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央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转型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新常态”即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由追求增长速度转向重视增长质量,从要素投资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经济体制与结构都将进行调整,人民银行面临的财务形势也将发生相应变化。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作为人民银行履行职责的服务保障,在新常态下,基层央行如何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转型,适应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财务管理转型的必要性出发,在分析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型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财务预算;预算管理;转型
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包括预算的编制、核批、执行、评价和财务决算、财务检查以及财务分析等方面工作。作为中央银行,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活动,合理规划预算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人民银行履职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基层央行如何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转型,适应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一)深化预算改革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正式实施的《预算法》为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供了法制基础,《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的出台,更是为深化预算改革指明了方向。人民银行预算作为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按照相关要求改进预算管理、深化预算改革,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进程。
(二)提高资金效益的要求
在新常态时代下,人民银行加强经济宏观调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加强金融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相应的财务支出也不断提高。人民银行积极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转型,可以进一步优化财务资源的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财务管理工作从规范化向科学化转型。
(三)推进预算公开的要求
推进预算公开,保障和促进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了政府执政能力和办事效率,为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预算单位,也加入了预算公开的队伍。财务预算管理转型通过科学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等手段,进一步规范整个财务预算管理行为,使得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经得起大众监督。
二、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现状
多年来,人民银行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强化约束,财务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要求的全面推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求相比,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预算定额体系不够健全
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预算的准确性,而构建预算定额体系需要结合人民银行职能与业务的特殊性,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定额体系。但由于人民银行机构众多,分布区域广泛,存在差异较大,建立一套适用各分支机构的定额体系比较困难。在没有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下,预算管理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
(二)预算公开有待加强
人民银行按照预算公开的要求,逐步对预算收支、预算执行情况、“三公”经费情况等内容进行公开,信息公开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但由于基层央行与总行管理体制不同,基层央行在预算公开方面还存在一些难度;加上人民银行作为国家中央银行,履行货币政策及金融稳定等职能,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基层央行预算公开范围、公开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
(三)预算执行不够严肃
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过程中监督不到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不够,造成预算执行中变动较大;另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侧重于事后监督,尽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加强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有关部门也配套制订会议、培训、差旅、因公出国、公务接待等一系制度规定,但个别单位仍存在执行不够严肃的问题。
(四)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人民银行尚未建立绩效评价的相关制度,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缺少必要的制度依据,绩效管理中的职责分工、操作规程、问责机制、激励机制等等都在尝试和探索阶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健全,绩效评价方法不够科学,绩效评价工作均由内部部门完成,资金的使用者和评价者均为同一部门,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
(五)中期预算还在初级阶段
2015年,人民银行正式开展三年中期预算,但从这两年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业务部门对业务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了解不多,对以后年度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重点方向、重点项目不明确,重点项目的实施时间不确定等问题,为滚动预算的编制工作带来难度;业务部门对后两年的预算项目不够具体、细化、新项目少,长远谋划不够,分年度的滚动实施计划和分解目标不够具体,影响了滚动预算和年度预算的衔接,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都很难提高。
三、基层央行财务预算管理转型的具体举措
基层央行在财务预算管理转型的进程中,要在确保预算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逐步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
(一)建立预算标准体系,增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体系,保证支出定额的合理、公正、公平、统一。人员经费定额考虑各项改革、机构、人员等因素,以人事部门工资总额为基础,按比例据实核定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缴费等支出。公用经费区别各科目核算的内容、性质、作用等因素,结合有关政策规定、社会物价水平等,分别采用总量定额或工作量定额等方法测算公用经费。在项目支出上,建立项目库管理,对立项依据、项目内容、绩效目标、资金需求及筹资方案等进行审核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确保申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人民银行的工作部署,并与本部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相衔接。
(二)建立预算公开制度,增强预算的透明度
财务预算管理要体现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原则,为广大职工行使监督权和知情权搭建起一个信息平台。一是建立健全财务预算信息公示制度。按照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要求,对公开的内容、时间、主体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预算公开的规定更具可执行性、可操作性。二是坚持全面公开,突出重点的原则。除涉密事项外,其他预算管理信息全部公开,重点公开“三公经费”等一般公务运行费用、集中采购、基本建设项目执行情况等重要事项。三是拓宽预算公开的方式和途径。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图文并茂的版面、翔实准确的数据方便职工了解和监督。
(三)完善预算监督机制,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加强预算监督,确保预算编制的严肃性,杜绝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的监督。在部门预算编制时就适时介入监督,了解、核查编制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剔除不真实数据,减少预算编制中存在的水分,起到控制和预防的作用,确保预算编制的规范、科学和真实。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拓宽监督检查的内容,力求监督工作的制度化和经常化,加强对部门日常支出的监督管理。从单纯的事后监督向事后、事中、事前的全过程监督转变,要重视事前的预算审批、事中的跟踪问效,防患于未然。在全过程监督的基础上,及时分析部门预算执行的情况,对于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早改正。
(四)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预算效益性
一是建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对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标准、绩效监督主体、组织实施程序、跟踪问效等方面予以规范,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人民银行业务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类建立与人民银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为年度绩效目标。三是探索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评价机制。在内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探索第三方评价试点工作,引入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社会咨询等第三方机构完成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建立专业人才的评价、咨询制度,在评价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五)构建中期预算框架,增强预算的前瞻性
编制中期预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单位内各项业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规划,需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基层央行作为人民银行中期预算编制的底层,在编制中期预算中,一是借助总行制定的业务发展规划及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在编制周期内合理确定支出重点、结构和预期绩效,结合财政部确定的支出限额编制分年度的滚动实施计划和分解目标,作为编制滚动预算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了解部门规划,将业务信息有效转化为财务信息,并将预算编制情况向业务部门反馈,确保中期预算的可行有效。
作者:姚晓燕 时秀花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