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范文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随着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与现实人才需求脱节。本文从准职业人的理念出发,围绕课程体系、学习范式、实践教学和考评机制等方面探索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

关键词:准职业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表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目前,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成为准职业人为导向的模式及路径。

1准职业人内涵解析

准职业人指用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养,能够适应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和发展,也就是即将进入职场的人。职业素养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社会人在从事某一具体活动中所应具有的素质和修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作风、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其中,职业技能是显性职业素养,另外三项是隐性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基本的部分。能就业的人并不一定都是职业人,职业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能素质。用人单位购买的是学生的能力,其要求是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或是经过短期培训即能为单位创造价值。因此,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准职业人,以满足学习者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是使学生成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准职业人,为学生的就业谋职做好准备以及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基于准职业人的人才培养原则

2.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准职业人的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构成。财务管理准职业人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1)职业技能,包括相应的资质水平、岗位技能。(2)管理技能,对人、财、物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3)协调技能,与管理、生产、销售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形成良好的沟通配合。应具备的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是高等院校准职业人培养的首要目标,这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

2.2专业培养与职业标准

对接准职业人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规格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目前财务管理职业领域尚未有通用的职业标准体系,但是在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和会计专业大致趋同的背景下,可使用会计领域的职业标准替代。根据《会计法》要求,财会人员职业最低标准为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人员技术标准依次为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业资格是进入职业领域的门槛,以准职业人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职业资格为基础。因此,基于上述职业标准和财会类岗位招聘需求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在一年级考取会计从业资格,二年级获得初级会计师职称,凡是获得证书的学生可以申请抵扣相应课程学分,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空间。

2.3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准职业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还要满足学生的需求。高等教育市场化使得学生转变为知识的购买者,学生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增加了消费者与教育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高等院校成为连接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平等教育和个性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3基于准职业人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建立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准职业人职业能力的关键。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财务管理专业准职业人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开放性,构建融理论知识、职业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在通识教育模块强化职业道德、基本职业素质和通用商务技能的培养;在学科基础模块突出企业运营管理知识、技能等经管类通用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主干课模块以财务管理职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流程为核心;专业方向课模块则突出财务管理职业领域由低到高各级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强化培养;专业任选课模块服务于学生的各类考证和个性发展需要,将职业理念认知、岗位技能单项训练、综合模拟实训和社会顶岗实习四类课程层层推进又紧密结合,通过以赛带训,把职业技能大赛有效植入课程体系,提升职业关键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兼顾学生初次就业和后续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成为实践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准职业人。

3.2推行准职业人学习范式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迁移。应将相应的专业知识融入技能训练中,避免学生陷入盲目的纯实践操作,从而导致知识运用能力的弱化。尤其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作风、职业行为习惯和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可忽视。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职业化的要求,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路径模式,从校内校外两个层面推行准职业人的学习范式。对校内层面而言,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让学生自新生开始从触觉、视觉、心理感觉等方面都能感受到职业氛围,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团队学、竞赛学,训练准职业人心智模式、养成准职业人行为方式,引导学生在思维模式上实现由学生向准职业人的转变,积极主动追求自我升值,在学习中通过自我认知发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校外层面则通过工学结合让学生深入企业,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熟悉企业的操作规程和行为准则,形成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敬业、忠诚、爱岗、竞争拼搏、团队合作等职业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达到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学与用三者的有机结合。

3.3建立多层次的梯级实践教学体系

实行“校企联合、双向互动”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积极建立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校内实验实训、校外见习实习两大系统和课内、专业综合、跨专业综合三个层次。通过基础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相结合、单项岗位技能训练与综合职业素质训练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见习、顶岗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得毕业生既能胜任财会领域的基本岗位工作,又具有发展潜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应用型技术人才。第一阶段为职业导学阶段,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职业导学和校外见习课程,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理解,解决专业认识不清、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训课程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为专业实践阶段,依托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平台、跨专业企业运营综合实训平台和校企合作,开展多层次的财务管理见习和实训课程。第三阶段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按照岗位实习和就业一体化的思路,组织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岗位,选择区域影响大、人才供需关系稳定的企业,试行订单式实习就业,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紧密合作关系。改变传统的论文形式,鼓励毕业论文真题真做,采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3.4建立适合准职业人的考评激励机制

考评是影响准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导向作用。准职业人的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应坚持学校加企业的综合考核方法,校企联合制定考核标准,对照财务管理各级岗位标准,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评价目标分解成以基础理论课程、实践实训类课程、考证、技能竞赛等为载体的多个子目标,形成多维度的评价模型。

目前主流的课程教学评价依然是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采用以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和职业素养。以准职业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着重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养成,因此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相较于终结性评价更加切合基于准职业人理念的人才培养特征。专业核心课程特别是实训类课程考试可以采用参加相关企业的职业资格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对象不仅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和岗位技能的熟练程度,还包括职业态度与规范、表达书写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方面,从而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做出全方位的评价。对于率先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师职称的学生,或在各级财会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金激励,同时可以申请抵扣相关课程学分。对于综合考评获得优秀的学生,除了在学校层面上给予奖学金,也要从企业层面给予奖励,如推荐去优质企业实习、优先考虑聘用等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吴克平.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6(04).

[2]王传庆.高职教育让“学生”成为“准职业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作者:梅梅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