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提出,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培养外贸人才的专业基础课,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提高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水平,必须开展教学改革。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校企共育;建议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跨境电子商务也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2018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1347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561.2亿元,增长67%,进口785.8亿元,增长39.8%。一方面,跨境电商企业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却面临招生困难、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偏低的尴尬局面。而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必修课。在教学中出现教学内容陈旧、理论性强学生难以接受、期末考试及格率低等问题。因此,研究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对推动外贸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经过调研开设商贸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我们发现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院校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商务英语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一般都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它是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跟单实务、报关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的前置课程。如果国际贸易实务学不好,会直接影响后续衔接课程的学习。由于教学内容便重于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比本科学生要差一些,接受这种理论知识较多的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绝大多数的老师选择以师讲生听的方式授课,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理论部分上完之后,通过模拟实训软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由于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报价,导致亏损严重,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鉴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工作脱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包括:合同签订、合同条款和合同履行。其中合同条款包括国际贸易术语、品名、品质、数量、包装条款、价格条款、运输条款、支付条款、检验与索赔条款、仲裁条款等。在讲运输条款时,一般会重点讲解海、陆、空等运输方式。对邮包运输,则不讲或者少讲。跨境电子商务的运输方式就是邮包运输,因此,邮包运输应作为一个重点来讲解。很多老师在讲支付条款时,只讲信用证、托收和汇付。有的还会重点介绍信用证。在实际业务中,采用信用证作为结算方式的很少,企业更多地选择T/T方式付款。而跨境电商B2B、B2C使用的Paypal、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则直接省略。通过走访实习生、毕业生,了解到学生在工作后发现国贸课上的很多知识都是过时的,而很多用得到的知识只能在工作中边学习边摸索。
(二)偏重于理论教学,忽略对学生外贸实操技能的培养。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有些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外贸实操技能的培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一是教学资源匮乏,二是学校没有实训软件。以我校为例,《国际贸易实务》是校级精品课程。已经建好了试题库、试卷库、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库,课件、教案也已上传至学院网站,但点击率和下载量都不高,说明精品课的建设水平不高。我院目前使用的实训软件是2008年采购的,已经不能满足模拟外贸业务流程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高职学生普遍很反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完就可以了,也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国际贸易实务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仅听老师讲授,难以理解和掌握。讲授法能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课程特点和高职学情特点的教学方法。同一门课程的授课老师应经常交流学习,把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中。
(四)教师缺乏外贸工作经验。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缺乏外贸工作经验。很难想象一个对外贸行业不了解、对外贸流程不熟悉的教师能教出胜任外贸岗位要求的毕业生来。有的老师自己的业务能力就不行,只会讲讲理论知识,实操能力很弱。如果教师不善于学习最新的外贸政策,利用业余实践参与专业教学知识的研修,很难保证把国际贸易实务这门外贸专业基础课上好,达不到设定的教学目标。
(五)考核方式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国际贸易实务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随着近几年分类招生考试的实行,商贸类专业中分类招生考试的学生所在比例在不断提高,相对于高考招生而言,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差一些。从学生成绩的总体情况来看,不及格率较高,经常超过教务处设定的30%的警戒线。低通过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三、推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笔者曾邀请企业专家和其他院校的专职教师进行过课程教学改革研讨,得到的一致结论是国际贸易实务在学生知识能力构建方面非常重要,是学校应该着力打造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应摒弃过时的教学内容,将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国际贸易业务四个模块。其中,国际贸易概述包括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外贸企业的成立、外贸经营模式、外贸行业管理等;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品名、品质、数量与包装、国际贸易术语、价格与成本核算、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支付与风险防范、检验检疫与海关监管、国际贸易商品认证、知识产权等;合同签订与履行包括国际贸易合同签订、进出口外贸流程、外贸生产跟单等;国际贸易业务包括参加国际贸易展会、跨境B2B平台运用、跨境B2C平台操作、搜索引擎开发客户、海关数据库运用等。合同条款与合同履行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选用上,尽量选择国家级或省级规划教材。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联合企业专家共编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外贸岗位工作需求。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就教授什么知识;企业需要业务人员具备什么技能,就着重培养什么技能。教师应把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二)“教学做”一体化,适当加大实训课的比重。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学校在这门课的课时安排有“重理论,轻实训”的倾向。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总课时84节,其中理论课66节,占比78.6%,实训课18节,占比21.4%。实训课的任务安排是FOB、CFR、CIF业务流程操作。每个流程6课时。通过流程实操,学生仅了解了不同贸易术语业务流程。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如何进行价格与成本核算。因此,应加大实训课的比重,使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占比达到或接近1:1。“教学做”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潜能。在学习了有关的基本知识后,通过模拟软件,教师演示外贸流程操作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分角色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和生产商。由进出口商签订合同,各角色分工合作完成合同的履行。学生在实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在合同履行完毕,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履行合同,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乐趣。如果公司在做过几笔生意后盈利很多,学生也能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除了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还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专题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都是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翻转课堂为例,把任务在下课前布置下去,让学生回去准备讲授合同的包装条款。由小组长负责任务分工,搜集资料,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还设置了问答环节,由有任务的小组进行提问,其他同学进行回答。在学生完成所有任务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根据小组的表现,实行教师测评、学生互评相结合,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可以获得加分奖励。这种方法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充当了课堂的主角。翻转课堂是目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推荐网络教学资源给学生。让学生登录智慧职教、国家精品资源课程网等学习相关课程。在网络化时代,阅读碎片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教师应积极申报精品课程项目,利用项目资金录制微课,把知识点浓缩在十分钟以内,上传至精品课程网站,更便于学生学习。
(四)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与培训,提升教师职业技能。针对教师缺乏外贸工作经验的情况,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申请脱岗去企业挂职、参加国培、省培等专业师资培训,去企业做业务,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笔者所在的学校一些青年教师怠于提升自己的学历,安于现状;也懒于出去参加培训。即使参加培训,也只是出于功利的需要,比如评职称。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必须经常通过自学和参加各类培训,给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然,教师要有自觉学习的意愿,学校也要提供配套的鼓励措施和相关制度,让教师挂职锻炼和交流培训常态化、制度化。(五)采用“校企共育”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国际贸易实务的理论部分由本校专职教师来上,实训部分由企业专家完成。外贸公司的专家长期从事外贸工作,对外贸业务流程的操作、价格与成本核算、风险防控等非常熟悉,由他们负责对学生上机实训进行指导,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般而言,企业专家很忙,也不愿意去学校授课,聘请的难度很大。因此,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联系专家,因为与企业有合作关系,课酬比较丰厚,还是可以邀请到的。采用“校企共育”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合作中,还可以合作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根据外贸业务员的人才需求共同制定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实训作业计入期末测评成绩。期末考试采取笔试与机试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各占50%,合成分即为期末测评成绩。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改革突出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报价、外贸业务流程操作等实用技能。
四、结语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高职院校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偏理论轻实践、教师缺乏业务经验等问题,教学效果不好,影响了外贸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外贸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外贸业务技能的培养,应对国际贸易实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加大实训课的比重,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运用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国际贸易知识,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善于协作与沟通、开拓进取的综合型外贸业务人才。教学方法的创新离不开教师的学习与培训,鼓励教师积极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融会贯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采取“校企共育”教学模式,利用企业的资源,弥补专职教师经验不足的短板。多管齐下,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改革必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培养企业需要合格的外贸人才。
参考文献:
[1]傅利利,袁利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30.
[2]邵柏春.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6):147-148.151
作者:刘丽 单位: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