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思政经济学视域探索范文

新思政经济学视域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思政经济学视域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思政经济学视域探索

作者:胡洪曙魏福成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我们假定每个经济个体将比例为zit的产出隐藏起来,这一部分隐藏的产出是不能被征税的,但这部分隐藏的产出需要付出比例为δ的成本。因此给定(实际)税率τt,经济个体i的消费满足如下约束: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在t期需要对下期的公共品At+1做出决策。我们假定公共品生产函数由如下函数决定:其中Gt为政府在公共品上的支出,并且准>1,因此公共品生产技术是规模报酬或边际报酬递减的(准越大则边际报酬递减速度越快)。同时,需要注意的是,Gt与At+1的区别在于,Gt是以货币来衡量的投入成本,而At+1则是以物品来衡量的公共品产出。(5)式也意味着公共品是完全折旧的,这简化了分析。政府的净收益R则取决于财政收入与公共支出水平的差额:需要注意的是,Gt是经过质量调整后的公共支出水平,是指实际用在公共品建设上的金额。比如,如果政府名义上花费了100万公共支出建设公路,但其中有30万进入了个人或官员私人腰包,而实际只有70万用在公路建设上,则Gt等于70万,而不是100万。新政治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并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者,而是官僚收益最大化即政府净收入最大化,因而地方政府的目标是使得财政收入与公共支出差额最大。在每一时期,经济活动和决策的顺序如下:(1)本期的公共品水平由上一期政府公共支出水平决定。(2)经济个体选择他们的投资{eit}。(3)政府为下一期公共品选择公共支出水平Gt,并设定本期(实际)税率τt。(4)经济个体选择产出份额{zit}隐藏起来。

均衡结果

我们对这个经济的均衡结果进行刻画,为分析方便,我们只考虑马尔可夫精炼均衡(MPE),不考虑“触发战略”的精炼均衡。因为所有决策变量都受到给定的公共品存量At的影响,故一个MPE是由每一期的策略组合({ei(At)},τ(At),{zi(At)},G(At))来定义。我们先从经济个体的决策着手。给定经济结构,经济个体的目标是最大化每期(当前)的收入,因此:给定(7)式,地方政府设定的最优的有效税率为:在(3)式的约束下,经济个体最大化(1)式,这相当于最大化当期的收入,因而最优的努力程度或投资为:

最优财政能力及其比较

由命题1可知,财政能力δ决定了均衡时的产出。当δ较大时,我们就说政府具有较大的财政能力,当δ较小时则政府的财政能力较弱,因为它能征收到的税收占总产出的比例较小。那么,是否财政能力δ越大则经济绩效就越好呢?答案并非如此。事实上,当δ=0时即政府的财政能力非常弱时,政府对公共品的投资为零即Gt=0,而当δ=1时,经济个体则选择零投资即e=0。在这两种极端情况下,经济的产出均为零(或极小)。可见,政府的财政能力对经济绩效(产出)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我们接下来探讨不同目标下所要求的最优的政府财政能力水平。1.总产出最大情形。如果要使总产出最大,则根据(14)式,一阶条件意味着:因此,当政府财政能力高于δ*时,政府财政能力过强以至于不利于经济个体进行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总产出并没有达到最大,这对应于政治经济学文献强调的“强大的政府能力导致低下的经济绩效”。相反,当政府财政能力低于δ*时,则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获得财政收益提供公共品从而去支持经济发展,这对应于政治科学文献强调的观点“政府能力不足是经济落后的关键”。只有当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处于中间值时才能使总产出最大。2.政府收益最大化情形。对于政府而言,他们的目标并不是社会总产出最大,而是政府利益最大化。由(11)式和均衡结果可知,使得政府收益即(11)式最大的政府财政能力为:3.经济个体收益最大化。类似地,使经济个体收益最大化的政府财政能力即是使个体的效用最大,即:4.净产出最大化。使净产出最大化的政府财政能力是解如下最大化问题:

财政能力水平对经济绩效与经济结构的影响

根据以上模型,我们接下来分析财政能力水平对经济绩效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一)财政能力水平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由命题2可知,无论对于社会目标如总产出或净产出最大化,还是对于经济个体效用最大化或者地方政府效用最大化而言,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都不是越强越好,也不是越弱越好,而是分别存在一个最优水平,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过强或过弱,都不是最优的。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呈倒U型关系。在许多地区,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或罚款及其他预算外收入,使得其财政收入占GDP的水平很高,但并没有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绩效的改善。而在另一些地区,则由于地方政府征税机构人手和专业素质都较低,也难以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从而导致财政收入较低,无法对当地的经济活动提供足够的公共品,这也使得经济发展缓慢和经济落后。因此,一个地区的经济落后或不如人意,并非一定是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不足造成的,而反而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过强而导致人们不愿意在该地进行生产和投资活动。在中西部,有些省市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较弱,难以征集到足够的财政收入去提供经济活动所需的公共品,从而难以发展经济,但也有些省市地方政府具有充分的财政能力,通过正常的征税、罚没款以及不正当的对企业进行摊派税费,从而打击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导致经济发展落后。在一些东部沿海省市,地方政府一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征税机构,能够获得充分的财政收入,从而有能力提供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提供高效和较为公正的司法环境和安全保护,因此吸引和促进了人才、资金和技术向这些地区转移;同时另一方面,这些地方政府也进行了一定的约束,没有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税费摊派和乱罚款,它们的财政能力并没有过于强大,这打消了个人和企业的顾虑和担心。因此,东部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其中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这些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处于较为合适的水平,即没有过于强大也没有过于虚弱。

由命题2我们也可以看到,地方政府所希望的最优的财政能力,高于总产出或净产出最大化所要求的最优财政能力水平,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所追求的财政能力水平,对社会而言并不是最优的,不能使得经济绩效达到最大,因此有必要控制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许多地方政府,都有极力扩大财政收入的冲动,尽管这种行为对经济会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近几年来的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价格的飙升,虽然可能会导致当地经济泡沫、打击企业投资实业的积极性和不利于吸引人才,甚至因强制拆迁导致暴力事件发生从而部分官员可能被问责,然而地方政府仍然没有降低对土地财政的追求,这是因为地方政府效用最大化所要求的财政能力水平,高于经济绩效最大化和当地经济个体效用最大化所要求的财政能力水平。

综上,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过强和过弱,都不利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偏好的财政能力水平,与经济绩效最大化所要求的财政能力水平或民众偏好的财政能力水平之间,存在差异。

(二)财政能力水平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不仅影响最终的经济绩效,也会影响经济结构。接下来我们探讨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对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1.财政能力水平影响政府是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尽管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力度和广度仍然远远不够。那么,地方政府为什么可能没有动力去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呢?从财政能力水平角度来看,财政能力过强和过弱,都会降低地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如果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水平较弱,比如由于地方政府没有足够多的高素质的征税人员和审计人员,则相对于对大企业的监控,地方政府更是难以监控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难以从中小企业征收到足够的税收,这导致地方政府不愿意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换言之,给定地方政府的征税能力,大企业的产出量和经济活动情况相对更容易被政府观察和证实,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和财务会计不健全,政府更难以准确观察到中小企业的业务量和经济活动情况。因此,如果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比较弱,则越是难以从中小企业征收到充分的税收,则地方政府越是没有动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然而,如果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过于强大,则地方政府仍然有可能不支持甚至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当地进行竞争,包括在土地、人力资本和劳动力、信贷和金融资源以及当地市场等方面进行竞争,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可能降低大企业的利润,所以大企业可能有动力阻止中小企业的发展。当地大企业通常与地方政府和官员具有良好的关系,或者直接通过利益输送等方式,游说地方政府和官员不支持甚至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如在土地、税收减免、登记注册等方面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越强,意味着地方政府越是能有效影响和监控中小企业的的生产经营活动,那么地方政府就越是有能力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对于地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过强和过弱,都可能使得地方政府不支持甚至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2.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许多地区产业结构仍然非常落后,粗放型发展、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结构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高科技、节能型的产业和服务业仍然发展乏力。导致产业结构难以优化和升级的原因有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没有在合适的水平是其中原因之一。

如果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充分弱,则地方政府可能更愿意发展工业而不是服务业。不同产业可监控和征税的难易程度不同,一般而言,相对于工业,服务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更难以监测,从而更难以征税。

首先,工业(制造业)的投入成本主要以物质形态出现,如机器、厂房、原材料等,工业的产出品也是以物质形态方式出现,这些都是容易被征税机关所监测到的,企业不太容易对这些物质形态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转移。与之相反,服务业所需的场所较小、投入品有很多一部分是无形的人力资本,而产出也常常多是无形的服务,因此服务业的企业更容易隐瞒真实生产经营状况,征税机关更难以进行征税。

其次,工业企业的上游卖家(如原材料、机器等供应商)和下游买家(产品购买商)通常是企业组织而不是个人,征税机关可以通过工业企业的上游卖家和下游买家来监测和判断工业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与之不同,服务业的企业下游买家通常是个人和消费者,且这些消费者和个人在购买企业的服务时通常并没有留下详细信息,因此征税机关不太可能通过服务业企业的买家来判断和监测该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最后,工业企业规模一般都较大,从而财务和会计制度比较健全和完善,而服务业企业规模则比较小,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征税机关更难以通过财务账本来监测服务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比较弱时,由于服务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更难以监控,地方政府因而更愿意发展工业,而没有充分的动力支持服务业的发展。

如果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充分强大,则地方政府仍然可能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地方政府能力的提高,对工业企业的影响有限(因为如上所述工业企业更容易被监测),但是地方政府对服务业企业的经营状况的监测能力大幅提高,这会提高服务业企业的税负水平。根据命题2,地方政府所追求的财政能力水平,高于产出最大化的水平,因而财政能力的大幅上升将导致服务业的实际产出更加远离其最大化产出(相对于工业而言)。同时,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工业先发展起来然后才可能是服务业的发展,所以当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上升和服务业开始发展之时,工业企业已经和地方政府及官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而工业企业可能会游说地方政府不支持甚至阻碍服务业的发展(因为服务业将在生产要素方面与工业竞争)。如果此时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充分强大,则地方政府就越有能力阻碍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充分强大时,地方政府反而可能不愿促进甚至阻碍服务业的发展。

综上,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水平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同样不是单向的,过强或过弱的财政能力,都可能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结论

财政能力水平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绩效至关重要。许多人认为财政能力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绩效的影响是单向的,即财政能力越强则经济绩效越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财政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增强虽然有助于地方政府为经济活动提供更多的公共品,从而间接促进经济活动和经济绩效的改善,但是它也会降低人们获得其经济成果的份额或比例,打击人们进行投资和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从而直接降低经济绩效。地方政府过高和过低的财政能力,都不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经济绩效和经济发展。因此,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和经济结构落后,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不足,也可能是财政能力水平过高。只有将地区财政能力水平控制在一定水平之间,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和持续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得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不至于过强或过弱,以最大程度地将财政能力对经济绩效和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发挥出来,而压制其负面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