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的运用(3篇)范文

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的运用(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的运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的运用(3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改革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事业单位体制在不断深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认识到在这场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文章首先介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现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带来的财会工作的变化和影响,最后就如何开展会计制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

事业单位作为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单位,其规模数量和运行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职能的实现和人民生活的质量提高。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会计制度此时不仅仅是一种记录、计量和报告的方法指引,而是一种可以发现事业单位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源合理配置有着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不断地完善,这就要求,我国财政体系作为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体系制度也必须和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其中,经过修订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事件。经过修改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继承了原有会计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原则,又在会计核算方式、责权发生制会计基本假设和采取无报表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做了调整和改变,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更加符合现实基本要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可谓是成果颇丰,但是其作用基本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政府预算的透明度,进一步优化国家财政资源配置,使得事业单位更加满足公共财政的需求;第二,通过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质量、激发事业单位发展动力和活力,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本身的管理质量,更好发挥国家服务功能;第三,会计工作作为一种信息提供工具,其制度的完善可以很大程度上提供信息质量水平,为全民通过会计信息监督事业单位工作提供了可能。

二、市场经济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适用范围问题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全国各大大小小的企业,是一种十分统一、普适的会计制度。但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仅仅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对于非国有事业单位在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存在争议。也就是说,一些执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纳入企业财管体系的事业单位,不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和我国企业单位都需要遵守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相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范围存在问题。

(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基础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收入配比原则,所以绝大多数组织单位都是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但是直至今日,收付实现制仍是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反映事业单位真是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这是由收付实现制只反映当期现金流量的会计假设决定的。收付实现制只记载现金的收支,对于现金流量背后的实质经济活动是否繁盛考虑不足,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和实际经营状况相背离。自我国开始使用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权责发生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十分完善和深入人心,而收付实现制将很有可能因其固有的限制阻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

(三)我国事业单位科目设置不规范

我国事业单位体系庞大、种类繁多,不同的事业单位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各有不同,所以各单位对设置本单位会计科目有着较大的自由权。虽然各单位的会计科目可以很好地记录本单位的经营活动状况,但总体上来说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缺少系统的规划。站在较高层级事业单位的统一核算的角度,各个单位的账务管理纷繁复杂、混乱不清,很难对事业单位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反映,也不利用从上到下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报表编制存在问题

企业的会计报告是单位对自身经营成果的一种总结,而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主要是对本单位某一段时间收支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一种书面说明。因为事业单位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所以现金流量的相关指标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并不编制现金流量表。企业按照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对企业的现金收支状况进行核算,但事业单位不进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很大程度上就很难把握现金收支的变化。此外,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过程中采用的会计基本等式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这个等式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的依据,不符合大家对资产负债表定义的理解。

(五)固定资产存在的核算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有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基金两种。其中,“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原值”相对应,反映的是固定资产的入账原值;“固定资产基金”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净值”相对应,反映固定资产在购买固定资产的预算金额。但是这种计划经济时期财政统收统支管理的模式已经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尤其是政府财务预算和单位实际总支出不能保持一致的今天。此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折旧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成本不能完全的反映出来,也就是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不完整,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得不到准确反映。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的变化和影响

经过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颁布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总体来说,本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新的明确和规划,尤其是会计核算范围、会计要素、资金预算管理和会计报表主体等方面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调整。经过这次会计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在会计处理时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全面提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明确会计处理对象,增加会计要素

在本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新会计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处理对象就是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而且要求事业单位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分类管理。这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处理对象的首次明确,具有非凡的意义。此外,为了克服原有会计资产负债表的固有缺陷,新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方面进行了适当的延伸,主要是增加了对负债和净资产的核算科目。至此,事业单位的核算对象不但得到了明确,而且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确认和计量。

(二)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和细化

会计报表体系如前所述,我国事业单位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有着诸多不足的地方,于是新会计准则鼓励事业单位采用责权发生制,这样就可以克服收付实现制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的不足,为事业单位提供真实有效、客观全面的会计信息。除此之外,针对原有制度资产负债表存在的不足,新会计制度要求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的同时应详尽说明资金的具体使用状况和负债状况进行说明。如此一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有会计制度的不足,使得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更加全面、科学。

(三)促进预算资金管理核算方式的升级

会计核算工作作为企业财务工作的一环,会计核算的改善也会对单位预算资金的管理方式和核算方式造成影响,倒逼单位资金预算提升。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在单位的经营活动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原有的会计制度下存在许多收支预算不合理、资金严重超支而没有调整措施或因预算过紧影响正常运营等。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对原有的预算管理方式改善为核定收支、定项定额补助、合理弹性预算等预算方式。这样不但和会计制度的变革有效结合起来,还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四、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提出的建议

(一)减少行业特殊制度,统一会计制度

我国事业单位体系庞大,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活动千差万别,用一套会计制度和核算科目不可能符合所有事业单位的核算要求。但是不同行业事业单位设置过多的特殊科目,既不利于高层级事业单位的统筹工作,也不利于其整体会计信息的科学、合理性。针对事业单位科目设置问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该要求各单位以统一的会计制度作为其财会工作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已有的统一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对于因行业特殊性的有的特殊科目需求,应在不超出统一制度的原则之下进行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核算。

(二)改进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本文第二部分已经介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种种不合理,而且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实现其职能的重要依托,其核算工作应该得到重视。在此建议事业单位在核算固定资产时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取消固定资产基金科目,引入折旧制度。即在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以其承担的支付义务为入账价值,在资产使用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假设进行折旧,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此外,以基础工程建设为主要活动的事业单位,设计相应的基建报表,更加合理的反映基建项目的真实的状况。

(三)持续改进事业单位报表体系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体系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但是还有两个方面问题亟待改进。首先是事业单位现金流量表的缺失。即便事业单位十分注重现金收支状况,但是没有系统的资金描述,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总是不能很清晰地展现。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现金收支状况将现金进行分类描述,可以更好地反省单位的资金运行状况。另一个是资产负债的列式问题。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基本的会计等式编制资产负债表,即和权责发生制相对应,也能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进行更好的列示。

参考文献:

[1]张志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5(09).

[2]孙自平.浅析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2014(11).

[3]宋丽娟.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及启示[J].现代信息经济,2014(07).

[4]李晓梅.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8).

作者:丁红 单位: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潜江汉江管理分局

第二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分析

摘要:

近年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建设方面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多重内外因素制约,其作用还未得到有效释放,这严重制约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本文从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出发,提炼出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现今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构建对策,为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现状分析;构建对策

一、引言

作为管理与会计有机结合的产物,管理会计融合了现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采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实现最大利润,故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尤为“抢眼”。相反,在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却总是与财务会计纠缠在一起,无法发挥其真实的作用,这主要归因于:一是归属同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起源于现代会计系统,随后分离成两个分支,故在其本质的形成、职能等方面相似;二是分支流派,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被分成两大分支,在细节处肯定存在明显区别。为充分发挥、调动两种会计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本文特针对两者间的异同探究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二、管理会计概述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传统会计系统逐步演化成两大分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自此关于这两类会计的性质与边界问题就一直存在激烈争论。不论是葛家澍教授2006年出版的《财务会计理论研究》,还是经典的《成本会计》教材,均未能准确识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性质与边界。

要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涵,须首先区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的差异性。现今社会经济对两类会计的看法存在一个共识:一是财务会计也称对外会计,职责是将单位的财务信息向外界公布;二是管理会计也称对内会计,主要面对内部的管理层并为其提供有助于单位经营决策的相关信息。这种流行于诸多会计专著、杂志和官方文件中的会计本质分类,实质是以“单位边界”作为划分边界,并简单考虑所面对的对象,却忽略了更多重要方面的约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工作重心,财务会计是形成日常的财务报表等资料,提供最直观的财务信息,管理会计是分析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为管理层提供财务信息与建议;二是功能时间性,财务会计是报账核算等工作,主要针对财务事件发生后,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总结上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在此基础上为管理层提供用来预测未来的重要依据;三是遵守原则和标准,财务会计是严格遵守职业和道德标准约束,而管理会计是灵活应用各种现代管理理论;四是信息特征及载体,财务会计是提供全面的单位财务资料,其信息载体由统一格式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三个系统组成,相反为给管理层内部特定需求提供所需综合信息,管理会计并不需要按照硬性规定的统一报告模板进行信息汇总;五是核算方法和程序,财务会计是基于简单数学计算方法,核算程序比较固定,管理会计是运用现代数学计算方法,核算程序相对灵活、自由。

基于上述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理论差异性对比,清楚表明两者的本质差异:一是财务会计以历史成本法为计量方法,确认并计量过去经济业务的经济信息,履行会计受托责任的目标;二是管理会计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方法,确认并计量未来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满足会计决策相关性的目标。虽然两类会计依据的基本信息都是直接体现和分析单位运行的原始数据和资料,但管理会计是针对单位的各种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进行深层次、全面化的提取加工,为管理者对单位的未来进行规划、预算提供全面的信息依据,其加工所依据的信息资料包括:一是统计和业务核算信息;二是基本财务报表信息。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更加关注单位的“经营性”和“控制性”,管理会计与组织环境、管理者责任(尤其是价值增值等业绩目标)和组织内部的控制要求相伴生,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单位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职能与特点

(一)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职能

通过对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分析,再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特点,可总结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所具有的三个重要职能:一是分析过去,将财务会计形成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提炼潜在的规律和方法,发现相关的问题,结合其他非财务信息,总结出系统的报告为单位内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指导单位将来的管理行为;二是掌控现在,不断改正、对照现在单位管理的进程,迅速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不正确经济行为,基于当前全国反腐倡廉推进,强化管理会计在单位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内在需求;三是指引未来,单位管理决策与资源配置中持续强化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基于对单位不同部门收集并筛选的所有相关单位信息,为指引单位未来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最有利的理论支撑。

(二)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特点

上述分析清晰表明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同时具有以下三点特征:一是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内部管理者兼顾对外财务公开;二是服务定位,事业单位的领导既是管理会计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VIP客户,更是下级单位的指导者;三是内容构成,管理会计同时重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并基于领导与管理者角度从单位全局战略着眼,从单位各种有用的信息中提炼出更多清晰的内容以供决策。

四、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与构建对策

(一)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在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推行管理会计,可充分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管理会计主动向管理人员提供全面、详尽的单位内部管理信息,便于领导更科学地管理单位,另一方面管理会计通过积极参与单位的重大决策,强化单位的内部绩效考评与管理,进而提高单位的资金效益。虽然管理会计已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取得长足的实践,但因发展历程短,方法技术不成熟,仍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单位领导不仅充当管理会计VIP客户,更以项目负责人和下级事业单位指导者的身份自居,导致明显的责权不明;二是系统、规范的管理会计理论指导体系匮乏;三是管理与会计结合过程中的显著裂隙;四是管理与财务联系过程中协调性不足直接影响了管理会计实务;五是管理会计人员较低的专业素质阻碍高效性的发挥;六是现行管理会计分析方法不完善,其经济数学模型本身存在问题。上述这些管理会计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局限性,不仅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和谐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更突显出现行管理会计与复杂多变社会环境之间的脱节。

(二)管理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当前应强化对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内涵的深度剖析,突显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市场竞争能力,并从四个主要方面强化管理会计的建设:

1、强化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提升财务会计管理职能

财务会计具有较强的会计专业能力,通过自身加强学习、定期培训,实现从单一的会计管理向全面的财务管理转移,为构建事业单位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会计团队奠定夯实的基础,并真正落实管理会计在单位管理中所起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时分析作用。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增加高校管理会计专业的设置,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管理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机融合会计管理

为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执行和工作职责,应在两方面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是内容制定方面,严格按单位和谐运行的相应准则要求制定出合适、有效的内控制度;二是执行效率方面,坚持理论原则并突显出单位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故应基于政府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约束下,严格参照内控系统为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的依据与标准,积极推进管理会计系统把内控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有效反映预算执行情况,明确责任,考核业绩。

3、激发领导重视程度,有效推行管理会计

事业单位的和谐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单位领导者决策思想的影响。在领导层对管理会计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合理管理的基础上,即便单位内控制度再完善,会计专业和职业素养再高,也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有效性,为此从四个方面进行强化:一是强化单位领导重视会计管理,积极推行管理会计工作;二是单位领导积极让财务管理人员介入单位的宏观日常管理,一起为单位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为单位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三是对从事其他职务的人员进行思想上的修正,强化多部门的人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四是加大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宣传力度,促使单位各部门都重视管理会计的普及与应用。对上述这些方面内容进一步强化,将有利于提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得到推广。

4、基于大数据平台整合优势

管理会计所倡导的“组织控制管理”和“价值活动分析”既是对现有会计报告的有益补充,又是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的未来变革方向。现今大数据时代已引发财务会计报告的“边界革命”,须将活跃的、非结构化的价值活动信息转变为标准化的、结构化的、可累积的财务报告语言,故管理会计需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将财务与人力、控制等非财务指标合为一体,实现信息同步共享和战略价值报告的多维化。如:卫生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框架虽已大致完成,但框架内的网络直报、财政年报、卫生年报和医改监测等信息模块,却仍存在模块分析指标欠完善、以及各模块间的不兼容和功能单一等局限,导致相互间形成了数据孤岛,使得管理会计无法对不同部门提供的基础财务与非财务数据进行整合、提取、利用,故实现大数据平台下的信息共享对于强化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职责尤为重要。

五、结束语

为使得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更科学管理单位,并加强单位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故在新思想的指引下,管理会计首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并积极调整相应的工作模式。随后有机融合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信息与社会发展动态信息,积极展现管理会计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使事业单位更顺利融入现今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和谐促进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骆水娣.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模式[J].中国总会计师,2015,(2):40-43

[2]余立亭.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2015,(35):90-91

[3]许金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边界讨论[J].财务与会计,2015,(4):9-10

[4]刘立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和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3):83-84

[5]朱宏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探究[J].时代金融,2012,(9):23-26

[6]徐辉.提高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43

作者:唐亚军 单位:成都市医学信息所

第三篇: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

摘要:

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其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已经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状况,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内部法律法规,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但是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我国事业单位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职能不断丧失,从而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前进步伐。

关键词:

财务会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近几年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变化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丰富了事业单位经济行为,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难度。虽然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从实际应用状况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建设。

1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产生的作用

1.1确定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制度,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还可以完善事业单位监督和保护意识。经过分析发现,实施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可以利用管理机制约束内部行为,同时还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展,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事业单位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支撑体系,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让事业单位人员形成保护意识,保证内控监督工作的进展。

1.2财务会计强化了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主要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必须建立一些制度和监督机制,促进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进展。经过对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状况的调查发现,很多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都比较薄弱,进行内控工作的方式非常落后,不能适应时展,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建设。随着财务会计的建立,促进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了财务监督,强化内控意识,构建完善的机制,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进展。

1.3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内控水平

事业单位实施的内控对我国财政资金状况具有直接影响。只有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重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保证国家资金使用的安全,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对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财务会计也更好地满足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强化了事业单位的监督和检查,从本质上解决了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以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建设和发展。

2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会计缺少相关的业务流程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业务流程,内部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缺少经济业务授权制度、权利分配关系不明确等方面。除此之外,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都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当企业规模较小,缺少管理人员时,就会出现出纳、资产管理以及会计等职务都由一人担当,而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执行力度不强、权利分配不完善、内部业务流程较紊乱等方面的问题,给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进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2.2监督职能弱化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不能监督事业单位各项行为,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内审制度,但是内审部门职能落实不到位,工作职能依然存在较大异议。从事业单位实际状况来看,很多内审人员通常都直接由内部领导人员胜任,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导致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出现了较多问题,无法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严重时将造成国家资产的流失。

2.3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精神,还要在专业素质方面达到要求。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对内控人员需求量较大,很多事业就降低了人员要求,导致现有人员与事业单位需求相背离,增加了事业单位内控工作难度,最后降低了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除此之外,一些事业单位的专业内控人员较少,很多员工都缺乏实践经验,进行工作时,态度不端正,缺乏思想认识,忽视法律法规,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给事业内控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难度,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4事业单位内部内控意识较肤浅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还不能清楚认识并理解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一些人员认为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一种形式,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漠不关心,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中随意性较大,导致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工作效率较低下,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不能发挥内部会计制度作用,影响了事业单位工作的进展。

3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的措施

3.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实际运行状况,合理分配人员职务,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实施定期轮流岗位职责,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提高人员的思想认识。同时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要求财务人员掌握审批工作流程和方式,保证财务人员进行内部经济业务审批时有法可依,防止滥用职权问题出现。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程序,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增强资金活动的控制和监督,可以实施财务管理和全面预算控制,保证资金活动等得到全面控制,必要时还要建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3.2实施职务、岗位分离制度

事业单位应该对不同职务分配不同人员,要求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成一种阴性的约束力,提高事业单位实施效果。例如可以将付款、审核和记账等由不同的人员进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让人员相互监督,提高工作效果。同时实施轮流山岗制度,要求工作人员进行轮流工作,加强工作力度,促进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实施。如果事业单位耗费在预算之内,可以由相关人员签字后再完成相关工作,工作结束后根据相关凭证由部门人员审核并签字,最后再交给财务负责人签字,然后报销。会计人员还要对原始凭证进行检查,如果凭证出现涂抹或伪造,不予通过,必须由当事人签字后才能报销。

3.3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

财务会计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对事业整体发展具有很大影响,所以必须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展。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是一项比较负责的经济管理内容。财务会计人员担当着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只有不断引入高素质、高技能和高水平的人员,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第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给人员培养思想道德相关知识,提高人员的思想认识;第二,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财务会计核算集中化可以控制财务执行力度,解决财务人员编制问题。进行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培训时,可以实施再教育,促进培训工作的实施。实践中主要对财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经济、法律和会计等进行学习,提高人员的电算化认识,树立人员正确的道德观念,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发挥财务人员工作的创造性,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各项工作。

3.4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意识是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涉及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所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领导和人员必须及时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的作用,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报道的完整,体现财务报道的真实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内部法律法规,保证财务各项工作的开展。此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要对员工实施一定的思想教育,提高人员的内控意识,让财务会计控制内容顺利进展。

4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是保证事业单位内控控制工作顺利发展的前提,可以完善事业单位经济行为控制,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推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和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实际工作状况,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控制内部行为,充分发挥我国事业单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钢臻.探究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有何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

[2]刘华强.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3(05).

[3]吕冬梅.浅析事业单位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管理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07).

作者:申丽 单位:长春市宽城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