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实施成本管理的意义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将医疗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分类、归集和分析、分配,计算出医院总成本和各部门单位成本这样一个过程,来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全体职工的参与意识和成本意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医院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目前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
1.核算基础相对薄弱,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医院的核心工作基本以发展医疗技术为重点,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相对较缓慢;医院的成本核算观念相对落后,没有一套详实健全的理论基础可参照,造成医院上下对成本理念意识淡薄,对身边的浪费现象会视而不见,员工没有主动参与到增收节支的管理活动中来。
2.约束机制与奖惩制度不到位,成本控制不力。目前的医院成本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执行中缺少政策支持或部门的配合,成本管理的细节往往局限于字面,或流于形式,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日常消耗中浪费现象较严重,支出的合理性控制不够。
三、提高成本管理成效的关键点
医院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通过制度的建立来规范各项开支,通过成本核算等数据的分析和反馈来强化全院的成本意识,从而达到管理的要求。笔者认为要实现成本管理的目的需特别注意以下关键点:
1.建立费用支出的管理制度。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政策法规,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院的成本费用支出管理制度。日常开支严格遵守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实现每一笔成本费用的合理控制。
2.严格授权审批制度。必须明确授权范围,根据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金额大小确定相关授权批准层次,超出范围则无权处理;同时需明确被授权人员处理经济业务应承担的责任,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避免越权操作。使医院的每一笔业务支出合理、规范。
3.加强日常支出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各项费用。要保证每一笔开支体现成本效益原则和业务实际需要原则,实现收支的配比性,达到成本费用控制的目的,必须先从预算开始建立有计划性的控制措施。通过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控制,使医院业务支出具有计划性,并在计划范围内活动,确保各项支出有序、可控。特别是占支出比重较大的医疗耗材,做到应收尽收的同时,必须实行预算控制,超预算时结合业务量形成追加审批制度;对于不可收费的各类耗材必须实行定额管理,采取与科室奖金挂钩的措施,减少非医疗行为的支出。对于维修等人工性支出应区别自然损耗还是人为损耗,建立健全责任赔偿制度并严格执行。
4.核算方法必须科学合理。医院各项费用产生后,归集和分配时,必须逐一细化分析,运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整和规范医院、科室、职工个人间的分配关系。将直接费用归口核算,间接费用必须在各科室间合理分摊,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工作量、业务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成本。
5.完善组织机构,及时修订核算考核办法。医院成本管理是日常支出管理和事后核算成果相结合来完成整个体系的,需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完成整个过程需方方面面的相互配合和积极参与;医院应成立以院长为中心的考核领导小组,通过财务部门定期出具的成本分析和效益分析报告,及时了解成本管理执行情况,掌握成本升降原由和变动规律,修订完善成本核算方案,并落实考核奖惩制度;让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有章可循。科室内部应选任1名成本核算员,主要职责是做好政策宣传并关注科室的成本动态变化,并执行科室二级核算考核办法,让科室消耗得到有效合理的控制。
6.提倡增收的同时厉行节约,培养每个员工的成本意识。通过成本核算与部门绩效相挂钩,及时兑现奖惩制度;使每个部门都能融入到医院成本管理的工作当中去,让每个员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就是成本管理活动的参与者,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地创造节约型医院,努力做到增收节支。
四、总结
如今的医疗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医院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但同时社会也赋予了医院更多的责任。医院要在秉承“病人至上”的原则,并注重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更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合理地控制成本,发挥管理效益;要步入“优质、低耗、高效”的管理轨道,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让患者满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作者:张敏单位:浙江医院分院财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