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就目前现行财务报告更新探究范文

就目前现行财务报告更新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就目前现行财务报告更新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就目前现行财务报告更新探究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由资产负债表、收益表(或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构成的现行财务报告三表体系,虽能基本满足使用者对企业真实、公允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现行财务报告将报告重心放在硬性资产上,而对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有关企业无形资产的信息则不能准确反映,从而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进行预测的需要。由于在财务报告中无法得到这些重要信息,投资者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信息渠道,从而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和信息风险,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联机实时报告系统(OLRT)和企业的网络化,为财务报告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这一便利条件并没有被利用,会计依旧是个封闭的系统。

此外,由于现行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事项必须以货币计量为基础,因而使一些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如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职工智力等)无法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得到充分揭示。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劳动者付出的主要是智力劳动,在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构成中,知识含量占相当大的比重。

(二)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披露的要求

在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用户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市场经济下,信息用户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同时,用户对信息的质量要求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现代企业经营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如参与其他行业经营而导致的风险、所从事行业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市场风险以及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选用不同金融工具所形成的交易风险。财务报告应当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充分披露这些风险信息。但按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指标内涵及其计量原则,是无法充分揭示企业面临的末来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信息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普遍采用,企业经营中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现行财务报告由于受传统会计理论的制约,既不能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以小博大”的机会与风险及其以未来期间合约履行为立足点的特性,也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报告等问题。

二、对现行财务报告进行改进的原则

(一)充分提示(披露)原则

现行财务报告应扩大揭示范围,力求做到充分提示。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定量信息、确定性信息和企业整体信息,而且要尽可能地多披露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不确定信息和企业分部信息,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并据此作出正确决策。

首先,应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动,如不对这些信息加以披露,就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决策方面发生失误。

其次,应注重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仍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实物资产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在减弱。在现行财务报告制度下,投资于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额有多大,一律作为当期费用,这样处理使人力资产价值被大大低估,而费用则大幅度提高,从而引起财务报告数据的失真。因此,应把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问题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

再次,要重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揭示。披露这部分资产价值的信息及其未来获利能力的信息,将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价。在知识经济中,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财务报告应提供更多的关于企业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突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

最后,要对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非财务信息一般包括:(1)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与服务等;(2)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3)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4)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企业发展目标等;(5)企业消耗自然资源的情况。对这些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将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

(二)实时报告原则

现行财务报告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按年、月进行编制的。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者是有用的,据此他们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但在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经营活动不确定性增强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大大缩短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企业将有可能根据经济业务的发展情况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计量。因此,应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随时产生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使企业外部人员适时得到企业动态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

(三)前瞻预测原则

在坚持真实揭示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应增加有关企业未来经济活动所面临机遇和风险的前瞻性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1)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2)背景信息,即有关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信息。

前瞻性信息的披露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用文字或数据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等处加以说明。

三、改进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想

(一)编制社会责任报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社会责任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企业经营成功与否,不仅有赖于其财务状况的优劣和盈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投资者在关注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的同时,还应重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有很多好处。一是在货币资本的支配力逐渐减弱,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贡献比例日趋增长的今天,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二是货币资本的支配者公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额以及贡献额的分配情况,将有利于社会对企业的监督。三是公布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额及其分配状况,对协调劳资双方、各种资本供应者、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有积极的作用。四是了解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将有利于国家科学地制订宏观决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披露的要求和内容也不相同。但有关社会责任最主要的方面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公益事业、职工就业和培训、职工劳动保护和休养、资源环境的保护以及城市的改造和开发等。

我国企业在实务中可以通过其他财务报告或以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对外披露。增值表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完善的社会责任报告方式,我国应抓紧研究增值表编制方法,出台相关准则,尽早将增值表纳入我国财务报告体系之中。

(二)编制预测

财务报告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状况,要求得到有关企业未来的预测信息,尤其是财务预测信息。根据前瞻预测原则,管理当局应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情况,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作出预测。但投资者仅根据现行财务报表中的历史信息已不足以预测企业的未来,也不可能简单地用反映企业过去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去推论企业的未来。同时,由于报表使用者在自身的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上存在不足,致使其无法对企业的未来情况作出合理的预计。

在现实中,财务预测信息即使不公开,也会通过非正式渠道传播,为少数投资者利用,并可能由于误传而误导使用者。因此,企业有必要按照规范的要求披露财务预测信息。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虽然这些预测信息缺乏可靠的保证,但它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的相关性,所以理应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预测信息的提供也应当注意成本与效益,并加强规范和监督,提高其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一般可采用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结构来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损益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来披露有关的预测信息。

从披露的内容上讲,最佳的披露形式是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但实际中编制准确、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难度很大,可行性差。许多国家也仅是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每股收益的预测数据。笔者认为,编制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不但在技术上存在困难,更重要的是没有使用价值。因为不同的人从自身利益角度去考察同一家公司,必然会因其对收益和风险的态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既然如此,企业就没有必要编制全面的预测财务报告,只是应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与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

(三)编制全面收益报告

全面收益是指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除与业主之间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些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全面收益应分为已确认且已实现的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现行财务报告中的收益是建立在币值不变假定基础之上的,在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币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该收益与全面收益差异不大,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也可作出较为正确的决策。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商品市值变动更加频繁,那些因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由于得不到确认,使得传统会计收益与企业真实的全面收益的差异日益扩大,现行收益表已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本期间接全部收益。再者,将未实现增值弃之于收益计算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因此,我国企业披露全面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由于我国商品市值变化大,一些企业,特别是老企业持有资产的现实价值与会计账面资产价值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是一种预算损益,将它揭示出来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二是披露全面收益可以有效遏制企业操纵利润或粉饰业绩的行为。将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通过诸如资产置换等方法转变为本期损益是最常见的操纵利润的方法,如果采用了全面收益报告,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更真实。

编制全面业绩报告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企业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一是扩充收益表,使其涵盖财务业绩的所有项目。其做法是将收益表分为三段:首先是经营利润,区分列示持续经营项目和临时性经营项目的收益;其次是例外事项,包括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或损失、与重置或重建有关的成本支出及变卖、处置经营项目的收益或损失等三项;最后是列示非常项目,即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以外的非正常和偶然性的事项。二是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将其作为传统收益表的补充。三是与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

(四)编制分部报告

分部报告是通过将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按地区、行业和产品类别等分解归类,向各种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集团不同分部的财务信息,使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各行业、各地区分部的具体情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81年的第14号国际会计准则《财务信息分部报告》,就要求上市公司提供行业及地域的分部信息,并已于1997年正式出台了《分部报告》会计准则。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披露分部信息也作出了有关规定,要求上市公司按行业、地域分类,提供前后两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税前利润和净资产的信息。财政部在其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也要求将分部营业利润和资产表作为公司对外提供的四个附表之一。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披露的分部信息仍然较少,分部划分也不够明确,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四、结束语

财务报告存在的基础之一是决策有用性,即为相关利益团体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财务报告无法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受到质疑。笔者认为,财务报告改进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需注意的是,在改进和完善财务报告时,不仅要考虑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还要充分兼顾“效益>成本”的原则,所提供的信息要充分、准确,易为用户理解和接受,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前景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