融资渠道,社会人士和组织的积极参与必将是一条重要的突破口。只有将自身的财务信息公布于众,才能使社会有信心、有意愿参与到发展高等教育的队伍中来。
二、改进建议
(一)改进审计制度,优化现有审计流程,实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合作审计,以加强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公证性;
(二)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及时向国家、地方行政部门以及向高校捐款的企业或个人报告学校的相关信息,主要包含以往财务报表及相关指标、固定资产投资规划、数额巨大的融资、债务偿还、投资等财务活动,自觉向社会公开或暂时部分高校内部财务状况;
(三)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预算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和科学性。规范和优化预算管理工作流程,转变现有预算管理观念,加大部门预算支出的分析力度,保证预算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降低人为因素对预算的影响,严格把控资金的实际使用,真正将预算工作落到实处,把资金花在最需要、最有价值的地方。
(四)强化项目风险意识,制定合理的学校发展战略。高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优化资源配置结构,科学合理地壮大自身实力,提高教育投资的收益,以学生利益、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力求用最少的资金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人才。
作者:程玲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