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论文(共3篇)范文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论文(共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论文(共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论文(共3篇)

第一篇:合并财务报表问题思考

1、目前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1.1无法获得子公司真实财务和经营情况

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在具体执行合并财务报表期间,子公司存在超额亏损的问题,在合并期间可能需要由股东们义务填补,若没有股东义务填补,那么为了避免母公司利润金额夸大现象,亏损就应该由母公司全部承担。亏损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被母公司合并后,母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报表使用者无法真实了解子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状况,而造成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危机。子公司的亏损内容不必在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体现,这种合并报表方式是不符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债权人充分完全了解集团公司具体、细致的经营情况。合并财务报表中母公司义务承担了子公司的亏损,造成合并财务报表显示的净利润与实际母公司不一致,也使得母公司债权者通过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而紧张集团公司的偿债能力,那么就会影响集团公司在社会的声誉有可能由于子公司的舞弊现象而无法采取适合的财务管理决策。

1.2现实中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难以确定

除了母公司对子公司全资形式外,还存在对子公司不同程度上的控股关系,如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非控制或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如此多种母子公司控制关系,但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衡量范围却没有标准、合理、科学的方法,只是在实施范围中模糊的概念,这样过于缺乏谨慎性且可操作性,易造成较大经济漏洞。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存在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不符合合并确认范围,但是盈利情况按《公司法》是应该合并,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资料不够真实、全面、准确。

1.3子公司与母公司的财务会计基础政策不一致

集团公司的母子公司都是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应购买与股权合并使得两种财务会计性质完全不同的企业在一定时期相同期间内调整成同一张财务报表,在这个过程中两种不同会计基础及政策会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效果与效益。子公司的财务会计政策和经营管理政策若是稍微私下修改,那么集团公司对外公布的合并财务报表将会影响报表的真实性、有效性,甚至使得集团决策者据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结果做出错误判断。市场环境变化莫测随时可能因子公司经营不当而倒闭,但是有的子公司为了掩饰而处理好会计基础形成适当的报表,规避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后的不利因素,这样将不利于集团公司更好规避风险。

2、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存在问题的措施

2.1要求子公司提供准确、详细的财务报表及经营报告基础数据

全球化市场经济下,我国各大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方式需要披露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信息来供社会各界需要,为了确保集团公司的报表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需要对基层经营与财务管理充分了解才能为其财务报表的合并提供扎实数据支持。子公司应该提供该公司详细未经调整过的各种报表与经营活动报告,这样做出了的合并财务报表才能为集团总裁的综合数据分析来预测调整发展方向提供扎实数据指标。对子公司提供的经营状况信息的分析,有助于集团公司综合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带来帮助,并很好地弥补合并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2.2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确定的建议

集团公司应该不仅就控股关系、实质关系进行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认,而是应该有证监局、工商局、政府、行业多层外界管理机构来监督集团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模式,让其公司尽量采用透明控制,并由专业国际审计机构对其集团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进行专业化的确认,尽量杜绝集团公司的内部暗箱操作,使得合并财务报表失真。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是一个环节,但是具有主要作用,应该重点专门专业地进行科学化分析,并加强内外部监督控制力度,才能确保得到更好的规范方法来完善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2.3加强母、子公司财务会计基层政策的监管力度

众所周知,合并财务报表基层会计基础对操控集团盈余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和隐蔽性,应该对母、子公司的财务会计基础政策进行内外部监督审计,还应该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重点审查有效性、公允价值、并购重组、亏损操作方法等特殊项目。加强我国财政局、审计局与证监局、银监局、保险单位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强有力的监管力量,严格监督合并财务报表过程前、中、后集团公司的全面财务和经营管理状况。

作者:李卫民单位: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的作用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以及实际应用

(一)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分为短期和长期。对企业偿债能力进行考察时有4个指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如果这个比值大,表明企业具有很好的短期偿债能力,如果这个比值小,表明企业不具备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总负债之比,如果这个比值比较大,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好,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就小,如果这个比值比较小,企业就只具备较小的偿债能力,有很大的潜在经营风险;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偿还债务时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偿还利息现金的比值,如果这个比值不小于1,则企业有能力经过自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现金,进而偿还到期债务,如果这个比值小于1,则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到期的债务;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和当期资本总支出的比值,如果这个比值较大,表明企业具有很好的发展能力,如果比值较小,表明企业不具备良好的发展能力。

(二)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也会深刻的影响企业的筹资和投资的决策。企业在做出决策之前,也会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解,然后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进而对企业的筹资范围进行确定。一般来说,企业如果具备良好的运营情况,就会具有大量的现金净流量,也就不需要筹集很多的资金。如果企业具有较差的经营情况,就会具有较少的现金净流量,进而需要筹集很多的资金。

(三)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是企业取得效益的能力,也可以衡量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企业的利润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就强,而企业的利润有销售的利润率、成本费用的利润率、资产总额的利润率、资本金的利润率等。销售利润率指的就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如果比值较高,表明企业创造了很多的价值。成本费用的利润率指的就是企业总利润和总成本费用的比值,这个比值是对企业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效益情况的真实反映,所以如果这个比值很高,则企业就具有很高的收益。总资产的利润率指的就是企业的总利润和企业资产的平均总额的比值,如果这个比值很高,则企业对资产的利用、获利的能力、管理的能力都很高。资本金的利用率就是指企业的利润总和和资本总和的比值,如果这个比值很高,则企业就很好的利用的资本金。

(四)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运营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时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是企业经营风险存在的原因。而分析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等指标可以监测和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经营杠杆系数,则企业利润的变动率和经营的风险也会很高。企业的经营一直存在着风险,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结果就可以看出潜在的经营风险。同时企业的领导在做出决策时也可以依据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也可以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同时相关的部门也可以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高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和风险性进行预测,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利润表分析是对企业的组织收入进行分析、对成本的费用支出进行控制,进而获得较高的效益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正确的评价。利润的报表分析使得企业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利润变化情况以及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解,也可以了解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的利润,进而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为下一年或者下一时期的利润预算和管理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更加准确的判断企业是否具有运营能力。

(五)对企业的发展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分析企业发展能力的一个指标就是企业的净收益增长率,也就是本期留存收益的增长额和年初净资产的比值。对企业净收益增长有影响的就是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留存比率,如果这两个比率很高,则企业的净收益增长率也会很高。所以企业想要获得快速的发展,就要将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将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强,并对企业的运营风险、运营能力进行分析,同时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对企业的财务决策进行优化,以跟随时代的发展。

二、结束语

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前的市场竞争十分的激烈,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了,所以企业要对此项工作加以重视,以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作者:蒋素清单位: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篇:财务报表分析考核研究

一、财务报表分析授课内容调查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国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以及香港、台湾地区一些大学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授课内容,我们搜集了43所大学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方案,对占比5%以上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调查情况来看,不同学校开设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涵盖的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院系及专业不同,对学生知识结构发展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有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在金融系开设,有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在会计系开设,由于不同院系对学生专业知识强调的重点不同,从而导致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内容设置也有所不同。同一所学校不同院系开设的相同课程的授课内容也不同。例如,同为德克萨斯大学,Jennings教授和Williams教授开设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讲授的内容就存在很大差异。(2)课时长短或授课形式不同,导致授课内容不同。有些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以正常授课形式开设的,有些是以研讨班或专题讨论的形式开设的,这也导致课程涉及的内容及侧重点有所不同。通常以正常授课形式开设的课程,其内容更系统一些;而以其他形式开始的课程,通常是专题性质的,且专题之间可能没有直接联系。(3)任课教师强调或关注的重点不同,导致授课内容不同。我们注意到,在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系里,不同老师的授课内容也可能不同。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会计系的KohSiewMin教授和JackWang教授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存在很大差异。列示了KohSiewMin和JackWang的授课内容比较情况。另外,在所调查的这些教学方案中,大多数方案假定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因此对报表本身或报表项目的基本内容介绍不多,即使涉及到报表,也主要是介绍报表的某些方面,例如局限性、计量差异等。我们还注意到,尽管在教学方案中也会指定教材,例如JackWang在教学中同时指定两本教材,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大多并不完全按教材来讲,通常会侧重于某些章节,并会给出一些阅读的资料。2012年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也注意到,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多本相关教材或著作。国内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1)教师授课时对教材比较倚重,基本上选定一本教材,然后按照教材上的章节来讲,可能会根据课时情况删掉一些章节;(2)对基本报表知识的讲解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特别是针对一些报表项目的讲解,这可能与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变动较大有关;(3)对于国外教学中涉及的养老金、估值分析、通货膨胀会计分析、国际财务分析、表外项目等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二、案例教学与模块化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参与式教学方法。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非常强调应用能力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分析方法以及分析工具,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对公司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是必须的。在调查研究中,笔者注意到基本上所有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具体的案例教学方式,即主案例教学方式和分散化案例教学方式。主案例教学方式主要适用于学生前期财务会计知识不足的情形,例如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之前只修读过会计学原理课程,对财务会计或高级会计课程没有或较少涉及。在主案例教学方式下,教师通常选择某一家公司作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基本的报表阅读到具体的财务分析。在讲解具体知识点时,会选用一些小案例作为补充。分散化案例教学方式,比较多的适用于学生有较为扎实的会计基础的情形,要求学生至少对财务会计及报表编制等有一定的了解。在分散化案例教学方式下,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案例,整个教学过程会选用多个案例,并没有以某一个案例为主线贯穿始终。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读财务报表分析课程。Brownlee也指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公司财务报告的重要性,他们迫切的需要学习公司财务报告方面的知识……学习公司财务报告的知识不仅非常有乐趣,而且与企业实际紧密相关,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公司的运营环境。”随着选课对象的多样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很难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因此往往更多的采用分散化案例教学方式。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内部使用者主要是公司的管理者和雇员,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投资分析师、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等。财务报表是公司对外提供的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作为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的组成部分,旨在满足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用于评价公司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性、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信息。由于其利益所在,不同的使用者具有不同的分析目的,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工具、指标等也有所不同。在众多的使用者中,主要信息使用者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张铁铸、周红,2011)。投资者和债权人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盈利能力等。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把某一方面财务分析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讲授,这更符合实务中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分析的实际状况。内容划分讲解的好处是操作性比较强,因为现实经济中很多机构投资者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分析的次序。另外,这样讲解还有助于学生构建整体的分析思路以及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国内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选用原版教材或原版翻译教材,特别是在双语课程中。在案例的选用方面,很多老师直接选用一些知名商学院的教学案例,例如IVEY商学院等。这些教材或案例基本上都是采用国外公司的报表,与国内上市公司的报表存在较大差异,报表中的相同项目采用的计量方式及核算方法等也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在国内教学中如果使用国外教材,必须补充国内的相关知识。目前,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就是采用这样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三、考核方法

从考核方式来看,国外大学没有通行的考核方式。不同学校的考核方式不同,即使是同一所学校,不同教师讲授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可能不同。德克萨斯大学Jennings教授和Williams教授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从Jennings教授的考核方法来看,一个学生的成绩最终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构成,分别占40%和60%。小组成绩包括小组课后作业和最终项目报告,每个小组的学生不超过3人。个人成绩主要是由两次考试和出勤情况的打分构成的,两次考试均需要个人独立完成。从上述考核方式来看,Jennings教授比较注重学生的出勤情况,约占了10%的比重。另外,上述考核方式还比较注重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由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案例分析或讨论。从Williams教授的考核方法来看,小组成绩占比相对较低,只有25%,而有75%的成绩由小测验和考试成绩决定。其中小测验有8次,取最高的6次测验成绩合计作为最终成绩的25%。特殊项目要由小组共同完成,每个小组5~6人,成绩取决于书面材料、宣讲和课堂参与情况。从上述规定来看,该课程的考核中并没有对出勤做出要求,并且考核中包括6次小测验成绩,这都与Jennings教授的考核方式不同。两者共性的地方主要体现在都包括2次考试,并且都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上述两位教授的成绩评定方式在加拿大、美国等国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基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考核方式。在国内,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1)出勤情况,分数占比10~20%;(2)案例分析或作业,分数占比15~20%;(3)期末考试,分数占比60%左右。也有教师在辅修或选修课中不采用考试的形式,而是直接要求学生提交一份较正式的案例分析报告。另外,在案例部分也可能会有选择的要求学生宣讲,例如请一些做得较好的同学或小组宣讲。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国内高校教师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方法与国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学生分组协作的要求不高,或分组后的控制情况有待改进,存在搭便车的现象。这与国内高校一个班级学生较多有一定的关系,划分多个组后较难实施有效的控制。(2)小测验次数较少或没有。这可能与国内教学中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有关,即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不足,很多学生忙于参加各种证书考试或活动,下课后较少复习或预习,在期末考试中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如果小测验的次数过多,就会挤占上课时间,导致课时不够。(3)案例分析的考核要求不同。国内高校教师较注重书面的报告,对宣讲不做要求或要求不高。当然,这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就包括上面提到的原因。

四、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

根据上述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调查情况,结合日常的教学工作经验,笔者提出了四点改进建议,在高校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加以借鉴。

(一)摆脱教材依赖,根据授课内容组织教学

目前,国内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材依赖。教师一旦选定某一本教材,就会根据教材安排按部就班的组织教学。这种做法的后果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去适应教材,按照教材来教学和学习。国外的教师更多的是按照内容来组织教学。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确定其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同时采用几本教材,甚至要求学生阅读一些研究论文。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却是非常有益的。教材的出版往往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不能涵盖最新的研究成果,依据教材来讲授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在国内的双语教学中,如果采用国外原版的财务报表分析教材,教师一定要注意补充讲解国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以及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完全按照教材来讲,可能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还是连国内上市公司的报表都看不懂。我们赞成借鉴国外经典教材中的分析理念、分析工具及方法,但要把这些知识结合国内的案例、问题来阐释。

(二)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讲授报表分析内容

在实务中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一家公司进行分析。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关注的重点不同,使用的分析工具以及对指标的解读和判断等可能也不同。模块化教学方式与依据报表项目的讲解不同,更强调会计知识与分析方法、工具的整体运用。如果要更贴近实务,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讲授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将来学以致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构建整体的分析思路以及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从国内来看,由于报表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站在这些使用者的角度实施模块化教学,具体可以从会计分析、盈利能力与风险分析、信用风险、预测与估值分析等模块讲授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三)区分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模式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从国外来看,主要有主案例教学方式和分散化案例教学方式两种具体的案例教学方式。从教学经验来看,必修课的学生通常会计基础较好,修读过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散化案例教学方式,与上述模块化教学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模块选择典型的案例,而不必拘泥于某一个案例。选修课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更适宜采用主案例教学方式,选择某一家公司作为主要的案例研究对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系统的掌握从报表阅读到具体分析的整个过程。同时,在讲解具体的知识点时,可以补充一些典型的案例资料。目前,我们在具体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就是以上述方式组织教学的,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应更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目前国内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核基本上只包括出勤、作业和期末考试三个方面,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大。这样做的后果之一是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而在期末时突击复习,虽然通过了考试甚至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深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和工具。因此,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通过小测验等形式督促学生平时加强学习。另外,通过小组案例分析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宣讲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工作需要,具备更强的职业发展能力。目前,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财务管理(中加合作)、金融学(中加合作)教学班,借鉴国外的考核方式,采用两次考试,分别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在教学过程中也采用分组案例分析和宣讲、小测验等形式来进行考核。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但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提高,学生反馈良好。另外,我们还在尝试进行学生主动介入教学及加大案例分析环节权重等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良性发展,鼓励学生主动介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更有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这些举措目前还在初步探索和试验阶段,有望在各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广泛推广。

作者:张铁铸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