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财务报告中的错误和欺诈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确保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机制。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以光大银行“乌龙指”事件为例,重点分析了“乌龙指”事件操作风险成因,并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分析内部控制不足,在总结光大证券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防控措施,即完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完善内部控制模式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内部控制风险教育。
关键词:“乌龙指”事件;内部控制;缺陷;舞弊对策
1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1.1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内部控制制度按其内容的发展可分为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4个发展阶段。第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职责分工为特征的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起源,其目的是保护企业内部现金资产的安全和提供的财务报表的准确。第二,20世纪70年代,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和内部管理控制体系阶段即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一方面确保资产安全和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提高经营效率、促使相关人员遵守既定管理方针。第三,20世纪80年代,内部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第四,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经济危机等大背景下,美国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1.2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护各方的权益、中国建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规定相继出台。从1996年到2006年总共颁布了20项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法规,并成立了2个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委员会。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但是我国研究内部控制理论有较高的起点。政府不断意识到内部控制重要性时,吸取国外内部控制先进理论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积极推动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2光大证券公司的概况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系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3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公司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业务规模和主要业务指标国内证券公司中位居前列,综合实力跻身前十,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透过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分析其内控存在的问题
3.1“8•16乌龙指”事件经过
2013年8月15日,上证指数收于2081点。8月16日11点05分56秒,两市第一大市值股工商银行触及涨停。数十秒后,农业银行等数十只个股瞬间冲击涨停,这就是震惊中国资本市场的“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据调查,“8•16乌龙指事件”确因光大证券内控缺失、管理混乱,自营业务套利系统存在的技术设计缺陷,导致异常交易发生。此次光大证券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但在这个事件中反映出来的许多问题都值得深思。
光大证券公司前期已对内部控制建立了一系列制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多数的基本业务都是有规则的,不过这次乌龙指事件无疑暴露了其在内部控制上的诸多问题。
(1)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①缺乏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资金是一个企业重要的财产,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任何公司人员尤其是一个普通的人员都不能随意动用一个公司的资金。而我们从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个难以接受的问题就是在其策略投资部门的一个自营业务操作员竟能轻而易举调动200多万的高额资金。这一现象不得不揭示了光大证券的公司治理存在很大问题。一个健全有效的金融治理机构必将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而当我们反观曾经一直被称赞的光大证券时,其通过期货空头对冲操纵市场的内幕交易行为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同时,光大证券认为错单后立刻开空单是国际惯例的看法更是暴露了其缺乏必要的规范,重大决策权集中少数没有严谨的实行体制,从而导致应对危机的方式造成更大的错误。②缺乏坚守的社会责任理念。光大证券关于其一直信守的“为股东、为客户、为员工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信念也在这次的乌龙事件中得到了检验和讽刺。8月16日光大证券的系统出现问题,导致了市场的拉升,而随后光大证券在高位大量放空股指期货造成左右股指的第二波拉升,而杨赤忠却认为是“国际惯例”。这种发现错误不及时坦白事实,急于自救却误导股民,损害股民利益的行为无疑说明了光大证券公司及其管理层没有坚守正确的经营理念,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
(2)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估方面的问题。①策略交易投资部门未纳入风控系统。任何重要的部门尤其是金融企业的相关交易部门都要将其纳入企业风险控制系统之中。的确,我们也能从光大证券之前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明确找到风控系统的阐述:“公司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自营持仓与直接投资的市场风险。”而随后调查获知光大证券策略交易投资部门未纳入公司风控系统,该交易系统上线运行后一直未对订单重下功能进行实盘测试,于是最终该重下功能直接造成了错单事件。两个截然不同的信息让我们开始怀疑,若没有这次“乌龙指”事件,我们也许真的就相信了光大证券存在这么完善的风控系统。而事实上,这一切都是“一纸空谈”,从未落实的实际实施中。②操作风险管理部分失效。光大证券公司一直致力于提高风险控制,增强企业风险控制功能,确定风险的关键环节,从而降低甚至避免操作风险。国际上有对资金运用的严格规定,而这次“乌龙指”事件中,光大证券公司的一个交易人员就能动用巨额资金无疑暴露了公司风险管理运行的失败。
(3)控制活动方面的问题。①风险控制技术弊端。8•16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其在内部控制中曾自称最有保证的自营业务发生错误,似乎“投资决策委员会”并没有发挥其真正存在的作用;从技术上来看,光大证券自营交易系统的策略是由于缺乏对风险控制的有力保障,在设计的订单生成和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程序错误,如短、高的资金转移失败板,而不是机制和技术的功能。②资金权限管理的问题。此次事件暴露出光大证券公司在资金活动内部控制上存在缺失。若证券公司拥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交易员的额度都有严格限制额度。然而光大证券出现高达数十亿元的错误交易指令而未获风控系统拦截,只能说明光大证券资金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反映出其内控制度机制形同虚设。
(4)信息与沟通方面的问题。①信息沟通不畅。在此次“乌龙指”事件中有2个现象体现了这一点:一是该事件的操作人在发现下错巨大金额的单子时没有及时上报信息做应急处理而是私自进行处理造成重大错误。二是就在该事件发生的当天,各大门户转载了光大证券的董秘竟然否认了事件的发生,若不是有意捏造则就是其在事发后未能及时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②信息披露不及时。在光大“乌龙指”事件中,投资者在3个多小时后才知道事件的初步真相,光大证券没有及时正确地对待此信息,混淆了市场的视听,直接导致了光大证券虚假信息披露的罪名。
(5)内部监督方面的问题。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保证,在日常监督中,应获取足够的、必要的相关信息来验证和建议内控与风险管理的体系功能发挥的程度。
4光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完善的主要思路及建议
4.1完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
(1)完善实体法。
(2)完善程序法。
4.2完善内部控制模式和信息披露制度
进一步研究论证熔断机制和股票“T+0”交易制度。证券交易的熔断机制,是指当股市大盘或个股波动超过预先设定的标准时,触发交易中断或暂停的机制。我国证券交易没有建立熔断机制,但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制度。加快推出“T+0”机制,减少因缺乏纠错手段导致的市场风险。
4.3加强内部控制风险教育
(1)找准内部控制的风险点。要做到专业化管理,专人专用,加强限制,加强监管。
(2)强化内部控制的风险防控制度建设。针对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内部控制风险点,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内部控制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证券行业的特点,光大乌龙指事件为线索,以光大证券公司为例,研究其内部控制,为光大证券公司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作为参考,也形成了具有证券行业特色的内部控制系统,为其他上市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借鉴点和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钟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2]郑雅卓.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完善[J].经济与管理,2013(8).
[3]董美霞.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
[4]屈涛.“乌龙指”事件引发的内控反思[N].中国会计报,2013-8-23.
作者:李玉花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