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成为理财目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田力天津社会科学院现代企业研究所财务管理的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目标,是企业目标在财务方面的具体化。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但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财务管理目标又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因此说,研究财务管理目标,不但是实际财务活动的需要,而且对构建财务理论结构也有重要意义。中外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一直争议很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产值最大化:写作论文
产值最大化是指企业将总产值作为其生产经营的主要任务,其主要目标是完成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产值最大化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个人利益的多少,均由其完成产值计划的程度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把总产值作为其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产值最大化的缺点越来越明显:(1)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在产值目标的支配下,有些投入的新增产值小于新增成本,造成亏损,减少利润,但因为能增加产值,企业仍愿意增加投入。(2)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追求产值最大化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只重视数量而轻视产品质量和种类,因为提高产品质量、试制新产品都会妨碍产值的增加。(3)只抓生产,不抓销售。在总产值目标的驱动下,企业只重视增加产值,而不管产品能否销售出去,因此,往往出现“工业报喜,商业报忧”的情况。(4)只重投入,不讲挖潜。总产值最大化目标还决定了企业只重视投入,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而不重视挖掘潜力,更新改造旧设备,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再假定企业投资收益确定的情况下,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以追逐利润最大化做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优点在于:(1)人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指标来衡量。(2)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的差额,是按照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加以计算的,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3)利润是增加投资者收益、提高职工劳动报酬的源泉,也是企业资本积累、扩大经营规模的来源。可见,利润最大化目标再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产值最大化目标的缺陷。但是它再实际中仍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1)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间的比较,会误导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资本额较高而效益较低的项目,不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2)利润指标是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3)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的利润往往伴随着过大的风险。(4)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忽视产品开发、人才开发、生产安全、生活福利设施、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作用,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
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和经营者是一种委托关系,经营者应最大限度地谋求股东的利益,而股东的目标就是追求其价值最大化。在自由资本市场上,拥有一定数量股票股东的财富由股票的价格决定,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股东的财富也就达到最大,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可以理解为最大限度的提高股票价格。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有以下优点:(1)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时间和风险因素,因为股票价格是企业现在和未来价值的体现。(2)股东财富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追求短期利润的行为,因为股票价格的高低不仅受目前利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容易量化,因为股票价格很容易从股票市场上取得,便于进行考核和评价。但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1)它只适用于上市公司,而对于大多数非上市公司则很难采用,限制了起使用的范围。(2)它只强调股东利益,而忽视其它利害关系人(如债权人、管理者、职工等)的利益,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3)股票价格中有一些管理当局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外部环境的限制、经济活动的一般水平以及股票市场状况等。将不可控因素导入财务管理目标是不合理的。(4)对于法人股东来讲,其持股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追求其价格的最高,如为了控制被投资公司的生产活动等,因而其对股价的敏感程度不及个人股东,对股票价格最大化没有足够的兴趣。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
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的基础上,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所谓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它可以通过资产评估来确定其大小,也可以采用折现现金流来表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目前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最好的目标,其优点在于:(1)充分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和风险,符合财务管理的实质。(2)能够克服企业追求短期利润的行为,因为企业的价值更多的受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影响。但是其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1)没有考虑除股东和债权人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忽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因为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必然要影响到其价值的增加。(3)忽视对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方面的开发与投入,因为这些资源难以计量无法反映出企业价值的增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财务目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企业目标的选择。对于企业本质认识的不同,企业目标确定的不同,其所采纳的财务管理的目也就不同。以上各个观点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企业目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都没有真正反映企业的本质,他们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或仅仅强调货币资金提供者的利益,认为企业仅仅是出资者的企业,这和过去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强调资本雇佣劳动,资本作为稀缺资源在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本的拥有者(出资者)就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因而企业服务的目标也就是为保证出资者的利益,相应的,企业理财的目标也就是出资者利益最大化。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再加上股权越来越分散,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企业已不在仅仅是出资者的企业了。现代企业观告诉我们:企业是相关利益者(Stakeholders)的集合体,它为了这一集合体各方的利益而进行经营活动,这一集合体的各方都被认为是企业利益的贡献者和分享者,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不再唯一的属于出资者,企业不再只为出资者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企业必须考虑到经营活动对各个相关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因而,企业财务活动的目标就应为这些相关利益者服务。从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来看:筹资活动可以说是企业对相关利益者的选择;投资活动可以认为是企业为增加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而进行的财务活动;分配活动则可以认为是协调各相关利益者的利害关系。总之,企业财务活动的目的是为其利益相关者服务的,因此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平2000元免征额显得扣除项目过于粗犷,不能够针对纳税人的婚姻、子女教育、养老及其他需要具体分列的生活费用而做出具体的扣除标准,以符合税收公平的原则。同时免征额也常常因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容易显得不合实际。
3.税制架构“宽打窄用”
据高培勇的研究,我国税负水平的逐年升上和近年来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关系。现行税制在1993前后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当时的低征收率,所以采用了“宽打窄用”的税制架构。就是说,即使只着眼于5000亿的税额,也预先搭建10000亿的税制。然而,近年来征收力度的加强使税款征收率显著上升,如增值税征收率随着“金税工程”的实施已超过80%。基于这样的原因,当今的实际税负必然与当初设计时相去甚远,超过合理水平。
面对税负较重的社会普遍感受,政府应该坚持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围绕非税收入和税收收入两方面,适当减轻宏观税负水平,改善纳税人的福利状况,从而保证社会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规范政府资金,管理税收收入大量存在的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是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这部分收入不仅难以测算,同时也是引起纳税人感觉税负过重的一大诱因。想要减轻税负水平,必须规范政府收入。
1.控制收费项目,明确收费主体
首先,严格立法,明确政府部门各项合法收入的方式和数量,杜绝一切不合理收费;其次,坚持向“税主费辅”的政府收入体制转变,对现有的收费项目进行调整,或规范,或取消,或改税,使三种口径税负趋于一致。
2.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资金收支管理
“收支两条线”是规范管理非税收入的重要举措,必须逐步扩大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将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的管理,使政府各单位的收入都接受财政监督。同时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也要加强约束和跟踪,注重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防止各单位将之用于私利。
(二)推进税收改革,切实减轻税负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采取稳健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引导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宏观经济的形势要求我们需要继续保持这种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但不意味着一成不变。面对当前宏观税负状况,我们的税制要坚持十六届四中全“宽税基、低税率、简税制、严征管”的税收改革原则进一步调整。适当的减税、加税措施不仅是应当的,同时也是可行的。
1.增值税转型推向全国增值税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能够明显减少企业税负,降低成本,既避免重复征税,又能促进企业设备投资和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出口企业尤为重要。据测算,增值税转型引发的税收减少大约为1000亿,与目前的财政收入相比,转型成本微不足道。所以,应该抓住政府收入高涨的大好时机,加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增值税转型。
2.完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针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做进一步的明确或规定,使企业和个人真切地感受到税负的降低,从而实现税收原则的公平准则。
3.加强税收征管,考虑减低税率高培勇的研究指出了税收征管率对税负的影响。对此,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税收征管,另一方面要适时考虑重新确定税率,扬弃“宽打窄用”的税率体系,以更好地与当前财政税收情况和经济发展形势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安体富,孙玉栋,中国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
[2]高培勇,中国税费改革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岳树民,安体富,加入WTO后的中国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2)
[4]李波,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测度和评判[J],税务研究,2007,(12)
[5]高培勇,中国税收持续高速增长之谜[J],经济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