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客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范文

论客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客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客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摘要:客家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承载着勤俭耐劳、开拓进取、崇文重教、念祖爱国等可贵客家精神。挖掘客家乡土文化的宝贵内涵,将其有机地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推动更多的学生与教职工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关键词:客家乡土文化;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土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它通常指乡村文化、村落文化,是本乡本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而打上鲜明的民族特征。文化如水,润物无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也是文化育人的工作,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抢抓机遇、因应挑战,以客家地区特有的乡土文化为平台,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思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客家乡土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内涵

客家乡土文化以汉中原文化为其主导,又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汉族移民迁入地区畲、瑶等土著民族居民特有文化因子,具有较为鲜明的移民文化特色。客家人这一群体百转千难的长期漂泊特殊经历催生了客家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等可贵的精神品质,这其中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有以下几点。

1.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早期的客家先民为生活和时局所迫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搏斗过程中锻造了吃苦耐劳、勤劳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风范,艰难困苦未能折服他们反而磨砺了他们,使他们百折不挠的的夺取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硕果,同时涌现出了张九龄、曾巩、杨时、黄庭坚、文天祥、黄慎、洪秀全丁日昌、刘永福、黄遵宪、刘光第、丘逢甲、孙中山、廖仲恺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客家人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相关教诲精神高度匹配,也正是广大高职院校学生需深入培养的精神品质。

2.崇文重教、好学不辍的精神客家人的早期迁移多是聚族、依大户而进行的群体迁移,负责群体迁移及与社会各方面统筹联络的中坚人物也多是以儒家士大夫为主,长期接受以儒学为主的文化教育,再加上士人在古代超然的社会地位,使得客家人格外重视教育,重视“耕读传家”“学而优则仕”,注重将读书做官作为改变自身阶级层次和生活境遇的重要手段,进而对客家人整体精神层次形成了正面的积极影响:形成了崇文重教、好学不辍,热心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

3.爱国爱家、思源念根的精神客家人多自中原或者说汉文化影响集中区移民,由于受早期先民儒家“大一统”“天地君亲师”“忠君爱国”思想影响、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主体意识觉醒的感召及远走他乡的孤寂飘零都使得客家人更加热爱乡里、热爱祖国,更加关心祖国的和平统一和民族的复兴富强。这在海外客家同胞对家乡、祖宗、血脉、语言、习俗等方面的认同中更能清晰的体现出来,践行客家人爱国爱家、思源念祖的伟大情怀对激发广大在校学生教工维系全世界范围内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巩固两岸三地的和平统一事业和和谐发展大局的热情至关重要。

二、客家优秀乡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1.优化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计划设置,植入“客本”优异基因客属地区社会组织特别是客属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创作以客家乡土文化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客本”课程教材及客家历史、客家乡土文化系列研究论著。联系到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方面来说,应进一步加大客家历史文化名人史实、客家爱国英杰事迹、客家成功商人创业实践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编著,并以广大在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汇编成客家英雄史话、客家文化精髓、客家商人创业实践等学生选修教材和课程,以客家人先进的爱国爱乡事迹感染在校师生、振奋人心的创业干事实践鼓舞在校师生、乐学重教的高尚理念启发在校师生,为在校学生植入客家优秀的精神特质。

2.锻造客家文化活动基地,拓宽青年学生交流平台特别是注意创新思路、转变思维,改闭门办学为开门办学,积极招引成功客家贤达注资校园成立客家文化活动基地,借助客属地区客家文化博物馆、客家民俗馆、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客籍民众生活聚集区等平台,进一步拓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外平台。将青年学生引入上述基地,引导他们了解客家民俗节庆、民间艺术、美食服饰、山歌舞蹈、耕读用具,激发他们对客家人及客家生活、客家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使青年学生在客家文化历史、典型事迹中潜移默化地更加热爱祖国和家乡,努力学习各专业科学文化知识、健全品格,更好的为建设校园、家乡和祖国贡献力量。通过组织青年学生特别是客籍学生参加两岸三地客属恳亲大会、客家寻根祭祖大典、客家民俗文化节、客家文化交流夏令营、两岸三地客家文化交流研讨会的形式加强青年学生与两岸三地客籍学生、客家民众的交流频次,加强客籍学生的族群认同感,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健全志愿服务机制,推动学生投身客家地区生产生活实践应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客家乡土文化志愿服务机制,从速从严建立起一支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的客家文化历史知识储备充足、政治思想觉悟高、积极主动为传播客家乡土文化贡献力量地志愿服务队伍。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该类志愿服务队伍的政策倾斜和资金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志愿队伍应以志愿服务形式吸引鼓励广大在校学生加入到保护客家优秀乡土文化、学习继承客家历史文化成果活动中去;加入到守护客家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客家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加快锻炼出吃苦耐劳、勤俭诚信、百折不挠、忠贞爱国的高贵品质。

4.借力“互联网+”,完善客家乡土文化思政教育融合新载体要借力信息时代互联网这一海量信息高速产生、爆炸式传播平台,以拍摄客家山歌新唱短片、客家英杰舞台剧短视频,网络直播客家民俗音乐文化节、客家网络美食节、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客家恳亲寻根大会等形式向全网络、全世界传播客家乡土特色文化。鼓励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短片短视频制作、舞台剧编排、节庆直播、纪录片摄制等相关活动中,帮助他们借助互联网平台更高效的了解客家乡土特色文化、客家人可贵的精神品质和客家先民可歌可泣的历程,在潜移默化中补齐青年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中的各项短板,增强自身素能。

5.用好考核指挥棒,提高客家乡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奖励权重特别是客属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所属辖区高职院校关于客家特色乡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在文明城市创建、综治平安校园、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加强对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在促进客家乡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方面的政策措施有效性并纳入高质量科学跨越目标考核体系内。客属地区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各相关院系、教职员工在探索客家乡土文化与本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方面正面评价考核,主动作为,敢于下大力气支持教师员工深入研究客家乡土历史文化、民俗艺术、杰出名人,挖掘客家乡土文化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效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在全国、客家地区、全省、全市有广泛影响的研究基金项目、研究课题、研究论文、研究著作和新闻宣传稿件应有配套的奖励补助,以此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资源投入到发展壮大客家乡土文化和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绩的工作中去。

三、新时期增强客家乡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辐射力的有效策略

1.加强客家乡土文化宣介力度,提升学生与教工的有效参与率应当指出,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对客家乡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够、学习热忱不足,甚至较多数的客籍学生对客家乡土文化也不够重视,无带领非客籍学生教工推广客家乡土文化的主动意识。这就需要客属地区及高校、社会团体发挥主导作用,深入推介客家乡土文化,以客家美食节、客家文艺节、客家山歌民乐会、客家木偶戏、客家民俗节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客家乡土文化的影响,以开放进取的心态吸引教工学生主动参与进客家乡土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中来,为客家乡土文化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不竭的客家精神源泉。

2.拓宽师生客家乡土文化知识储备量,加大教学科研投入力度一方面应组织高职院校教师员工深入学习客家乡土文化,学习客家人深刻的精神特质,学习客家民俗节庆、民间文艺文化遗产、客家历史,加大客家特色乡土文化选修课程量;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对客家历史文化研究力度,深入研究客家英杰的光辉事迹、客家商人的奋斗历程,加强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地方经济社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相关政策、策略可行性研究力度,为客家乡土文化发展提供腾飞舞台。

3.推动客家乡土文化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有机共生、深入融合客属地区高校及相关社会组织团体应深挖客家特色乡土文化这一富矿脉,加大在校学生特别是客籍学生关于客家文化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力度,积极开拓“客家文化+校园文化”阵地,将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融入到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进程中,为校园文化节植入客家文化基因,为校园广播网络加入客家乡土文化宣介专栏,进一步造浓学校的客家乡土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大可.传统的客家社会与文化[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2]匡星星,吴钒珲,童文增.客家文化融入“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10).

[3]邱冬梅.客家文化融入客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以三明学院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7(07).

作者:陈慧枫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